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jīng)》名言 推薦度:
- 道德經(jīng)名言名句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
在日復(fù)一日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yōu)秀的名言吧,熟記名言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理解類題目的理解。你知道什么樣的名言才能稱之為經(jīng)典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1
1.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2.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3.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4. 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7.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8.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9.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0.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2
1、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翻譯】遵循于自古以來就有的大道,來駕馭當(dāng)今現(xiàn)實世界中的具體實際。
【感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用早已存在的道理,來駕馭現(xiàn)在的具體事物。換個說法就是借古鑒今,古為今用。
老子告訴了人們一個道理,就是將學(xué)習(xí)到的前人的東西應(yīng)用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這樣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司馬光等人編撰的《資治通鑒》總結(jié)出許多經(jīng)驗教訓(xùn),以供后人借鑒,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tǒng)治,其目的就在于讓統(tǒng)治者從中領(lǐng)悟為政之法,為君之道。
2、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其長。
【翻譯】我有三件寶貝,持有它們并珍藏著它們:一是仁慈,二是儉樸,三是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心懷仁慈,所以能勇于獻(xiàn)身;奉行儉約,所以能夠周濟民眾;不敢走在天下人的前面,所以能夠成為天下的首領(lǐng)。
【感悟】老子講的三寶,與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是不相似甚至相反的。
孟子說過:“仁者無敵于天下!边@樣,真正的仁者不但是勇敢,而且是勇敢到天下無敵。“慈故能勇”是從本質(zhì)上說的,故與表面的現(xiàn)象相反。我們平常說的“大仁有大勇”,就是這個道理。
人們認(rèn)為,節(jié)儉則辦不成大事。但老子則認(rèn)為,要節(jié)儉地運用資源,才能辦更多的大事。你要儉用心神、精氣,才能保持心神、精氣的充沛旺盛;你要儉用財富,才能投資更多更大的企業(yè)。所以“儉故能廣”,是從實質(zhì)上說的。
人們習(xí)慣于事事?lián)屜,老子卻指出,不要在事物未成熟前搶先去做。似乎也是說反了。如果我們承認(rèn),要順著事物的自然發(fā)展去做,而不是去拉著事物,強迫它做不自然發(fā)展,那么,老子的話是對的,前者是無為的做法,后者則是有為的做法。
我們平時也說“瓜熟蒂落”,又說“強擰的瓜不甜”,就是這個道理。我們也知道,“十月懷胎”。當(dāng)胎兒不到時間,硬要提前把他生出來,就是“敢為天下先”。不到時間,不敢把他生出來,就是“不敢為天下先”。
3、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翻譯】功成名就的時候能夠急流勇退,這才是天道。
【感悟】人要符合天的道,做事達(dá)成目的,功業(yè)已經(jīng)到達(dá)巔峰時,就引身后退,懂得急流勇退,這是符合“天道”的。
《道德經(jīng)》中還說過一句話叫“揣而銳之,不可長!。意思是一個人手中的`武器已經(jīng)很鋒利了,但越鋒利,刃就越薄,遇到稍微硬的東西就會損壞,所以不能長久保持。同樣的,一個人功成名就了,卻不懂得退讓而一味地追求更多,那么就無法保持長久。
“退”并不是指隱退逃避,消極避世,而是告訴人們在成功的時候要懂得收斂、反思,不能一味前進(jìn),而是要適當(dāng)后退。
“功成身退”是一種大智慧,它啟示我們,當(dāng)我們有功時千萬不能居功自傲,更不能動不動就拿“想當(dāng)初怎么樣怎么樣”來說話,否則就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危險。功成身退可以保全自身,這是老子教給我們的又一個大智慧。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翻譯】能了解別人的人只能叫做聰明,能認(rèn)識自己的人才能叫做高明。
【感悟】“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表明了老子對小聰明是持有批判的態(tài)度的,認(rèn)為只有擁有大智慧的人才是明智之人。
也就是說,能了解別人,懂得怎樣去應(yīng)對他,這只是小聰明;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在這個概念中,“明”顯然是高于“智”的!懊髦恰币辉~也由此而誕生。
了解別人的人是聰明的,了解自己的人才是高明的。人貴有自知之明,這是我們常掛在嘴邊上的話,出處原來在這里。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夠不斷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錯誤,才能夠不因一點小的成就而沾沾自喜,也只有這樣才能夠不斷地完善自己。
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
【翻譯】最完美的事物,看起來好像有所欠缺的樣子,但是卻能夠永不敗壞。最充盈的東西,看起來卻好像虛無的樣子,然而用之無窮。
【感悟】“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對大成的理解有兩種:一是獲得了極大成就或成功;一是最圓滿的東西。
