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24年通用佛語的語錄集合46條
哭會哭出淚水,笑會笑出淚水。下面是小編給各位讀者分享的佛語的語錄46條,歡迎參考。
1、看過人生繁華,還是平淡最真。人生只有經(jīng)歷才會懂得,只有懂得才會去珍惜,人非圣人,誰能無錯,看淡一切,一切也就過眼云煙,如果真的忘不了,就默默地珍藏在心底的最深處,藏到歲月的煙塵觸及不到的地方。
2、生活里我們要檢查自己那些逃避的念頭和拖延的理由,這個世界怎么樣,它和我們的心地是不是溫和有關(guān)系,和我們的心態(tài)是否友好有關(guān)系,這天下事就像牙齒咬舌頭,一切都在協(xié)調(diào)中存在。
3、你看看這個世界,大家都沉迷在夢中,追逐名利,你爭我奪,你好,我要比你更好,你強,我要比你更強,每個人都在比賽,看看誰的夢做的最大。結(jié)果,這些名,這些利,生不帶來,死亦帶不去,只是徒然多造一些新的惡業(yè),而此生再斗下去,人身也就難得到了。
4、惠明作禮云:"望行者為我說法。"慧能云:"汝既為法而來,可摒息諸緣,匆生一念,吾為汝說。"明良久,慧能云:"不思善,不思惡,正恁么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5、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才能不走錯路,少走彎路。
6、佛曰: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7、佛教中有一句禪語,大意是:與其試圖改變難以改變的事物,莫如改變自己。對此境界,我只能表示無限感佩,卻難以為之。畢竟,我乃塵世之人,六根未凈,與大千世界里的凡人俗子一樣,以"適"而"中",以"中"而"和",才是我等處世的第一法器。
8、新婦騎驢阿家牽,山青水綠。桃花紅,李花白,一塵一佛土,一葉一釋迦。一《洞山梵言禪師》
9、群居閉口,獨坐防心!是非窩里,人用口,我用耳;熱鬧場中,人向前,我落后。
10、佛陀告訴我們,輪回的一切系列過患、無窮無盡的痛苦,皆是從無明開始,因無明引發(fā)。正如第j三世大寶法王在《了義大手印》中所說:"從本未有白現(xiàn)迷為境,由無明故執(zhí)自明為我,由二執(zhí)故流轉(zhuǎn)于諸有,愿斷無明迷亂之根源。"
11、以愛自我管理,用愛關(guān)懷他人。
12、猜忌是信任的大敵。憑自己的想象,憑自己的好惡來理解周圍的一切,精神常常會處于一種人為的高度緊張狀態(tài),而且單憑主觀武斷的猜測不會看清事情真相。友誼之樹靠信賴澆灌。只有你信賴別人,別人也才會信賴你。
13、我們所擁有的珍貴的人生平臺,并不是用來做毫無意義的事情,也不是為我們過度享受奢侈而提供資源,而是我們挑戰(zhàn)煩惱、降伏自心、發(fā)揮愛心、啟迪智慧等修行解脫之道的大好時機。讓我們共同珍惜寶貴的人生,千萬不要錯過良好的機會,也不要浪費有限的時間和福報。
14、人若不知福、不懂得感恩,只是多消福。
15、每個人都要時時刻刻懂得修正自己的身心,使得心靈得一方凈土。那 么如水一樣的寧靜,清風一樣來去自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禪之境界,那 也就是無煩惱、證菩提的清涼佛界。何樂而不為呢?
16、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利他,就也都會得到自利,這便是所謂的"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17、生命是由一連串的因緣組成的,我們要體驗更深刻的生命,發(fā)現(xiàn)內(nèi)在的靈性,就不能一味地追求外在的物質(zhì)生活。
18、平等待人,就是要給所有的人以應有的尊重,不要在人的身上附上許多條件,將人分成三六九等,予以不同的對待。如果別人沒有好好地對待你,那么最有效的方式是:從自己方面找原因。你有沒有做一個公正的人?
19、佛說:厭苦欣樂是世間人的一個通病。平時只知道享受舒適安樂,卻不 知享受一份安樂,就增長一份貪戀。這一份貪戀,一定會使人在臨終時有一 個"戀"字。一念戀著婆娑,就不得往生。不但不得往生,還要輪回六道。
20、有一種人動不動就生氣,習氣很難改,你叫他不要 生氣,他也知道生氣不好,他也不想生氣,可是偏偏他就是不能不生氣。 遇到這種情形,需要下點工夫練習。我常教人家生氣的時候,要把注意力 放在自己的呼吸上,心里想著:我能夠呼吸實在是很幸運。這么做情緒就 會慢慢地穩(wěn)定下來。我們生氣的時候,身體的細胞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也 很容易引起精神上的不穩(wěn)定,導致身體上的疾病。時常處在這個狀態(tài),壽 命可能因此而減少,受傷害最大的是自己。
21、身在其中的眾生,完成心靈的凈化,自發(fā)自覺地保護我們生存的環(huán)境,才是應循之道。
22、問:"如何是諸佛本源?"師日:"千峰寒色。"
23、僅僅是躺在床上,想"我要利益一切眾生",還沒有付出任何行動,單單這樣的想法,只要出自真誠,就能速消無邊業(yè)障,積聚廣大福德。
24、信仰宗教,能夠正信最好;不能正信,迷信也比不信好;但是寧可不信,千萬不能邪信。信仰錯誤,就如走差了道路,永遠也達不到目的地。(當代)星云《人間佛教系列·人生與社會·佛教對民俗病態(tài)的療法》諸佛菩提極甚深故,若不厚種善根,惡知識所守,難得信受!洞髮毞e經(jīng)》卷一一二,普明菩薩會
25、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26、聰明的人,凡事都會往好處想,人生有兩個至境:一個是知道,一個是知足。知道,讓人活得明白;知足,讓人活得平。醉心于名利,便會被名利所縛;太在乎褒貶毀譽,必會患得患失。欲望越多,束縛越多;欲望越少,自由越多。
