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佛語的語錄匯總78條
人人心中涌現(xiàn)凈水,才能拯救發(fā)燒的地球。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佛語的語錄78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1、人生的高度,一半始于個人的努力,一半源自眾多的選擇。人生的敗筆,亦多是生于選擇當(dāng)中:一是不會選擇,盲目攀高,肆意逐浪,心神分離,難修正果;二是不堅持選擇,目常斜視,心易旁顧,朝秦暮楚,難成其大。
2、覺者,把握剎那為永恒;迷者,虛度光陰后悔遲。
3、每個人都有煩惱和脆弱的時候,煩惱需要訴說,痛苦需要流淚,憤怒需要吶喊,委屈需要傾訴,悲傷需要慰籍,這是人的本色。
4、菩提無所得,你今但發(fā)無所得心,決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5、古希臘哲學(xué)家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不是為了吃飯。
6、信己無私,信人人有愛。
7、善用世間財利益人群,獲得輕安自在,才是真正屬于自己。
8、菩薩成就四法,得大財富,何謂為四?乞者不逆;于所施物不生愛惜;恒愿眾生獲多財寶;舍離諸見,順于正信。
9、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煩惱,后念離境即菩提!读鎵(jīng)·般若品》
10、業(yè)凈六根成慧眼,身無一物到茅庵。
11、放下再放下,這就是排除煩惱、排除憂愁、立身處世的最有效辦法。
12、一善之念,不但能為自己修功積德,更能利益他人;絲毫之惡,非唯損害自己的品格,也會危害到他人。如此輾轉(zhuǎn)影響,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塊小石頭,漣漪不斷地擴(kuò)大,導(dǎo)致整個湖面水紋的波動,其影響層面絕非自己所能事先預(yù)料。所以,對我們來說,起一個善念、說一句好話、一個善意的回應(yīng),乃至露出一個微笑,都能將痛苦中的人解救出來。
13、若菩薩摩訶薩欲疾證得所求無上正等菩提,應(yīng)自成熟有情,亦勸他成熟有情,恒正稱揚(yáng)成熟有情法,歡喜贊嘆成熟有情者。應(yīng)自嚴(yán)凈佛土,亦勸他嚴(yán)凈佛土,恒正稱揚(yáng)嚴(yán)凈佛土法,歡喜贊嘆嚴(yán)凈佛土者。《大般若經(jīng)》卷四五。,真如品
14、"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善雖小,卻能為你的人生積德;惡雖小,但也許會使你因此而喪命。"多行不義必自斃",不要因貪戀而作惡。處處為善,才能享受快樂、圓滿的人生。
15、生命在于運(yùn)動,美需要發(fā)現(xiàn),個體生命非常渺小。
16、懂得說話的人,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會考慮到哪些話該說,哪些話 不該說,去選擇說話的內(nèi)容;而不是毫無顧忌,口不擇言地什么話都說, 什么話都敢說。
17、我們一生中的幸福與快樂,都源于他人的愛心、關(guān)懷和奉獻(xiàn)。我們要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感恩老師的教育,感恩朋友的陪伴,感恩大地、房屋、公路、橋梁、公園、流水、一塵一土、一草一木帶給我們的幸福與快樂。我們要時刻心存感激之情與回報之心。感恩回報的最佳方法,就是保護(hù)環(huán)境和關(guān)愛生命。
18、住于靜處,端坐正意,不依氣息,不依形色,不依于空,不依地水火風(fēng),乃至不依見聞覺知,一切諸想,隨念皆除,亦遣除想。以一切法本來無相,念念不生,念念不滅。亦不得隨心外念境界,后以心除心。心若馳散,即當(dāng)攝來,住于正念。是正念者,當(dāng)知唯心,無外境界,即復(fù)此心,亦無自相,念念不可得。若從坐起,去來進(jìn)止,有所施作,于一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久習(xí)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漸漸猛利,隨順得人真如三昧。
19、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和快樂,然而,不是每個人都誠懇地愿意去播撒幸福和快樂的種子——斷惡行善。所以多數(shù)人越尋求幸福和快樂,越會適得其反。這就是生死永無止息的原因,更是痛苦無窮無盡的理由。
20、世人外迷著相,內(nèi)迷著空,若能于相離相,于空離空,即是內(nèi)外不迷!秹(jīng)·機(jī)緣第七》
21、委骸回視積如山,別淚翻成四海瀾。世界到頭終有壞,人生彈指有何歡。成男作女經(jīng)千遍,戴角披毛歷萬端。不向此生生凈土,投胎一錯悔時難。ㄔ﹥(yōu)曇《勸念佛》
22、醫(yī)生在病人的眼里就是活佛,護(hù)士就是白衣大士、觀世音菩薩。所以,醫(yī)院應(yīng)該是大菩薩修行的道場。
23、上等禪,兩袖清風(fēng),來去自如;中等禪,背個包包,負(fù)擔(dān)適中;下等禪,一肩挑。
24、紹三寶種,使不斷絕。
25、人生在世,沒有人不渴望得到幸福和快樂,其實它們就在我們身邊, 只要我們能看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佛日:"佛在心中。"同樣道理,幸福 和快樂,也在人心之中,即所謂"福由心生"。
26、一弟子耐不住禪院的寂寞,覺得修行太慢。某天他實在無法忍受,向師父說他好像沒慧根、缺少佛性,對自己失去信心了。師父說:山腰工地上,石匠正為本寺加工佛像,你跟他們學(xué)手藝。三天后弟子回來了:我還是修行吧,粗巖糙石都能變成石佛,何況我是個人呢!^都能變成佛,還有人做不到的事情嗎?