老子認(rèn)為,再圓滿的東西看起來也會有所欠缺。同樣,獲得了極大成就的人也要表現(xiàn)得有所欠缺。保持自身的不完滿,這是一個人自身發(fā)展的需要,因為這樣才能保證自己還會有所進(jìn)步。
“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其中盈是充盈、豐滿之意。這兩句話的道理是相同的,都是在論述物極必反的道理。
老子是要告訴人們,凡事要把握一個度,只有保持“大成若缺”、“大盈若沖”的狀態(tài),才能夠保證事物的持續(xù)發(fā)展和進(jìn)步。
6、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翻譯】上天是不分親疏的,但總是伴隨著有德的善良之人。
【感悟】“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表面意思就是說天道對于眾生一視同仁,無偏無私,無厚亦無薄,但上天又常常無意識地暗中幫助善良的人們。
老子這句話的真實意義是說行善是符合天道的,因此行善的人就是順應(yīng)天道的人,所以天道總是與善良的人同在,使得善良的人做事情猶如神助,順風(fēng)順?biāo)?/p>
老子在這里是想要告訴人們,“善”是符合大“道”的,善良的人因為其自身的思想和言行均是符合“道”的,并且能夠堅守著自己心中的“道”,那么自然就會被大道所青睞。所以,做人做事應(yīng)順應(yīng)天道,多行善事,多結(jié)善緣,做個善良的人。
在這里,老子所謂的“善”,不是盲目地做善事或者自以為是的善行,而是要行符合大“道”的“善”。
7、知止可以不殆。
【翻譯】懂得適可而止就不會遇到危險。
【感悟】“知止”就是知道停止。《道德經(jīng)》多次提及,“不知足”和“欲得”是帶來災(zāi)禍的根源,而“知止”則可以避免災(zāi)禍。
老子認(rèn)為,一個人若是太過在乎某一事物而緊緊抓住不放,那么就必定會受到損害。
因此,“知止可以不殆”是在告訴人們,凡事適可而止。這個道理應(yīng)用于為人處世上,就是要懂得適時放手,這樣,才能夠使自己回復(fù)平和。
8、無為而無不為。
【翻譯】順應(yīng)自然規(guī)律不妄為就沒有什么事情是辦不成的。
【感悟】老子的“無為”并不是消極地?zé)o所作為,不是叫人們躺在沙發(fā)上什么都不干;蛘甙褍墒植逶谘澊锼奶庨e蕩,“無為”不是主張“不為”。恰恰相反,它反對的只是違反自然規(guī)律的妄為,要求不以個人主觀的欲望來破壞自然的發(fā)展,所以人們常把“自然”和“無為”連用,合稱“自然無為”。
只有無為才有自然,同時無為本身也就是自然,因而,無為既是手段又是目的,既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又是一種人生境界。
此外,還強調(diào)入不應(yīng)妄為、不應(yīng)亂為,不違背事物存在和發(fā)展變化的規(guī)律,要充分認(rèn)識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然后根據(jù)自然規(guī)律去工作,而不要勉強去干那些違背于規(guī)律的事。不能隨心所欲地為所欲為,也不能脫離實際,勉強胡亂地去做,而要順其自然,遵循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辦事。
通過“無為”來實現(xiàn)“無不為”。用取消人的主觀努力的辦法來實現(xiàn)人的主觀目的,這聽起來荒唐極了!但正是在這看似荒唐的言辭后面,包含著豐富而又深刻的智慧。
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長都是無目的無意識的,但結(jié)果又合乎某種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識去追求什么,但卻無形中達(dá)到了一切。水流花開,鷹飛魚躍,這一切都是無意識的,然而又妙不可言;它們不想實現(xiàn)什么,但又樣樣都實現(xiàn)了。
9、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翻譯】那些輕易發(fā)出的諾言,必定很少有能夠兌現(xiàn)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來往往會遭受很多的困難。
【感悟】“輕諾必寡信”的道理就是,不論你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輕易許諾,一旦許諾了就要認(rèn)真去做,千萬不能失信于人。
老子的這句話在這里可以從兩面來解讀:一是一個人輕易承諾,那么也許他是一種缺少誠心的承諾,這種承諾的本身也就是缺少信用的。二是一個人輕易承諾,別人看到他不能實現(xiàn)承諾,那么也會對他失去信任了。
老子的大智大慧,對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所以他一針見血地指出,輕易許諾的人必定信用不足。這句話一方面告誡我們不要聽信花言巧語,而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守信用,重諾言,不做言而無信的輕薄之徒。
10、不失其所者久。
【翻譯】不喪失其立身之本者,才可平安長久。
【感悟】“所”,意思是處所或地方,這里引申為根基或根本的意思。老子這里所說的“所”指的應(yīng)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人生的根基就會有人生的目的,有了人生的目的就會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因此能夠在人生的路上走得長久。
老子提出的“所”,指的是人的歸宿,不單單是字面上住所的意思,還包括了心靈和精神的歸屬,可以看作是一個人的根基和所要堅守的信念。
老子這句話是在提醒世人,身處于社會之中,面對著形形色色的誘惑,能夠堅守住自己的本分,不因外部因素的吸引和干擾而拋棄根本,不忘初心,才能夠平安長久。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3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為無為,則無不治。
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5。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7。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8。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0。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1。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2。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13。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孰知其極?
