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碰香蕉线视频在线观看视频|色婷婷六月亚洲6月中文字幕|欧美va欧美va在线|久久国产欧美日韩精品图片

  • <style id="7ee4u"></style><object id="7ee4u"><button id="7ee4u"></button></object>

        <dfn id="7ee4u"><ul id="7ee4u"><source id="7ee4u"></source></ul></dfn>

        論語的語錄

        時間:2022-12-14 09:57:15 名言語錄 我要投稿

        論語的語錄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語錄吧,語錄具有觀點鮮明,思想內(nèi)容深刻的特點。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語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的語錄,歡迎閱讀與收藏。

        論語的語錄

        論語的語錄1

          1) 在其位,要謀其政,先把自己那個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別人的事。

          2)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nèi)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nèi)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3) 禪宗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人間最好的境界;ㄒ坏┤_,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內(nèi)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4) 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把每一個人不同的聲音和諧融入到在的集體的聲音當中。真正的和諧就是在堅持不同的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于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

          5) 成長是內(nèi)心在歷練中逐漸強大,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nèi)心的力量。

          6)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提倡的是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7) 與其跟他人斗,不如跟自己斗,想辦法提高自己的素質(zhì)和修養(yǎng)。

          8) 三十而立,這個“立”字首先是內(nèi)在的立,然后才是在社會坐標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

          9) 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勇敢有時是一種理性制約下的力量。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 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情,你要真心地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

        論語的語錄2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

          溫、良、恭、儉、讓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p>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不學禮,無以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言必行,行必果

          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

          食不言,寢不語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躬自厚,而薄責于人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則亂大謀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當仁不讓于師

          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道不同,不相為謀

          與朋友交,嚴而有信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溫故而知新 可以為師矣

          敏于事而慎于言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訥于言而敏于行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欲速,則不達

          禮之用,和為貴。

          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后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yǎng)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

        論語的語錄3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2、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3、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4、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5、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稙檎

          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微子)

          7、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8、子曰:"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衛(wèi)靈公》

          9、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1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1、德不孤,必有鄰。

          12、當仁,不讓于師。——《衛(wèi)靈公》

          13、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队阂病

          14、每事問! 《論語·幾佾》

          15、無伐善,無施勞!墩撜Z·公冶長》

          16、君子周急不繼富! 《論語·雍也》

          17、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出處:《論語》

          18、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出處:論語顏淵

          1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

          20、吾未見好德者如好色者也。出處:論語

          21、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出處:論語

          23、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2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nèi)省也。

          25、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

          26、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27、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撜Z

          28、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29、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30、子曰:"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

        論語的`語錄4

          1、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鬃印墩撜Z》

          (孔子沒有如下四種毛。褐饔^臆斷,絕對肯定,固執(zhí)已見,自以為是。)

          2、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鬃印墩撜Z》

          (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間又好象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開闊我的視野,又用禮法來約束我的行為。)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鬃印墩撜Z》

         。ǹ鬃诱驹诎渡现钢铀f:“時光的流逝就象這河水一樣!日夜不停地流去。”)

          4、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鬃印墩撜Z》

         。ㄎ疫沒有見過喜愛德行象喜愛美色那樣的人。)

          5、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鬃印墩撜Z》

          (年輕人是可怕的,因為怎么能知道他的將來不如我們現(xiàn)在呢?但如果一個人到了四十、五十歲還默默無聞,他也就沒有什么可怕的了。)

          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摘孔子《論語》

         。☉(zhàn)斗中,三軍的統(tǒng)帥可以被俘虜,但一個普通人的意志卻不能被迫改變的。)

          7、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鬃印墩撜Z》

         。ㄖ挥械搅藲夂蚝涞臅r候,才能了解松柏傲霜獨立的品格。)

          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摘孔子《論語》

         。ㄟB人都不能很好地事奉,還怎么能事奉鬼呢?)

