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25年佛語的語錄79條
因為我們不知道自己從哪里來,所以對過去迷惑;因為我們不曉得將往何處去,所以對未來茫然;因為我們不明白要活在當下,所以對現(xiàn)在沒有好好珍惜和把握……我們的"心"總是在回憶過去、盼望未來、隨從當下妄念的狀態(tài)里,這些都是對自心缺乏認識所導致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佛語的語錄79條,大家快來看看吧。
1、千里迢迢的路途,翻山越嶺,漂洋過海,依舊有沉重的現(xiàn)實要去面對和承受。所有的感情都會逐漸地平靜和淡忘,可是這一刻,相近的靈魂在一起。潮水,溫暖的陽光,寂靜的風,還有記憶。一萬個美麗的未來,抵不上一個溫暖的現(xiàn)在,每一個真實的現(xiàn)在,都曾經(jīng)是你幻想的未來。
2、誰為誰守候成一座不老青碑?誰為誰凝聚了一滴千年之淚?
3、誰都會有欲望,但超過自己承受范圍的欲望,只會讓自己陷入痛苦的泥淖。學會滿足,就是掌握了開啟幸福之門的鑰匙。修煉一顆平常心,痛苦就會越來越淡,幸福就會越來越濃。寧靜如水。心靈的寧靜是用心靈的厚度滋養(yǎng)出來的。無論悲喜,昨天的故事就適合放在昨天的夢里。
4、眼中有物,滿目皆可生香;心里有景,荒涼亦是繁華。別奢望諸事順心、好運永伴,世界給予你什么不重要,緊要的是你用何種心態(tài)來回應。善念即天堂,惡欲乃地獄,一念之差,云泥之別。請別忘記:困境前要從容,誘惑中要淡定,苦難時要樂觀,唯有心的純凈、豁達、感恩,才能陪你走得更遠。
5、修道重在修心,若能一心情境,不著不然,便是無上菩提大道。
6、我們的繁忙并不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是在利益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忙的最終結(jié)果,當然是一無所獲。佛陀曾經(jīng)很清楚地告訴過我們:幸福和快樂源于利益他人,痛苦和憂慮源于利益自己。無著菩薩也說:"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故于自樂他痛苦,修正換是佛子行。"
7、街頭巷尾是道場,好修行。
8、生活中,大部分人在追求名聲、錢財、地位,并且在追求的過程中搞得自己身心疲憊。當我們?nèi)コ诉@些束縛,心靈就能獲得巨大的自由,再沒有可以捆綁住我們的繩索。我們既不會為身外之物而感到煩惱,也不會有做事時的瞻前顧后。我們將更加專注于當下,對自己的目標更加勇敢執(zhí)著。而且,當我們真正做到了"本來無一物"時,得到的將會更多。
9、做一個沉著、冷靜、堅毅而寬容的對手是競技場上的美德。
10、無諂、無隱、無矯作,此三密戒之精要!稄浝杖瞻痛髱煾杓
11、佛陀設(shè)教在人間,就是要教育眾生回歸真如本性,做個真正的人。所以說人格若成,佛格就成;人格若不成,又如何成佛呢?
12、放松能使我們身心健康,發(fā)生任何事,遇見任何人,都不必害怕,不要擔心,心存感謝,就能面帶微笑。一個人如果經(jīng)常處在緊張、憂愁、憤怒的狀態(tài),或挖空心思、胡思亂想而又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那么他的臉上一定缺乏笑容,從而造成心理不健康,結(jié)果身體也不會健康。
13、假如每個人都能把我慢、我執(zhí)、無明去除,人與人之間就不會產(chǎn)生是非!