14。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6。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是以圣人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17。柔弱勝剛強。
18。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19。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2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21。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2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3。罪莫大于可欲;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24。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25。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26。治大國若烹小鮮。
27。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
28。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9。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30。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
31。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3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3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34。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35。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4
1.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2.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谷。
3.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5.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6.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7.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8. 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10.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5
1、我說也無用,聽也無用。
2、官員知道要停下來,上帝想要這樣做。
3、正義是通向正義的道路。
4、水的體積不厚,負(fù)舟也無能為力。
5、忘記他的勇氣,離開他的眼睛和耳朵。
6、天地雖大,卻漸漸為平;雖然基于“增大化現(xiàn)實”技術(shù)。
7、要遮蓋地面,如同遮蓋天空。
8、孩子不是魚,懂得魚的快樂。
9、這個名字的優(yōu)點是無可爭議的。
10、如果刀片是新的,它說。
11、拯救自己,也拯救他人。
12、細(xì)菌活系統(tǒng),螳螂回春和秋季。
13、知識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暫的。與無邊無際,幾乎已經(jīng);已知的事幾乎都做完了。
14、一尺垂輝,一日取其半,無窮盡。
15、天地我的棺材,在陽光下崔甚至明星使命感,發(fā)送賷的一切。我的喪服不是為降災(zāi)預(yù)備的嗎。
16、對事物失去自我,對俗人失去本性的人,叫做顛倒的人。
17、大石塊支撐著我的身軀,使我終生勞苦,使我衰老,直至死亡。
18、它的`欲望是深的,它的自然機制是淺的。
19、名也,相也;知者必勝。
20、生命雖長,知識卻綿長。
21、這個世界沒有建議和贊美,這個世界沒有沮喪。
22、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但卻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23、沒有自我的人,沒有工作的上帝的人,無名的圣人。
24、把所有的東西都趕走而不歸還。
25、天地有大美,不用言語。
26、螳螂怒臂為車,必不能勝。
27、當(dāng)狼有一場勝利的游戲,狼也有一場失敗的游戲。
28、這種微妙的感覺是可以感覺到的,但卻無法形容。
29、逃避白天時光的感覺,忘記它。
30、偷鉤者受懲,篡奪者為封臣。
31、形狀像棍子,心像死灰。
32、名也,相也;知者必勝。兩種武器都必須使用。
33、彼此,就像忘在舞臺上。
34、大道不被衡量,辯論不被說。
35、真,誠至也,不精不誠,不感人。
36、好吠不是好狗,好官不是好男人。
37、他窺視天空,用錐體刺穿大地。
38、泉水干了,魚相,相呴以濕,不若你忘記江湖。
39、我的丈夫形成了大塊,我在生活中工作,我老了,我死了。所以活著的好,死了的好。
40、邊總督以為,可以救自己。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6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2.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3.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6.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7.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8.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9.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0.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7
1、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道德經(jīng)》第七章
2、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兜赖陆(jīng)》第七十二章
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兜赖陆(jīng)》第章
4、希言自然。《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
5、朕雖菲材,惟知斯經(jīng)乃萬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師,臣民之極寶。——明太祖(-年在位)《御注道德經(jīng)》
6、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道德經(jīng)》第六十五章
7、《道德經(jīng)》說“圣人處上而民不重,民樂推之而不厭!