          9、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摘孔子《論語》

         。 死和生聽憑命運的安排,富與貴在于上天的決定。君子只要盡心盡力而沒有過失,對人恭敬而合乎禮法,那么四海之內(nèi)的人都如兄弟一般了。)

          1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鬃印墩撜Z》

          (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別人的惡行。小人與此恰恰相反。)

          11、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論語》

         。ㄕ褪钦囊馑肌H绻隳軒ь^走正道,誰還敢不行正道呢?)

          12、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鬃印墩撜Z》

         。ㄈ绻植徽碚撋媳阒v不通,理論上講不通,事情便辦不成;……因此,君子給某種事物起名字時,就一定要在理論上講得通,在實踐上就一定能行得通。)

          13、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摘孔子《論語》

          (雖然熟讀了《詩經(jīng)》三百篇,但讓他去處理政事,卻辦不好;派他出使國外,卻不能獨立地根據(jù)具體情況應對自如;這樣的人,讀的即使再多,又有什么用處呢?)

        論語的語錄5

          1、立志用功如種樹然,方其根芽,猶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葉,葉而后花。――王守仁"

          2、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3、能愛邦內(nèi)之民者,能服境外之不善重士民之死力者,能禁暴國之邪逆聽賃賢者,能威諸侯安仁義而樂利世者,能服天下。晏子

          4、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5、踏遍青樓人未老,請用匯仁腎寶。

          6、人生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什么。愛因斯坦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独献印返诎苏

          7、公以至仁,正以盡義,廉以樹威,明以立信。

          8、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子思《中庸》

          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10、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孟子

          11、平時的艱苦訓練是戰(zhàn)時勝利的保證,這才是對士兵的最大仁慈。我是一個很壞的家伙。我要讓他們嘗試一分鐘的地獄生活,然后我又為他們痛哭!

          12、智水消心火;仁風掃世塵。

          13、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墩撜Z》--聰明的人喜歡水,因為他性情活躍象水一樣流動不息,仁慈的人喜歡山,因為他心地淳厚象山一樣厚重。聰明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聰明的人樂觀,仁慈的人長壽。

          14、如果不曾相許,為什么你會娓娓游入我的夢里?既然曾經(jīng)相守,為什么我又要默默從你的瞳仁離去?

          15、歲與時馳,又是新年,變易的歲月里,不變的,是我們的雄心。年,幸贏在持續(xù)穩(wěn)健壯大的同時更加堅定品質(zhì)訴求,整合各方資源,集結自身優(yōu)勢,提升品質(zhì)及服務,全力打造中國家裝行業(yè)第一誠信品牌!因此希望幸贏同仁能夠上下一心,群策群力,認真做到一下幾點

          16、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孔子"

        論語的語錄6

          1、《論語》中有許多言簡意賅、富于哲理性與啟示性的語句;這些語句大都抑揚頓挫,朗朗上口,讀來給人以節(jié)奏明快、音韻和諧的感受,頗似后世的散文詩,以其思想的豐富深刻與表達的生動傳神、韻致的含蓄雋永而受到推崇。

          2、白話釋義:孔子說:“(當子女的要盡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對父母和顏悅色,僅僅是有了事情,兒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飯,讓父母吃,難道能認為這樣就可以算是孝了嗎?”

          3、《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關于孔子言行的記錄,共二十篇,內(nèi)容有孔子談話,答弟子問及弟子間的相互討論,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據(jù)。書中關于學習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課本所選八則的關于學習的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兩點:

          4、待人真誠,還要不斷反省自己。知不足,而自我改進。

          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6、聰敏而又愛好學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里借回答于貢的問話,借題發(fā)揮,教育弟子要勤學好問。

          7、第四則:孔子說:“懂得學習的人比不上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比不上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8、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9、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10、孔子語言特點是言約而義豐。

          1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12、這章經(jīng)文只有一句話,但孔子對弟子冉雍的評價卻非常高。在孔子所教育的弟子中,直接評價一個人可以做一個地方長官的,冉雍是甚中一人。

          13、《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14、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聰明智慧!