27、一般人的生活無非是金錢,感情,每天都在人我是非,衣食住行里翻滾。生活佛法化就是除了金錢,愛情以外在生活里還要增加一些慈悲,結(jié)緣,惜福的觀念,甚至于明理,忍辱的佛法。所以生活里有了佛法,懂得慈悲,忍耐,惜福,結(jié)緣,比擁有金錢,愛情更為充實。
28、如果你能每一天吶喊遍「我用不著為這點小事而煩惱」,你會發(fā)現(xiàn),你心里有種不可思議的力量,試試看,很管用的。
29、閑居無事可評論,一柱清香自得聞。睡起有茶饑有飯,行看流水坐看云。
30、人生的悲苦,與得失糾纏,與是非相伴,與成敗共生?鞓返恼嬷B,多不在得時欣喜,而在失后坦然。再好的東西,你抓得太緊,終會累,曾經(jīng)的擁有,要記得感恩;錯過的美麗,要懂得放手;精神的高壓,要學會承受;直白的生活,要傾心去愛。當你領(lǐng)略了失去之善,避開了鐘情之苦,快樂方至。
31、智慧讓愛不變質(zhì)、不染著。
32、有一種快樂在寬容中。缺乏寬容之心的人,處處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滿眼都是看不慣,到處都是不順心,臉上總是沒有一絲笑容,說話的語氣總是淡漠,缺少友善之意,結(jié)果朋友越來越少,煩惱越來越多。具有寬容之心的人,懂得換位思考,他們總是站在別人的層面上看問題、想事情,時時處處替別人著想,對象不同,要求的標準也不同。這樣的人用自己的寬容得到別人的真誠,達到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友誼長存,心情舒暢,其樂融融。心寬,天地就寬,裝得下他人,也就容裝下了無盡的快樂。
33、學佛不是我比誰更有智慧,而是我有太多無明煩惱要去除;學佛不是要逃避人世、追求虛無,而是深知日常生活處處是道場,活在當下就是修行;學佛不是要發(fā)現(xiàn)外在有一個神 ,而是發(fā)現(xiàn)自己的自心本性;學佛不是茫目追隨,而是要了解到生命的價值在于慈悲,而慈悲是無分毫傷害的心,一種利他的心。
34、人生不可能一塵不染,沒有一點雜質(zhì),就像水清則無魚。人生有一點點甜,也有一點點苦,有一點點好,也有一點點壞,有一點點希望,也有一點點無奈,生活才會更生動、更美好、更韻味悠長。再好的人也不會十全十美,再美好的愛情也不可能纖塵不染,你若試著包容,就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樣糟糕。
35、忍耐的過程是痛苦的,結(jié)果卻是甜蜜的。不論是對逆境,對內(nèi)在的煩惱還是外在的災禍,都要忍。忍耐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生存智慧,一種明心見性的處世哲學。忍耐不是軟弱,不是逃避,而是一種心靈的超越。吃虧能養(yǎng)德,忍耐能養(yǎng)心。吃虧時不計較,不比較,想得開,這樣的人才能做大事。
36、放松這顆緊繃的心,當我們越想得到,越是失去。越想擺脫,越被負累。于是,在不知不覺中深陷煩惱,事過境遷,卻發(fā)現(xiàn)當時所著的急,發(fā)的火,生的氣,吃的苦,沒有實質(zhì)的意義。不管何時何地,給心留一片自由的空間,不是逃脫,而是勇?lián)2还芎螘r何地,別忽略了生命的平安喜樂。
37、我們的言行當常隨順身邊的朋友,內(nèi)在的本性當以正直善良為標準,如果要長久利益自已,那么適當時候幫助他人就是訣竅。
38、當事情發(fā)生時,我們先是覺察到它,面對它,然后平靜地接納它,盡心盡力地處理它,灑脫地放下它。
39、人們常常畏懼命運的不可抗拒,那是因為他們已經(jīng)完全被命運扼住了咽喉。
40、佛曰:應如是生清凈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41、修道人無論用什么功,念佛,念咒……都不要貪求快,你想很快成功,就是一種貪心,有了貪心,就障礙智慧、靈感與自性光明。
42、動於欲,欲迷則昏。任乎氣,氣偏則戾。
43、為了自由,我們舍棄了愛;為了自由,我們舍棄了事業(yè);為了自由,我們舍棄了家庭……其實這些都是錯誤的做法,我們什么都不需要舍棄,只要帶著覺照,不要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本性就不會迷失。
44、失于本心,為物所轉(zhuǎn),故于是中,觀大觀小。解釋:因失去真心,便為外境之物象所轉(zhuǎn)移,所以就在萬物中,見大見小,乃至一切。
45、別人都沉溺于身心的放任而獨他調(diào)馭自己身心的人,就像別人都在做夢,而獨他清醒一樣。智者就像原野中奔馳的馬,控制自如,自由自在。
46、信佛就是信因果,如果你真的相信因果,就不會有想不通的事。不該你得的東西肯定得不到,去執(zhí)著、去追求也沒用;該你面對和接受的一定要面對接受,去拒絕、不接受也沒有用。
【佛語的語錄46條】相關(guān)文章:
佛語的語錄40條03-29
精選佛語的語錄35句03-13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38條03-14
佛語的語錄46句12-07
精選佛語的語錄49句11-12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30條11-07
佛語的語錄49條07-22
佛語的語錄39句08-04
簡潔的佛語的語錄39條03-31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匯編40句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