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jīng)》
9、“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兜赖陆(jīng).第六十八章》
10、美是我們所知道的最完備的東西,羅.安.約翰遜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經(jīng)》
1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兜赖陆(jīng).第八章》
12、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兜赖陆(jīng).第七章》
1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道德經(jīng)》
14、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兜赖陆(jīng)》第九章
1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独献.道德經(jīng)》
16、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兜赖陆(jīng)》第六十六章
17、或許除了《道德經(jīng)》之外,我們將要焚毀所有的書籍,而在《道德經(jīng)》中尋得智慧的摘要。——威爾杜蘭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兜赖陆(jīng).第三十三章》
1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兜赖陆(jīng)》第七十二章
20、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余。老子《道德經(jīng)》
21、老子《道德經(jīng)》云行百里者半九十。窮人和富人在起步之初幾乎沒有差別,比如同一所大學(xué)同一個班級畢業(yè)的學(xué)生,他們誰比誰強多少呢?差距出現(xiàn)在半路上,前途曲折,希望渺茫,有的人頹然放棄,有的人繼續(xù)堅持,于是,強者弱者,窮人富人的差距產(chǎn)生了。富人總是那些堅持到底的人。
2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月日名言)——《道德經(jīng)》第章
2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老子《道德經(jīng)》
24、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道德經(jīng)》
25、當(dāng)人類隔閡泯除,海成為一家時,《道德經(jīng)》將是一本家傳戶誦的.書!芽嗣
2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jīng)》
27、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浴独献印さ赖陆(jīng)》
28、海爾的每年都是一個馬拉松長跑,每天都是一個百米沖刺。如何做事有一個老師孔子的《論語》如何做人有一個老師老子的《道德經(jīng)》如何參與經(jīng)營進(jìn)入市場,還有一個老師孫武的《孫子兵法》。
29、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兜赖陆(jīng).第二十二章》
3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聃引自《老子道德經(jīng)》
31、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jīng)》,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tuò)手可得!岵
32、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正臣。《道德經(jīng)》第十八章
3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兜赖陆(jīng)》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兜赖陆(jīng)》
35、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jīng)》的人最初一定會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后會覺得很需要這種學(xué)說。至少,這會是大多數(shù)人初讀老子的反應(yīng),我自己就是如此!终Z堂
36、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經(jīng)》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8
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5、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6、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
7、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8、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9
1、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2、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4、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5、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7、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8、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9、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0、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1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12、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13、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4、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5、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于貴生。
16、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17、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18、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
19、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1、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22、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23、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2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25、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2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7、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28、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2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30、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1、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3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33、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34、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35、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36、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37、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3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39、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馀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馀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40、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41、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2、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43、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于江海。
4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45、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46、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47、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48、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9、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50、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
51、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52、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53、治人事天,莫若嗇。
54、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55、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5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57、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58、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59、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0、治大國,若烹小鮮。
61、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62、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63、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64、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
65、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66、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67、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68、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69、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70、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
71、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72、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于無為。
73、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74、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75、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76、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77、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78、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79、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8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8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82、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83、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欲,絕學(xué)無憂。
84、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85、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86、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87、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于邦,其德乃豐;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88、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89、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90、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9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9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93、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94、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9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96、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97、勇于敢則殺,勇于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9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9、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100、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01、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10
第 1 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第 2 章 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第 4 章 銼其兌,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第 5 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第 7 章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第 8 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第 9 章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第 10 章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 11 章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第 14 章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第 17 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第 18 章 國家昏亂,有忠臣。
第 22 章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 23 章 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于人乎?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 29 章 天下神器,不可為也,不可執(zhí)也。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
第 30 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事好還。師之所處,荊棘生焉。大軍之后,必有兇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第 31 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蒞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第 32 章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第 33 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第 36 章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第 38 章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處其實,不居其華。
第 39 章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是以候王自稱孤、寡、不谷。
第 40 章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第 42 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第 43 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第 44 章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可鯋郾卮筚M,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第 46 章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于郊。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 48 章 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第 49 章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 51 章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第 55 章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第 56 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 57 章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第 58 章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第 60 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
第 63 章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第 64 章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為者敗之,執(zhí)者失之。民之從事,常于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第 66 章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 68 章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第 71 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第 73 章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第 75 章 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
第 76 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
第 78 章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第 79 章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第 80 章 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第 81 章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11
1、了解自己的人是聰明的人。征服得好的人是強者,征服得好的人是強者,征服得好的人是富人,征服得好的人是有野心的人。
2、積極比消極好,邪惡比善良多。
3、當(dāng)你看到自己沒有優(yōu)點時,要好好評價自己。
4、好詞不好,好詞不好。好人不辯,爭論者不辯。知者不知,不知者不知。
5、尊敬老人,虐待老人,拋棄老人可恥。
6、君子以己求人,不以己先人。藏在身體里的東西是不可原諒的,卻可以用來比喻所有的人。
7、愛國守法,誠實有禮,團(tuán)結(jié)友好,勤儉節(jié)約,敬業(yè)奉獻(xiàn)。
8、道德是身體,不是心靈。
9、古之善為道,微妙奧秘,深不可測。
10、有愛的.,就無愛。尊重他,他也會永遠(yuǎn)尊重他。
11、因此,江?梢允前俟戎酰云渖埔部梢允前俟戎酢
12、心不在焉、瞎了眼、聾了眼、食而不知其味。
13、天也要降臨到人身上,首先要折磨他的頭腦,疲勞他的筋骨,饑餓他的皮膚,清空他的身體,線條刷他的作品。
14、我有三樣寶貝可以維護(hù)保存:第一是善良,第二是節(jié)儉,第三是不敢做第一。
15、有愛的,就無愛。尊重他,他也會永遠(yuǎn)尊重他。
16、如果你貧窮,你可以獨自生活;如果你成功,你可以幫助整個世界。
17、宅不寬,不敬不禮,喪盡天良。我怎么能看!