          15、不要想要速成。

          16、春秋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社會急劇變革的時期,社會的變化影響了語言的發(fā)展,社會上存在大量名實不符的現(xiàn)象。在這種情況下,語言和社會間的關系就突顯出來!懊徽,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17、第一則:孔子說:“能夠常常溫習學過的知識,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嗎?有同門師兄弟從遠方來不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別人不了解你,你又不生氣,不也是君子的作為嗎?”

          18、孔子說:冉雍這個人啊,可以讓他去做一個部門或一個地方的長官。

          19、第五則是學習態(tài)度,通過對話論述了聰敏好學、虛心求教的可貴.

        論語的語錄7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边@個是真的。

        論語的語錄8

          1、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2、未知生,焉知死?

          3、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4、敬鬼神而遠之。

          5、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6、德不孤,必有鄰。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知其不可而為之。

          9、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1、溫、良、恭、儉,讓。

          12、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息貧而患不安。

          13、朋友切切思思,兄弟怡怡。

          14、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15、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16、不能正其身,如何正人。

          17、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18、道不同,不相為謀。

          1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

          22、苛政猛于虎。

          23、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24、大德必得其壽。

          25、無為而治。

          26、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

          27、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2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3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3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32、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

          33、因材施教。

          3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35、過則勿憚改。

          36、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37、有教無類。

          38、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39、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

          40、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41、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42、既往不咎。

          43、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44、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45、君子于其言,無所茍而已矣。

          46、當仁,不讓于師。

          47、大言不慚。

          48、乘肥馬,衣輕裘。

          4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5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51、舉一隅不以三反,則不復也。

          5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53、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5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5、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56、過猶不及。

          57、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58、禮之用,和為貴。

          59、不念舊惡。

          60、四體不勤,五谷不分。

          61、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62、知恥近乎勇。

          63、既來之,則安之。

          64、聞一以知十。

          65、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66、君子不以利害義,則恥辱安從生哉!官怠于宦成,病加于少愈,禍生于怠惰,孝衰于妻子。察此四者,慎終如始。

          67、不貳過。

          68、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

          6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70、道不行,秉桴浮于海。

          71、每事問。

          72、君子周急不繼富。

          73、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衰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4、朝聞道,夕死可矣。

          7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76、不知言,無以知人。

          77、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

          78、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79、父有爭子,則身不陷于不義。

          80、欲速則不達。

          81、貧而無諂,膏而無驕。

          82、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83、巧言令色,鮮矣仁。

          84、言必信,行必果。

          85、惟上知與下愚不移。

          86、子在齊闡《韶》,三月不知肉味。

          87、辭達而已矣。

          88、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89、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

          90、不學禮,無以立。

          9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92、不遷怒,不貳過。

          9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94、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95、割雞焉用牛刀。

          96、食不語,寢不言。

          9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98、夫子莞爾而笑。

          99、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

          10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

          101、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102、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10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04、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5、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06、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07、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10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09、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110、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111、為君難,為臣不易。

          112、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11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114、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115、君子以當仁不讓。

          116、無伐善,無施勞。

          117、君子上達,小人下達。

          118、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119、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12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21、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122、小不忍,則亂大謀。

          123、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124、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的語錄9

          1、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言忠者,行篤敬。——論語

          4、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論語

          5、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yi)》

          6、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

          7、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論語·公冶長》

          8、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

          9、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衛(wèi)靈公》

          10、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11、導之以政,齊之以德,民免而無恥。導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2、季康子問政于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13、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墩撜Z》

          14、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子曰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5、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譯文:切要以忠信為本,不要結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錯誤不要怕改正。出處:論語

          1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出處:論語

          17、仰之彌高,鉆之彌堅。出處:論語子罕

          18、言必信,行必果。

          19、敏于事而慎于言。

          20、孔子語錄: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21、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君子不憑一個人說的話來舉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不好而不采納他的好話。)出處:論語

          22、相維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23、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出處:論語公冶長

          24、當仁不讓于師。

          2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小不忍,則亂大謀。

          2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7、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

