- 相關推薦
心理學家解讀高考后留學三部曲
面對國內(nèi)升學競爭、就業(yè)競爭日趨“白熱化”,高考后,會有不少考生和家長把眼光投入留學,尋找更好的“升學出路”,但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適合留學。選擇留學一般需做好三方面的準備。
考孩子的自身條件
并非所有的孩子都適合留學。這也是為什么一些孩子在國內(nèi)沒事,一出國就會輟學,甚至有過激行為的原因。孩子的心理準備是留學家庭最需要關注的,也是最難在短時間里完成的。
把孩子送出國并不意味著他肯定能獲得優(yōu)質(zhì)教育,必須要考量這個孩子的自身條件,看他是否具備相當?shù)某墒於群拓熑胃。不想讀書的孩子,在哪里求學結(jié)果可能都是一樣的。
家長在幫助孩子留學的時候,不要因注意力只集中在選學校、選專業(yè),而忽視了必要的心理準備,比如做好自立、獨立、離鄉(xiāng)的心理準備,鍛煉與他人相處、交流溝通的能力等。
適應能力包括:一是學業(yè)能力較強,也就是學習能力較強,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二是有自己管理自己、安排自己的能力,包括學業(yè)安排、生活安排等;三是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要較強,有充分的自信,有勇于進取克服困難的勇氣,有善于與人交流相互探討問題的能力;四是英語能力要強。
在國內(nèi)打好語言基礎
有很多家長和學生有一個普遍的心理,覺得孩子在國內(nèi)的英語基礎較差,所以總是希望更早地把孩子送出去,以為去了國外就一定能夠通過語言關。也有很多人以為,學外語就應該到國外學,那才字正腔圓。其實出去讀語言也好,讀預科也好,只是為了進入大學做一些語言上和課程上的準備。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出國讀語言和在國內(nèi)完成語言的準備沒有本質(zhì)的差別。事實上,很多情況下,在國內(nèi)學語言比在國外更扎實。
很多家長認為,一開始就把孩子送到國外語言學校學習語言,這樣既學習了語言又熟悉了國外環(huán)境,在考大學的時候也許比起在國內(nèi)有語言基礎再來的人更有優(yōu)勢。實際上是一種錯誤認識。一般的情況下,在國內(nèi)過了語言關的學生出國考大學或生,雖然也要在語言學;蝾A科學校學習一段期間,但是,他們并不像沒語言基礎的人那樣,學習初級到中級的語言,而是接受大學生升學指導,所學課程也多是直接的外語授課。這些根本是沒有語言基礎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因此,準留學生最好能在國內(nèi)達到學校的語言要求。比如考生計劃前往英語國家,可以先在國內(nèi)考完托;蜓潘迹⑦_到學校要求的成績,學生可以直接入讀專業(yè)課程,節(jié)省英語培訓費用。
簽定一份“借款協(xié)議”
留學的花費動輒數(shù)十萬甚至百萬元,因此準留學家庭充分衡量自己的經(jīng)濟條件十分重要。在為數(shù)不少的家庭中,因為孩子要出國,全家必須“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他們中,有的甚至從“小康”回到了“溫飽”。
盡管大部分中國家庭的孩子有較強責任感,但也有一些孩子出了不小的問題。比如,有的學生家庭條件,但為了把孩子培養(yǎng)成才,跟親戚朋友借了錢送孩子出國;有的學生家長為了湊錢甚至把房子賣了,從此“寄居”親戚家中。但一些孩子出國后卻并不珍惜,不僅大肆揮霍,還沉迷網(wǎng)絡以至于退學。
建議家長和準留學生簽訂一份“借款協(xié)議”,聲明孩子在18歲以后的費用應自行承擔,父母的付出屬于“借款”。相比于原先父母的“全情投入,不求回報”,簽訂“借款協(xié)議”雖然只是一種形式,也沒有法律效力,但可以讓孩子形成自食其力的意識,不要認為什么都是理所應當,財富要靠勞動獲得。
【心理學家解讀高考后留學三部曲】相關文章:
解讀高考后留學三部曲09-14
高考后留學美國的不同途徑07-25
高考后加拿大的留學方案08-06
高考后新加坡留學優(yōu)秀院校介紹06-09
留學生招聘詳情解讀07-20
美國高中留學誤解的分析與解讀08-19
有關美留學錄取標準解讀09-10
高考后三個英美留學的方案08-03
解讀留學新加坡的重要問題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