18、上帝保佑那些懷有善意的人。
19、沒有規(guī)則,什么事也做不成。
20、古之善為道,微妙奧秘,深不可測。
21、擇其善行而追隨,擇其惡而改變。
22、公共道德在心中,文明在行動。
23、當(dāng)你看到自己沒有優(yōu)點時,要好好評價自己。
24、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提高公民道德素質(zhì)。
25、人要修身,首先要修心;要糾正自己的心,首先要真誠其意。
26、用道德制伏人民,逐漸教育人民。
27、幫助別人是光榮的,看到別人的困難是可恥的。
28、倡導(dǎo)基本道德標(biāo)準(zhǔn),提高公民道德素質(zhì)。
29、善有善報。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12
1. 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2.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3. 執(zhí)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4. 國家昏亂,有忠臣。
5.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6.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 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 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9.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10. 治大國,若烹小鮮。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13
1、好買深,君子勝德,像個傻子。
2、善就如水,善就如水,利萬物而無爭,惡就在人,所以少在道。
3、天堂之路是利大于弊。人之道,不勞而獲。
4、誰做了,誰就輸了;誰做了,誰就輸了。沒有失敗,就沒有收獲;沒有付出,就沒有收獲。
5、世界以美、美、惡著稱;眾所周知,善是善,但不是善。
6、這條寬闊的路可左可右。萬事萬物都靠它生存,永不言敗,成功是沒有名字的。愛不是上主,但名是偉大的。圣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從未變得偉大。
7、人治地,地治天,天治天,自然之道。
8、當(dāng)戰(zhàn)斗開始時,哀悼者獲勝。
9、沒有語言的教學(xué),什么都不做是有益的,世界希望達(dá)到它。
10、寶石被認(rèn)為是有用的,如果他們是不可得的。如果房間空著,你可以使用。因此,有利益的想法,沒有使用的想法。
11、只有邪惡的人,和王公才會思考。
12、萬物之初,道路是簡單的,也會變得復(fù)雜。
13、好男人從不打架。優(yōu)秀的戰(zhàn)士從不生氣。用技巧征服敵人的人勝過敵人。善于用人的人在下面。它是無可爭議的美德,它是人的力量,它是天極。
14、道可道也,不常道也;名稱可以是名稱,但不是常量名稱。萬物之始,亦稱萬物之母。所以恒無欲望也,為了看它的精彩;之恒也想看看自己的嬌。
15、好的話可以是城市的榮譽,美的話可以加人,紳士的話可以送人,小人的錢可以送人。
16、你能像嬰兒一樣柔軟嗎?滌綸,能沒有瑕疵嗎。
17、不要走出家門,了解世界;你看不見天空嗎?就目前而言,所知甚少。圣人知道他不能做什么,看不到他所知道的,不做他所做的。
18、敦,如果它簡單,如果它是一個山谷。
19、將喜志,將固張志;如果你想變得軟弱,你必須變得強壯。如果你想廢除它,你就得加強它。如果你想要它,你就必須抓住它。我是魏明。弱者比強者更強。魚不能從海里拿出來,國家的武器也不能展示給人們看。
20、走過去的路,走到今天的皇家。知古者始,謂道期。
21、道的出口是無味的?吹侥銢]看到的,聽到你沒聽到的,使用你沒做的。
22、道之所言,無味,所見甚少,所聞甚少,所用甚少。
23、房子里堆滿了黃金和翡翠。富貴使人驕傲。成功然后退卻,天堂之路。
24、不知足是最大的罪惡,欲望是最大的錯誤,知足就足夠了。
25、道能道,非道也。名,姓。無名世界的開始;萬物之母。
26、道不足為憑,不足為憑。
27、玉溪如冬涉入江中,溪溪如畏鄰,燕溪如客,冰若釋,敦溪若簡,曠溪若谷,渾溪若渾,但溪若海,不止。
28、所有的人都是富有的,但我是唯一的一個。我的傻瓜的心!凡人盡顯,我獨昏。普通人審視,我獨自無聊。
29、學(xué)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失去你失去的,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做。
30、知道的就不說話,說話的就不知道。
31、一個人或一個士兵是兇兆的武器,一件事或一件邪惡的事。
32、善就像水,水對萬物都是毫無爭議的。在別人的罪惡里,那么多的人擋在路上。生活在一個好地方,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善良的愛心,善良的話語,善良的信仰,善良的治理,善良的事物,善良的行為。唯一的爭執(zhí),所以沒有更多。
33、了解別人的人是智者,了解自己的人是智者。勝利者是強大的,勝利者也是強大的。知足者常樂。有意志的人。
34、成功,名望,退避,天堂之路。
35、天地久了,與其不生,不如長生。
36、軟比強,弱比強。不能把魚從海里帶走。
37、關(guān)閉它的門,關(guān)閉它的門,降低它的尖銳,平息它的混亂,它的光,它的塵土,都是一樣的。
38、做什么事都不是有意的,無心的,無心的,無心的,無心的。
39、五色使人盲目;五個音符使一個人變聾;五味使人涼爽;獵捕在添添,令人發(fā)狂;難得的貨物,讓我們也做吧。這是因為圣徒的`肚腹不適合于他們的眼睛,所以他們到那里去,帶著那里去。
40、天地之所以能長久,是因為不生,所以能活,不因其無私惡,所以能成為其私。
41、凡事辦而始,活而有,為而有,依而不活,成功而不活。
42、人在生時軟弱,死時強壯。植物的生命也是脆的,它的死亡也枯萎了。強者死亡,弱者生存。士兵強大到可以摧毀,木頭強大到可以折斷。向下強,向上弱。
43、生而無生,不為生而生,長而不被殺,這就是玄德。
44、上士聽到了路,走了過去。
45、持有并獲利,不像現(xiàn)在這樣好;刺而銳,不長保。滿金滿玉,莫能守;富貴使人驕傲。成功然后退卻,這是一天的路。
46、上天要毀滅它,就要使它瘋狂。
47、如果沒有成功,它的使用也沒有害處;如果盈余充足,它的使用就不差。大直若彎,大巧若拙,大辯若慢。躁狂勝冷,靜勝熱,靜就是世界。
48、企業(yè)不久,跨不上,自見不明,自開不開,自切無功,紫金不長。
49、那看見自己的,不明白;那不顯明自己的。
50、老路很大,天很大,地很大,人也很大。有四個大的在領(lǐng)域,其中一個是有人居住。
51、了解別人的人是智者,了解自己的人是智者。勝利者是強大的,勝利者也是強大的。知足的人富有,強壯的人雄心勃勃,滿足的人長壽,死去的人長壽。