          28、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29、雍也第六子華使於齊,冉子為其母請栗。

          30、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論語的語錄10

          一、于丹詞典:

          “三鞠躬一握手”:一鞠躬是要向公眾,因為老百姓是用生命感悟來還原經(jīng)典;二鞠躬是對圣賢,他們的睿智讓經(jīng)典的力量趨向永恒;三鞠躬是給媒體,媒體不僅是歷史的記錄者,也是文明的催化劑。而一握手,是要和提出質(zhì)疑的人握手,因為多元碰撞是文化獲得活力的最佳路徑。

          什么是“庸俗”:

          就是家長里短,比如過去大家住在一個大雜院里,有一家包餃子,就會給滿院子人家都送上一盤。

          什么是“深情”:

          她說是一種由衷的情懷,比如說自己對教師這個職業(yè)的無比熱愛。

          “敬而不畏”“敬而近之”:

          現(xiàn)在的文化、學術有被經(jīng)典化的趨勢,被藏之深山、千古膜拜,讓人們只好敬而遠之,“我想告訴大家還可以有一種態(tài)度,那就是‘敬而近之’。我當然敬重孔子,但是我不懼怕他,我敬重他不是為了遠離他,而是為了親近他;我敬重他不是跪下來仰視他,而是走近去觸摸他!

          貧窮:

          著 名語言學家王寧先生是這樣解釋“貧窮”兩字的涵義:今天我們理解的

          “窮”其實是過去的“貧”。什么是“貧”?你看下邊是一個“貝”,把一個貝殼當錢花,而 且要“分”著花,這還不“貧”嗎?過去的“窮”是“窮途末路、無路可走”的意思!案F”上邊是個“穴”字,就是山洞;下邊是一個人彎著腰,手還在前頭撐著 地。你看看,這不就是“無路可走”了么? 一個這么普通的詞,經(jīng)過先生一分析,頓時就可愛起來,“我現(xiàn)在一看到‘貧窮’兩個字,腦子里就是一幅畫面,鮮活至極!

          什么叫“美”?什么叫“體驗”:

          自 己讀研究生的時候就開始崇拜偶像了,不過不是什么影視明星,而是自己的老師、文藝理論學家王一川。在第一堂課上,王一川就講到他在北大讀書時曾經(jīng)和同學晚 上跑到圓明園,在廢墟之間邊走邊談,內(nèi)容涉及終極真理、美的真諦!八f美是什么?美永遠是你前一步地平線上的那一輪太陽,你可以用一生去追尋,但是你永 遠無法觸摸。這是他講課的語言,比我講課的語言美多了!庇诘ふf,講這些內(nèi)容的時候,王一川是帶著光芒和氣場的!巴趵蠋熣f什么叫‘體驗’?就是‘以身體 之,以血驗之’。就是說你一定是全身心生命澎湃激蕩,‘入乎其中’,然后才能‘出乎其外’!

          詩經(jīng)新解:

          《詩經(jīng)》說:“焉得 諼草?言樹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敝弊g過來,是說什么時候能夠找到一棵忘憂草,什么時候我就可以不想這個人了,就不那么心碎了。她告訴學生,要理解 這幾句詩詞,就靜下心來聽聽劉德華的《給我一杯忘情水》,“雖然時代不同,媒介不同,但兩者所表達的意境如出一轍!

        論語的語錄11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墩撜Z》

          2、孔子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鬃印墩撜Z》

          3、“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笨鬃印墩撜Z》

          4、小不忍,則亂大謀!墩撜Z》

          5、言必信,行必果!墩撜Z》

          6、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墩撜Z》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述而》

          8、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論語學而》

          9、孔子君子食無求飽,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鬃印墩撜Z》

          10、孔子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摘孔子《論語》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墩撜Z子路》

          12、不遷怒,不貳過!墩撜Z》

          1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墩撜Z》

          14、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不保其往也。孔子《論語》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亦。(《論語》)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墩撜Z。子路》

          17、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18、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浊稹墩撜Z憲問》