14、心外無有物,物無心亦無。以解二無故,善住真法界。
15、合心為善,與氣同道,互愛扶持,協(xié)力推動。
16、一般修行修不好,就環(huán)在心外有法而生見取。見取即是對外認同。修行不把原本沒有的、那些多余的垃圾向外拋丟,卻往里面裝,裝得太多了,就把真正的自己活埋了。
17、天道的變化總是禍福相依,失意與得意總是交相而來,有福時要居安 思危,有禍時要會擺脫厄運。
18、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用自己的頭腦思考,這是我們有限的自 由之一,你珍惜了這種自由嗎?你充分享用了這種自由嗎?看看我們 的身邊,有多少人真正進行著自己的觀察,有多少人真正在獨立思 考,又有多少人在人云亦云?殊不知,人云亦云是思想的被綁架,是 人世間最大的不自由。
19、佛法在世間,無論出家人、在家人,修行開悟不可脫離世間,不可拘囿 于身份所限,唯以修行為要。在家人證悟,一切治生產(chǎn)業(yè)或經(jīng)商或從政 或娛樂,皆為佛事。
20、懂得放下的人是智慧的,理智的"放"、瀟灑的"放"、超脫的"放"、幸福的"放",無論哪一種,都會讓人獲得自在。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很累,身體累,心也累,那是因為他們執(zhí)著和癡迷的東西太多,放下哪個都舍不得,而背負得多,自然就會身心疲累。
21、平等:無分美丑善惡,蕓蕓眾生都平等得到水的滋潤。無分高低凹凸,自然環(huán)境都平等得到水的滋養(yǎng)。所以水對蕓蕓眾生與自然環(huán)境的利益是平等的。
22、人要怎樣活著?第一,要為自己的家人活;第二,要為自己 的親朋好友活;第三,才是為自己活。一個人要是僅僅為自己活,活 著的意義又在哪里呢?一個人如果為了自己活著,卻不讓別人好好 活,就不僅毫無意義,而且十分有害。實際上,一個人格完整的人還 應為社會活,為世界眾生活。
23、我們不一定要在心外尋找財富,真正的財富應該是內(nèi)心源源不斷的能量。
24、如果僅僅因為自己是佛教徒,便片面堅持佛教一定要興盛,這其實偏離了佛教無我的真精神。如同希望我一家獨大,以便獲取最大利益一樣。
25、禪悟心有一切有,心空一切空;心迷一切迷,心悟一切悟;心邪一切邪,心正一切正;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一切為心造,無心自解脫。
26、向心底深處問:我這樣做,對法門有利嗎?對眾生有利嗎?彌陀歡喜嗎?久之,就能聽到彌陀的無聲之聲,確知彌陀與我同在。
27、歲月雖然帶走了你青春的足跡,何必在意當年青春的美麗,只要你能夠坦蕩地面對血與淚的洗禮,直面去看待人生,無私地品味天地滄桑,正確品味自己生命中的禪唱。正確擁有自在的自己,整個世界都是你的傀儡。
28、菩薩隨其直心,則能發(fā)行;隨其發(fā)行,則得深心;隨其深心,則意調(diào)伏;隨其調(diào)伏,則如說行;隨如說行,則能回向;隨其回向,則有方便;隨其方便,則成就眾生;隨成就眾生,則佛土凈。
29、佛門"安心",既是修行的手段,又是修行的目的。用"安心"——心境的安寧平和來應對紛繁的俗世欲求,便能鬧中獲靜,濁中得清,達到無貪欲、無妄想的清靜智慧之境,也即"安心"之境。
30、佛法難聞,雖然號稱佛法的書很多,但其實多是人天法,尚非聲聞、緣覺之法,何況佛法。"外道相善,亂菩薩法",于今猶是。
31、大菩提心本性清凈,一切眾生無智翳眼,以不信故,謂為不凈。"四十華嚴"卷三十六
32、得失一向是第次交錯的纏繞著,人間世事終難兩全。收獲的喜悅?cè)缜屣L歡樂的拂過心海,一時間蕩起歡喜的漣漪,如春花綻放在眉宇間,卻短暫的只一個轉(zhuǎn)身的光陰,就已是落花成泥。紛繁中云水禪心消繁成簡,用簡潔的筆觸勾勒出多彩的人生,亦是水墨簡約的韻致。
33、其實"包容"歸根結(jié)底就是愛和理解。只有心中有愛,才能以同情的 態(tài)度對待他人,才能充分體諒、尊重他人的立場和見解。只有愛,才能消 除彼此的敵視、猜忌、誤解,讓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們在這個世界上和諧共存。
34、擁一份禪心,擁一份懂得,在漫漫人生中領(lǐng)悟生命的真諦。一切過往都是一個過程,重要的是心的感受,捏花淺笑,把生命里的不如意揮灑在時空里,慢慢飄散,留住美好的一切,就像落葉意味著來年的重生,淺秋意濃,舒展著靜謐而醇香的韻味。
35、我們的繁忙并不在利益他人的事情上,而是在利益自己的事情上,所以忙的最終結(jié)果,當然是一無所獲。佛陀曾經(jīng)很清楚地告訴過我們:幸福和快樂源于利益他人,痛苦和憂慮源于利益自己。無著菩薩也說:"諸苦由貪自樂起,佛從利他心所生,故于自樂他痛苦,修正換是佛子行。"
36、當你將對手鎖定于你所面對的問題而不是他人,你的煩惱一定會減少很多很多。
37、貪求享受的人生,是一片空白。
38、人生宛若大夢一場,也像是在道路中摸索,如果迷失自己,做的是迷 夢,走的是迷途,只知追逐短暫的幸福,當然無法發(fā)現(xiàn)自己掌中的明珠。 所以,做人必須要認識自己。
39、世間情有許多種,有親子之情、夫妻之情、朋友之
40、人都有出頭的欲望,但出頭不可強出,勉強去做,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生活中,時刻不要忘記: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一個人只有先低頭,埋頭做事,才能有所作為。而且你越是低姿態(tài),對方也就越樂于幫助你,從而有助于達成實現(xiàn)生存和更高遠的目標,最終出入頭地。
41、心態(tài)向陽,法喜滿懷,一個人首先學會善待自己,別人才會真正善待你。尤其是女人更要"好好善待自己"。很多女人不是不夠好,而是一味對別人太好,老想著取悅別人,卻不知道你越取悅別人,就越不得圓滿。只有當你自己內(nèi)心完全先充滿了喜悅,別人才會見你而歡喜。菩薩度人,首先度的也是她自己。真正的"度"是先把自己完善成一道風景,然后讓所有看到自己的人因這道風景而賞心悅目,法喜滿懷!