52、陣風(fēng)不會消失,陣雨不會持續(xù)一天。誰能做到這一點?天地。天地不能長久,可是人的條件呢。
53、我的心很容易知道,也很容易去做。這個世界可以不知道,可以不做。
54、這條路很堅固,但已經(jīng)很久沒用了。深!所有的事情。求你使他們下來,釋放他們的忿怒,他們的亮光,和塵土。可汗。我不知道是誰的兒子?在大象皇帝面前。
55、榮譽之道,高尚之德,人生之莫賦而常自然。舊的生活方式,牛的美德;打開;成熟的;飼料和飼料。生而無生,做而無依,久而無殺。它叫玄德。
56、像往常一樣,沒有欲望,去看它的美麗。
57、學(xué)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失去你失去的,什么也不做。
58、擊敗它的銳利,解決它的混亂,它的光明,與它的塵埃,被稱為萱與。所以不要靠近,不要變瘦;無利,無害;不要變得昂貴,不要變得廉價。因此,世界是昂貴的。
59、當(dāng)事物強大時,它們就老了。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14
1、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2、絕圣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fù)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此三者以為文,不足。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xué)無憂。
3、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更多老子名言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5、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6、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8、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圣人云:“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9、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其出彌遠(yuǎn),其知彌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0、民之饑,以其上食稅之多,是以饑。民之難治,以其上之有為,是以難治。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輕死。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11、為學(xué)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
12、三十輻,共一轂,當(dāng)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dāng)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dāng)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3、善為士者,不武;善戰(zhàn)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
14、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zhàn)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wèi)之。
15、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16、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7、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
1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19、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2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1、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22、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3、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25、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26、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27、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2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9、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30、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31、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恒也。
32、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33、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fù)為奇,善復(fù)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3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35、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36、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是謂微明。
37、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8、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此兩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惡,孰知其故?