          19、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墩撜Z》

          20、弟子入則孝,出則弟。

          21、小不忍,則亂大謀!墩撜Z》

          2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

          23、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啊鲎裕ù呵铮墩撜Z·里仁第四》。

          24、子曰賜也,女以予多學而知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墩撜Z》

          25、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26、士不可以弘毅,重而循遠!墩撜Z泰伯》

          27、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

          28、孔子小不忍,則亂大謀!鬃印墩撜Z》

          2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鬃印墩撜Z》

          30、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墩撜Z》

          31、孔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摘孔子《論語》

          32、孔子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

          33、君子憂道不憂貧!墩撜Z》

          34、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論語。述而》

          3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墩撜Z》

          3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丘《論語學而》

          38、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則遠怨矣!墩撜Z》

          3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鬃印墩撜Z》

          40、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4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內(nèi)省也。《論語。里仁》

          42、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鬃印墩撜Z》

          43、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44、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論語。衛(wèi)靈公》

        論語的語錄12

          1.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3.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4.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論語·為政》

          7.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墩撜Z·顏淵》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10.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儉乎?”曰:“管氏有三歸,官事不攝。焉得儉?”“然則管仲知禮乎?”曰:“邦君樹塞門,管氏亦樹塞門。邦君為兩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

          11.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12.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13.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匾膊挥。

          14.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

          15.“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

          16.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睆恼咭娭3鲈唬骸岸,何患于喪乎?天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17.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墩撜Z·衛(wèi)靈公》

          18.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19.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

          20.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

          21.放于利而后行,多怨。

          2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墩撜Z·學而》

          23.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沃^也?”子曰:“繪事后素!痹唬骸岸Y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

          24.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25.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26.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

          27.道不同,不相為謀。

          28.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我于老彭。

          29.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30.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31.巧言令色,鮮亦仁!

          32.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3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摘孔子《論語》

          34.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35.發(fā)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墩撜Z·述而》

          36.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3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墩撜Z·衛(wèi)靈公》

          3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墩撜Z·里仁》

          40.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墩撜Z·季氏》

          41.“巧言令色,鮮矣仁。”

          42.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43.德不孤,必有鄰。

          44.巧言令色,鮮矣仁。

          45.當仁不讓于師。——《論語·衛(wèi)靈公》

          46.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47.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譯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鋒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作十分重要。

          4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50.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墩撜Z·述而》

          5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墩撜Z·為政》

          52.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53.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墩撜Z·憲問》

          54.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倪,小車無杌,其何以行之哉!

          55.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56.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這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57.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58.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

        論語的語錄13

          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墩撜Z》--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擔心的是自己不能了解別人。

          2、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墩撜Z.顏淵》

          3、言忠信,行篤敬。論語

          4、仰之彌高,鉆之彌堅。――《論語子罕》

          5、因為你,我懂得了什么是遺憾。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6、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墩撜Z》--君子的心胸坦蕩開朗,小人的心胸則狹隘憂愁。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君子能夠協(xié)調(diào)左右但并不盲從附和,小人則只會盲從附和而不能和他人和睦相處。

          8、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佾》

          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

          10、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igrve)》

          11、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墩撜Z》

          12、不怨天,不尤人!墩撜Z》譯遇到挫折與失敗,絕不從客觀上去找借口,絕不把責任推向別人,后來發(fā)展為成語“怨天尤人”。

          13、言寡尤,行寡悔!墩撜Z.為政》

          14、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墩撜Z.述而》

          1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

          16、士不可以弘毅,重而循遠!墩撜Z泰伯》

          17、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愛兄長!墩撜Z.學而第一》

          18、對人來說,最最重要的東西是尊嚴。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19、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墩撜Z》

          20、見得思義!墩撜Z.季氏》

          21、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墩撜Z》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23、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墩撜Z》--如果財富能夠爭取得到,即使讓我手執(zhí)馬鞭去做一個車夫,我也去做,但如果追求不到,還不如去干我喜歡的事。