42、生活的禪法,在于生活中活潑的運用,解除生活中存在的煩惱障礙與困惑,充實生活,寧靜生活,祥與生活。
43、人生猶如一場戰(zhàn)爭,不能拘泥戰(zhàn)史上的經(jīng)典案例,不能糾纏 于一城一池的得失,不能太在乎一戰(zhàn)一役的勝敗。應著眼大勢全局, 瞄準終極目標,根據(jù)自身條件,摸清周圍環(huán)境,有針對性地排兵布 陣。何處佯攻,何處實取,何時詐敗,何時必克,均做到心中有數(shù), 收放自如。唯其如此,方能決勝。
44、佛教微博經(jīng)典:避,不一定躲得過,面對,不一定最難受;孤單,不一定不快樂,得到不一定能長久;失去,不一定不再有,轉(zhuǎn)身,不一定最軟弱;別急著說別無選擇,以為世上只有對于錯;許多事情的答案都不是只有一個,所以我們永遠有路可以走。
45、禪門中有句話,叫做心空及第歸,說空并不是輕易的就能空,想空卻往往和空存在巨大距離,所以需要規(guī)范自己的那些矯情和強迫癥,生活需要從容,心地需要平和,但不是消極,而是用一種積極和樂觀去改變心態(tài),觀察生活。#延參法師禪修講座#
46、行走在紅塵滾滾的浪煙中,追求過青梅柳夢,向往過唐風宋月?山K究我們逃不出生活所給予的現(xiàn)實。在生活的泥濘里,任憑相思成災,情愁難散,也要學著淡然釋懷。讓自己慢慢的從紅塵的風煙中走出來,真正做到隨遇而安。
47、在滾滾紅塵中,堅持做一個清醒的人。在物欲橫流中,堅持做一個干凈的人。在眾人都說人心叵測時,堅持相信人性的善良。在禮崩樂壞時,堅持信守心中的道德和理想。在天下人都笑我傻時,堅持用簡單的心,天真的眼睛看世界。堅持自己的心靈和信念,哪怕這堅持只剩下自己孤獨一人。
48、禪是禪非:簡單,是人生的至境。小時候的歡樂,是單純帶來的。長大后的痛苦,是復雜給予的。越長大越孤單。小時候,在沒人的地方,我們也可以很快樂,因為有花草蟲魚作伴。長大后,越在人群中,我們越感到孤單,因為人心叵測。簡單,是人生的大徹大悟。無欲無求無失望,來去隨緣少徒勞。簡單,是最大的快樂。
49、恒東法師:煩惱的心情,懲罰的是自己,不開心的日子,是把自己打折處理了,上蒼只眷顧那些堅強的人,不放棄信仰的人,快樂只圍繞那些知足的人。
50、佛:世間何為最珍貴?弟子:已失去和未得到。佛不語。經(jīng)數(shù)載,滄桑巨變。佛再問之,答曰:世間最珍貴的莫過于正擁有!