39、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40、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為稱。
41、治大國,若烹小鮮。
42、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43、治人事天,莫若嗇。
44、無為而無不為。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45、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46、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47、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更多老子名言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48、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49、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50、和大怨,必有余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51、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2、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yǎng)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5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
54、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55、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56、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
5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zhí)而殺之,孰敢?
58、是以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59、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60、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61、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62、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63、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64、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65、小國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yuǎn)徙。雖有舟輿,無所乘之,雖有甲兵,無所陳之。使民復(fù)結(jié)繩而用之。
66、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
67、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鄉(xiāng),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xiāng)觀鄉(xiāng),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68、靜勝躁,寒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6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fā)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圣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70、天之道,其猶張弓歟?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71、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72、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73、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jìn)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zhì)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74、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75、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76、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77、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78、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
79、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yīng),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
80、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8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82、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yuǎn),遠(yuǎn)曰反。
83、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8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85、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8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87、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88、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89、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90、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91、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9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fù)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93、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94、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
95、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96、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xì);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xì)。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9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8、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99、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00、希言自然。故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15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jīng)》
大意:最高的善像水那樣,水善于幫助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02 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兜赖陆(jīng)》
大意:狂風(fēng)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03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大意:消磨它的鋒銳,解除它的紛擾,調(diào)和它的光輝,混同于塵垢。
04 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聞數(shù)窮,不若守中。
大意:如果不能守虛處靜,而以多聞博識自許,進(jìn)而有為多言,那很快就會導(dǎo)致窮敗。不如處虛守靜,而無為不言,能夠取得成功。
05 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fù)!兜赖陆(jīng)》
大意:使心靈達(dá)到虛的極致,堅守住靜的妙境,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06 見素抱樸,少私寡欲!兜赖陆(jīng)》
大意:保持本質(zhì)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
07 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兜赖陆(jīng)》
大意: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0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兜赖陆(jīng)》
大意:能夠了解他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能夠戰(zhàn)勝他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夠戰(zhàn)勝自我的人是真正的強者。
09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兜赖陆(jīng)》
大意: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nèi)巫匀弧?/p>