          24、孔子仕則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摘孔子《論語》

          25、無伐善,無施勞?鬃印墩撜Z.公冶長》

          2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墩撜Z》

          27、仁者壽!墩撜Z雍也》

          2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譯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災難禍事),就不要把它強加到別人身上去。

          29、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譯有了過錯而不改正,這就是真的過錯了。

          3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譯君子總是從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發(fā),全心全意促使別人實現(xiàn)良好的意愿和正當?shù)囊,不會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蚴俏ǹ痔煜虏粊y,不會在別人有失敗錯誤或痛苦時推波助瀾。小人卻相反,總是“成人之惡,不成人之美”。

          31、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論語》譯見到好的人,生怕來不及向他學習,見到好的事,生怕遲了就做不了?吹搅藧喝藟氖,就像是接觸到熱得發(fā)燙的水一樣,要立刻離開,避得遠遠的。

          32、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孔丘《論語憲問》

          3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3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35、孔子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摘孔子《論語》

          36、記己有恥!墩撜Z.子路》用羞恥之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37、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論語》--君子想的是怎樣推行仁德,小人想的則是怎樣得到一個安逸之處君子想的是怎樣才能不觸犯刑法,小人想的則是怎樣才能對自己有利。

          38、孔子子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鬃印墩撜Z》

          39、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論語

          40、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墩撜Z》

          42、既來之,則安之!墩撜Z季氏》

          4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墩撜Z》

          44、君子憂道不憂貧。論語自強不息,乃幸運之母。德國

          45、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墩撜Z》

          46、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論語.陽貨》

          47、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48、孔子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鬃印墩撜Z》

          49、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墩撜Z.學而》無法評估,就無法管理。瓊.瑪格麗塔

          50、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鬃印墩撜Z》

        論語的語錄14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3.巧言令色,鮮矣仁。

          4.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5.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

          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故知新)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2.子謂《韶》:“盡善矣,盡美矣! (盡善盡美)

          13.朝聞道,夕死可矣。

          1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見賢思齊)

        論語的語錄15

          1、自中年起,傷在傷悲與樂中,與朋友為伍,常為數(shù)日之惡。

          2、在音樂的名義下,什么也不是!

          3、雖然我不殺伯仁,伯仁卻死在我身邊。在陰影里,否定這個好朋友。

          4、我原來成行成行,成行成行,何苦看穿!

          5、受苦的人是不會站起來的,又何必擔心名字不帶邪呢?

          6、痛飲,讀離騷,可稱為成名。

          7、當他在西方的時候,法庭還是黑的,法庭還是黑的。

          8、例如,寫水,自流,微無正半徑。

          9、生活是舒適的,我可以活很長一段路出名!

          10、朗朗如日月入懷,如入寺,不敬而敬之。

          11、官員是臭氣熏天,所以會得到和夢棺材尸體;財富是骯臟的,所以會得到骯臟的夢。

          12、志其音量,當最后死房子之間的墻。

          13、為什么你看不清鏡子里重復的光芒,流著害怕的回風。

          14、我已經(jīng)和我打了很久的交道,但是我現(xiàn)在好多了。

          15、但要叫日頭從今日轉(zhuǎn)離他的耳中。

          16、可憐的路哀嘆,文明的形式,法律不是為我這一代;雪夜訪黛,秋風bass,人生只有你意氣相投。

          17、親清愛清,伴清清,我不清清,誰應清清。

          18、神高架勢過,如姚林瓊樹,大自然是外面的塵埃。

          19、泛若爛錦,處處不好;若陸文劍沙,常見寶。

          20、當你小的時候,大并不總是好的。

        【論語的語錄】相關文章:

        經(jīng)典論語名言語錄(通用50句)11-15

        論語名言語錄(通用30句)12-13

        關于論語名言語錄(精選40句)12-10

        關于論語名言語錄(精選50句)11-27

        經(jīng)典論語名言語錄大全(通用60句)12-06

        論語的名言11-15

        論語讀書心得15篇12-07

        創(chuàng)業(yè)的語錄11-08

        巴爾扎克語錄11-17

        夫妻的語錄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