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23年通用靜思的語錄匯總69條
娑婆世界又譯成堪忍世界,意即要經(jīng)得起磨練、能忍耐,才有辦法在世間自在地生存。以下是關(guān)于靜思的語錄69條,歡迎大家閱讀。
1、欲以出世精神做入世志業(yè),必須抱持:絕對要任勞、絕對要忍怨、絕對要有愛、絕對心存快樂。這是佛教精神的絕對論,也是與世間法相對論所不同之地方,更是利生事業(yè)臻至完美境界之關(guān)鍵。
2、不要把陰影覆在心里,要散發(fā)光和熱,生命才有意義。
3、為自己找藉口的人永遠(yuǎn)不會進步。
4、因果感應(yīng),如回應(yīng)聲,如影隨行。
5、想獲得心靈的解脫,要能不為物牽。
6、不得因他說,棄舍于親友,若聞他語時,當(dāng)須善觀察。切莫聽片面之詞,智者善護其心。善察是非正邪,不受迷惑。
7、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8、要批評別人時,要想想自己是否完美無缺。
9、人生不一定球球是好球,但是有歷練的強打者,隨時都可以揮棒。
10、我們要接受天下人、事、物的磨練,方能成為一個堅強的偉人。
11、對自己要有信心,對他人要信任。
12、人最難看見的,就是自己,平日都是張著眼睛向外看,把別人稱斤論兩,把世事說長道短,殊不知,自己也在其中啊。
13、善用時間者,就能成就事功。
14、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上兩三滴。
15、修行并非所謂的長篇大論,也不是高深難解的抽象概念,而是如實且深切地了知人性的本然。
16、真正的人生要樂中能知苦,在苦中也能體會樂的甘美,不知苦的人,會因?qū)嚯y缺乏敏銳的感受力,而變得沒有人情味。
17、命是可以改變的,掌握在自己手里。
18、圣人與凡夫的境界,最大的差異在于圣人可以自我掌握時空。
19、我們最強的對手不一定是別人,而可能是我們自己。
20、生氣是把別人的過錯拿來懲罰自己。
21、煩惱是因別人無心的一句話,自己卻有意的接受。
22、做好事不要為求功名,也不是為求功德,要抱持盡本分的心,以至誠無私的心去做善事。
23、做個手心向下的人,不要做手心向上的人。
24、要想改造世界適合自己是過分要求,如我們不能稱心,或許可以知足。
25、人若常存善解心,便可結(jié)歡喜緣,生歡喜心,縱使極復(fù)雜的煩惱,亦能從善解中斷除。
26、人間壽命因為短暫,才更顯得珍貴。
27、弱者等待時機,強者創(chuàng)造時機。
28、人生世間,最苦的莫過于心病,病在不知足,在相互比較,在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須知不滿足的心是最痛苦的心。
29、真正的智慧,在于坦誠的愛和彼此間的信賴,而不涉及任何利害關(guān)系。
30、調(diào)服自己的心,要順境依勢,不能一味地嚴(yán)管強求,也不能完全放肆,任由他去。
31、與其擔(dān)心,不如化做耐心,加上信心,方可成就。
32、珍惜當(dāng)下,就是珍重未來。
33、歡喜心是良藥,不生氣是消業(yè)障。
34、將氣憤的境,轉(zhuǎn)為柔和的心境,再轉(zhuǎn)換為友愛,這個世間將愈益完美。
35、雙手健全卻不肯做事的人,等於是沒有手的人。
36、人應(yīng)該走正路。如果正路不走,盡是走歹路,這種人比沒有腳的人還妻慘。
37、人自身的煩惱,比身外的冤家更厲害!因此,應(yīng)該常常警惕自己,莫讓良知睡著了。良知一旦睡著,則殺、盜、淫、妄等種種罪業(yè)都會發(fā)生。
38、人之所以虛偽,只因貪欲心起。若能棄除貪欲煩惱,也無雜念,無欲無為,才能得到真「善」和快樂。
39、心中無形的風(fēng)災(zāi)是無明,無形的刀劍是嫉妒心,無形的鬼魅是疑心生暗鬼,無形的心獄是指入邪道法。這些無形的心賊會滅除人之善根,毀盡修行之功德林。
40、人生如果不能忍辱,就無法成就事業(yè)、學(xué)業(yè)與道業(yè)。修行必定要能堪忍無量的苦,無忍決不會有所成就,是故「忍」為修學(xué)佛法的重心。
41、物質(zhì)富有、地位崇高,都是空虛的架構(gòu);真正的富有是心的富有——富有愛、富有慈悲。真正的動力是心力;擁有這分愛心動力作基礎(chǔ),還有什麼不能改革、不能引導(dǎo)的呢?