10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兜赖陆(jīng)》
大意:厚重是輕率的根本,靜定是躁動的主宰輕率就會失去根本,急躁就會喪失主導(dǎo)。
11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道德經(jīng)》
大意:想要關(guān)閉它,就要先擴張它;想要削弱它,就要先強化它;想要廢除它,就要先興旺它;想要奪取一些東西,就要先給予一些東西。
12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兜赖陆(jīng)》
大意:最方正的東西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貴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聲音聽不到聲音,最大的形象沒有形跡。
13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道德經(jīng)》
大意:天下最柔軟的東西,可以在天下最堅硬的東西之間自由馳騁。
14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德經(jīng)》
大意:過分的愛惜會招致巨大的付出,過多的擁有會招致沉重的損失。所以,知道滿足就不會遭受困辱,知道適可而止便不會遇到危險,如此就可以長久安全了。
15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兜赖陆(jīng)》
大意:上等的人聞道便努力去踐行,中等的人聞道則將信將疑,下等的人聞道會哈哈大笑,不笑不足以是大道。
16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兜赖陆(jīng)》
大意:禍啊,福就依傍著它;福啊,災(zāi)禍就隱含其中。
17 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大意:最大的禍患是不知足,最大的過失是想要得到的欲望。知足的人,永遠(yuǎn)是滿足的。
18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兜赖陆(jīng)》
大意:合抱的大樹由細(xì)小的幼苗長成,九層的高臺由一筐一筐的泥土堆成,千里遠(yuǎn)的行程須從腳下開始。
19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兜赖陆(jīng)》
大意:對待結(jié)束時的工作,還像開始時一樣認(rèn)真,則做任何事都沒有不成功的。
20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兜赖陆(jīng)》
大意:我有三種法寶,掌握并保持它:第一是仁慈,第二是儉嗇,第三是不敢在天下爭先。
21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大意:遇事謙退無爭,反而能在眾人之中領(lǐng)先;將自己置于事外,反而能保全性命。這不正是因為無私嗎?反而能成就一己之私。
22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兜赖陆(jīng)》
大意:大自然的規(guī)律,利于萬物而不加害萬物。圣人所遵從的原則,是給天下人帶來好處但卻不與之爭利。
23 萬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兜赖陆(jīng)》
大意: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為其創(chuàng)始,有所施為,但不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yè)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24 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兜赖陆(jīng)》
大意:輕易就許下諾言的人必定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很多想不到的困難。
25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兜赖陆(jīng)》
大意:天地?zé)o所偏私,任憑萬物自生自滅;圣人無所偏愛,任憑百姓自作自息。
26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兜赖陆(jīng)》
大意:循環(huán)往復(fù)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萬物產(chǎn)生于看得見的有形質(zhì),有形質(zhì)又產(chǎn)生于不可見的無形質(zhì)。
27 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經(jīng)》
大意:天網(wǎng)廣大無邊,網(wǎng)眼雖稀,卻不會有一點失漏。
28 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兜赖陆(jīng)》
大意:天道對人無所偏愛,但其結(jié)果卻是常常幫助善人。
29 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莊子·逍遙游》
大意:舉世贊譽也不感到得意,舉世非議也不感到沮喪。
30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肚f子養(yǎng)生主》
大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無限的.知識,是必然失敗的。
31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肚f子人間世》
大意:山上的樹木皆因材質(zhì)可用而招致砍伐,油脂皆因可以燃燒照明而自取熔煎。桂樹皮芳香可以食用,因而遭到砍伐;樹漆因為可以派上用場,所以遭受刀斧割裂。人人都知道有用的用處,卻不知道無用的用處。
32 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肚f子大宗師》
大意:泉水干涸,魚兒困在陸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濕潤求得生存,(此時此境)卻不如彼此不相識,各自暢游于江湖。
33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肚f子駢拇》
大意:小的迷惑能夠使人弄錯方向,大的迷惑能夠使人喪失本性。
34 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肚f子田子方》
大意:最大的悲哀莫過于心如死灰、精神毀滅,人身體的死亡還是次要的。
35 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yīng)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莊子·應(yīng)帝王》
大意:極致之人的內(nèi)心就像一面明鏡,對于外物來之即照、去之不留,如實映照而不私藏,所以能擺脫外物牽累而不損心勞神。
36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莊子知北游》
大意:天地有大美卻不言語,四時有分明的規(guī)律卻不議論,萬物有生成的條理卻不說話。
37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
大意:竹笱是用來捕魚的,捕到魚后就忘掉了魚笱;兔網(wǎng)是用來捕捉兔子的,捕到兔子后就忘掉了兔網(wǎng);言語是用來傳告思想的,領(lǐng)會了意思就忘掉了言語。
38 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肚f子天下》
大意:一尺長的鞭杖,每天截取一半,永遠(yuǎn)也截不完。
39 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莊子·山木》
大意: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會受牽累呢!
40 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肚f子齊物論》
大意:不知是莊周夢中變成蝴蝶呢,還是蝴蝶夢中變成莊周呢?莊周與蝴蝶那必定是有區(qū)別的。這就叫物、我的交合與變化。
41 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肚f子·繕性》
大意:一個人如果迷失在物質(zhì)世界中,在世俗里失去了自己的真性情,這個人就是本末倒置之人。
42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莊子·人間世》
大意:知道是無可奈何的,就當(dāng)作命運一樣去接受,這就是人生最高的德行。
43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彼無故以合者,則無故以離!肚f子山木》
大意:君子的交誼淡得像清水一樣,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樣;君子淡泊而心地親近,小人以利相親而終會利斷義絕。但凡無緣無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會無緣無故地離散。
44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肚f子知北游》
大意:人生于天地之間,就像白馬跳過一個很小的縫隙,忽然一下而已。
45 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莊子·天下》
大意:獨自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傲視萬物,不搬弄是非,以與世俗相處。
46 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肚f子逍遙游》
大意:修養(yǎng)最高的人能任順自然、忘掉自己,修養(yǎng)達(dá)到神化不測境界的人無意于求功,有道德學(xué)問的圣人無意于求名。
47 古之人,外化而內(nèi)不化;今之人,內(nèi)化而外不化!肚f子·知北游》
大意:古代的人,隨外物變化而內(nèi)心保持不變;現(xiàn)在的人,內(nèi)心多變而不能隨外物變化。
48 悲樂者,德之邪;喜怒者,道之過;好惡者,心之失。——《莊子刻意》
大意:如果情緒上放縱自己悲傷或快樂,那么自身的德行就會不正;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喜怒,那么就無法體悟大道;如果心存好惡,那么最原初的心性就會缺失。
49 眾人重利,廉士重名,賢士尚志,圣人貴精!肚f子刻意》
大意:多數(shù)人看重利,廉潔之士看重名聲,賢人君子崇尚志向,圣人看重精神。
50 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肚f子·列御寇》
大意:有手藝的人勞累,聰明的人憂慮,無能的人無所求,所以逍遙自在。
【道德經(jīng)經(jīng)典名言】相關(guān)文章:
道德經(jīng)名言名句09-28
道德經(jīng)的感想與心得08-26
道德經(jīng)個人閱讀心得通用08-22
道德經(jīng)的心得體會03-21
道德經(jīng)心得體會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