51、所謂禪者,息心便休,不取思前慮后。所謂道者,臨時施設(shè),只是應機之藥,用之棄之。只因眾生各個妄想顛倒,不見生命實相。世尊方因機施教,說八萬四千法,原為破八萬四千法。故世尊言我于燃燈佛所,無有少法可得。故我宗門只從自心入手,不生望文堆解,文字情識皆是方便終成障礙。
52、由有無始本起無明,為己主宰,一切眾生生無慧目,身心等性,皆是無明。
53、有時候和你越熟悉的人,你越難開口,對你越好的人,你越不知如何去道謝。
54、不管多夸張和悖理的事,總會有哲學家認為它是真理。
55、人生苦短,生活中總是,悲喜交織,得失并重。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等待我們的并不全是鮮花和坦途,承受苦難和挫也是必修的內(nèi)容。所以,不要輕言痛苦,也不要太注重結(jié)果。人生沒有對錯,只有承受。學會放下,令自己不悅的事,學會放手令自己卑微的人。只要還有明天,今天永遠都是起點。
56、那些真實存在過的東西啊,哪那么容易去逃避。
57、以煩惱心來對待親友和以慈悲心來對待親友,親友是同樣的親友,但二種心的結(jié)果卻有極大不同,煩惱生苦,慈悲生樂。
58、你的善良要留給那些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那種將你的善良接受的理所應當且會欲求不滿得寸進尺的人。
59、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會遇到很多人,其實,有緣才能相聚,親人也許是前世的好友,好友也許是前世的親人,給我們帶來煩惱的也許是我們前世傷害過的。因此,一定要善待身邊的親人,一定要關(guān)心身邊的朋友,一定要寬恕那些傷害過我們的人。萬物皆緣,只有惜緣才能續(xù)緣,這也是因果。
60、為什么提倡說生命平等不只是人類的平等,而是眾生平等?就是說,只要生命是有靈魂的,那么他對快樂的需求度實際都一樣的,對痛苦的拒絕度也都一樣,從這一點說眾生平等。
61、"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也許很多我們想要的,都能夠通過積極地尋求來獲得,但過去的時間它不會重來。成辦解脫成佛的資糧,它需要時間。因此,利用好我們的每一時每一刻,不管做什么,都不要讓我們這顆心放逸。
62、生命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寶貴,所以我們要倍加珍惜,全身心地投入,對得起自己生命的時光,真切地為自己的生命負責。
63、外在的境界是變幻無常的,我們的心也往往起伏不定,修行就是訓練我們的心,讓它不管對外在的變幻還是內(nèi)在的起伏,都能平等視之、平靜視之。
64、只有明白了生命的無常,才會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無謂的執(zhí)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對人生的苦難和死亡。
65、永遠不要浪費你的一分一秒。
66、有的時候,潔凈的心,需要一些清醒的自閉和與世隔絕,隔絕繁華似錦,隔絕熱鬧,隔絕綢緞的華麗,人間的修行,潔凈大概最難。所以,低頭前行,步步為營,潔凈與恩慈,是一種難得意境。
67、所有打擊,最后全都是人生的財富。經(jīng)歷過打擊的人,靈魂會更加厚實、更加飽滿,會看淡很多東西。所以,有時候被打擊不是壞事,至少可以讓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變得輕起來。
68、佛曰: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69、父母恩,忘不得,師長教誨牢記著。羔羊尚且知跪乳,人無孝行算哪個?奉師養(yǎng)老,盡分盡責,逆什么?
70、是無上咒。"44"其咒功德。無有不遍不徹。無有不足之處。故名無上!獪烊A禪師《心經(jīng)注解》
71、真正的苦行是修平等心。
72、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73、露水的寂靜之味,卻是無法模擬無法拼湊的。其幽密其清涼其濃淡深淺,都不是眼睛可以企及,耳朵可以捕捉,嘴唇可以品嘗的。
74、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有趣之中。
75、慈悲是你最好的武器。
76、萬類之中,個個是佛,尋常、普通的生活中,處處充盈著禪機。故云: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77、世人為榮利纏縛,動曰:"塵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鳥笑,谷答樵謳,世亦不塵,海亦不苦,彼自塵苦其心耳。
78、喜靜厭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無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靜便是動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視,動靜兩忘的境界?
79、佛言制心一處,無事不辦。是故心分兩路,事不歸一。情專志篤,三昧速成。參禪念佛人不可不知。——(明)蓮池大師《竹窗隨筆》
【佛語的語錄79條】相關(guān)文章:
佛語錄大全08-19
佛語的語錄49條07-22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38條03-14
精選佛語的語錄35句03-13
佛語的語錄40條03-29
精選佛語的語錄45句01-02
佛語的語錄46句12-07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30條11-07
精選佛語的語錄49句11-12
佛語的語錄39句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