42、心不專、念不一,做事難以成就;若想心念專一,就必須收攝雜念,恒持清凈的一念心,這就是「繫緣修心」。
43、移民是消極、逃避的行為,如果把移民的心思,轉(zhuǎn)而運用於積極改善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人人發(fā)揮菩薩精神,將國家當(dāng)作一個大家庭,以對待自己的家一樣來關(guān)心、整理和照顧;如此,何愁國家、社會生活品質(zhì)不能提升?
44、知道反省過去,才是正確的人生若只是隨著日子消逝而紙醉金迷,就叫做「顛倒眾生」。
45、人時時刻刻都處在無常的流動中,也經(jīng)常處在無明的風(fēng)雨交加中;唯有時時自我警惕,才能安度人生之險境。
46、同參,是同修間彼此相互切磋、去除習(xí)氣,唯存清凈佛心的意思。
47、錢會害人,但是錢也會救人。我們要好好利用錢去救人,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有勢的人,若不知節(jié)制欲望則煩惱無量;若不將名利看淡,精神生活必然空虛無所依止且苦患無量。
48、信佛而不學(xué)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學(xué)佛,就是愚行。
49、心與性是一樣的,于佛稱為性,于人叫做心。譬如一杯白開水叫水,加上茶葉就叫茶,加上咖啡則叫咖啡。其實同樣是一杯水,但咖啡與茶都是水以外的東西。
50、學(xué)佛,就是要善加化解煩惱,以及善解別人的不悅與刻意傷害。
51、佛教徒常說功德無量,是指對該做的事從不計較,無限量地做、及時地做,而且不求回報,此即真正無量的大福報,亦即所謂的力德無量。
52、學(xué)佛所注重的不只是理論、學(xué)問,還要能身體力行。
53、面對業(yè)力不要埋怨,要用寬諒和樂的心來代替埋怨。
54、人在平安的時候,狠容易迷失自己。偶爾有小挫折或坎坷,反而能喚醒良知、長養(yǎng)善根,這何嘗不也是福?
55、遭受別人批評時,先問自心是否無愧?無愧則心安。
56、做好事總是要騰出時間,這是人生的目的,也是應(yīng)盡的義務(wù)。
57、生命只有數(shù)十年,慧命卻永遠(yuǎn)不滅。每個人都有代代傳承的子孫,要留下美的回憶與愛教育給怹們,這就是史蹟?shù)幕勖4妗?/p>
58、有些人不了解佛法,以為有苦惱或不幸的人才需要宗教;以為佛教是消極、逃避現(xiàn)實的,這是錯誤的觀念。其實是有知識、有志節(jié),要追求宇宙真諦、深討生命奧祕之士,需要了解宗教——尤其是佛教。
59、要做菩薩,就要發(fā)恒常心。菩薩決不把付出當(dāng)成苦事,而是抱持游戲人間的歡喜心去付出。
60、要突破小范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dǎo)的愛。
61、很多人都在做的事不一定對,當(dāng)螢火蟲都去撲火的時候,您也去嗎?
62、為人處事要嚴(yán)格要求自己。
63、身心不健康的人,是社會一種負(fù)擔(dān)。
64、好言難得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65、看別人不順眼,是自己的休養(yǎng)不夠。
66、看淡自己最般若,看重自己是執(zhí)著。
67、競爭蘊藏了傷害的因子。只要有競爭,就有前后之分、上下之別、得失之念頭、取舍之難,世事也就不得安寧了。
68、要用心,不用操心,煩心。
69、虛空有書,我愿無窮,發(fā)愿容易行愿難。
【靜思的語錄69條】相關(guān)文章:
靜思的語錄48條07-12
靜思的語錄70條07-03
靜思的語錄40句08-02
精選靜思的語錄38條08-28
精選靜思的語錄40條08-26
精選靜思的語錄集錦76句07-23
靜思的語錄集合40條07-28
靜思的語錄集錦40句08-02
精選靜思的語錄摘錄69句08-01
精選靜思的語錄集錦100條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