27、雖然我們已經(jīng)獲得了暇滿人身,但在漫長的生命旅途中,如果得不到善知識的引導(dǎo)、敦促和攝持,那么受往昔世強(qiáng)大的業(yè)力和不良習(xí)氣的影響,我們只能不由自主地流轉(zhuǎn)在輪回的苦海之中,并受苦受難和無法自拔。所以依止和親近具德的善知識是多么的`重要。
28、他人之良藥,或為我等之毒藥,只因自心煩惱千差,藥亦千差,不識自 心不識藥性,命難保矣。諸位習(xí)禪者,切莫忘記一句話頭,什么是無? 于此話頭上,病是妄、藥是妄,千差也是妄,話頭也是妄,猛然發(fā)力沖 出此妄,出后又是何景象?什么是無!
29、當(dāng)我們?nèi)コ素敭a(chǎn)、權(quán)力等觀念的束縛時,就不會為這些身外之物的 變化而感到失落、痛苦、煩惱。當(dāng)我們的心里本沒有這些東西的時候,又 哪里會惹來煩惱的塵埃呢?
30、鄰里團(tuán)結(jié),家庭美滿,職業(yè)安定,環(huán)境優(yōu)美,這是眾生應(yīng)求的愉悅。能慷慨地施舍,能誠心地服務(wù),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愉悅。
31、生活需要規(guī)范,但又不可以把自己變成規(guī)范的奴隸;因為死守著規(guī)范,就不能解決新的問題。有時候,為了達(dá)到某種目的,可以采取違反常規(guī)的方法,重要的是先改變自己看待事物的標(biāo)準(zhǔn)。
32、過年前,人人會將屋子內(nèi)外整理、粉刷得煥然一新。做人也要時時刻刻把壞的淘汰掉,讓心地天天清新潔凈。而學(xué)佛的人,更要心如過年一樣,日日除舊布新。
33、心有滿滿的愛,能化解仇恨與敵對。
34、有人請示:"因果與環(huán)境有關(guān)系嗎?"師言:"因果乃業(yè)力所致,會牽制環(huán)境。"又問:"可以改變嗎?"師言:"要有毅力,還要有一分善緣。"
35、普賢十大愿有"廣修供養(yǎng)",是讓我們供養(yǎng)諸佛菩薩及眾生;但我們卻在"廣收供養(yǎng)",貪收貪受信眾供養(yǎng),什么都想要。
36、臥床寢息、半夜醒來、晨起打坐,三個最幸福的時刻。唯有南無阿彌陀佛與我同在。
37、佛祖說慈悲的升華是大慈大悲,它不同于我們平常所說的要與人為善,它比與人為善做得更多。能做到大慈大悲的不一定只有佛,當(dāng)一個凡人領(lǐng)悟到其中的真諦后,同樣也可以做到大慈大悲。
38、此心常在靜處,誰能差遣?擁有~顆寧靜的心,才能平靜看待世間的得失,才能從容地面對自己的生活。太多不切實際的雜念,是我們登上人生頂峰的最大阻礙。如果能夠讓心沉下來,不因外界的干擾而動念,我們就有可能更接近成功,生活的本真快樂也能在沉靜的瞬間自然顯現(xiàn)。
39、佛性就在自己的身上,猶似"明珠在掌",如果自己不去發(fā)覺它,明珠也只是一件無用的廢物而已。修行,就是為了有機(jī)緣出現(xiàn),使我們猛然醒悟,而領(lǐng)受到明珠的存在與珍貴。
40、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很多困難,這時我們的心里或多或少 會有一種尋求幫助的渴望。但是當(dāng)別人遇到困難時,我們是否會伸出援助 之手呢?或許此時我們心中的"小我"會說何苦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1、一條路走到黑不是最好的選擇,不是每一份堅持都有價值。人生需要取舍、需要迂回、需要變通,因為在我們生存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結(jié)果,只有必然存在的放棄;沒有絕對的執(zhí)著,只有隨緣的意外。
42、你的敦厚最要緊,敦厚是誠信的綠葉,是信任的花朵,敦厚就是全部。你可以一無所有,但不能失去善良敦厚。
43、其財施者,如寸燈明小室中,其法施者,猶若日光照四天下。
44、世及出世間,一切由心造,猶如工畫師,巧善皆成就。
45、天堂與地獄只在一念之間,若念天堂,有愛便是天堂;若念地獄,人間處處即煉獄!
46、善用其心就是用大智慧覺悟人生;善待一切就是用大慈悲奉獻(xiàn)人生。
47、每個人在不同的心境下,都可能魅力四射,也可能黯然失色,愛美,首先要養(yǎng)護(hù)好自己的心。很顯然,將心情交給境遇,任由情緒支配,人必然時美時丑,有時可愛,有時可厭,難以保持一個穩(wěn)定而美好的形象。只有萬緣放下,心系當(dāng)下,"于現(xiàn)前而活",才能保持一個穩(wěn)定的心理狀態(tài),也能使自我形象保持在最自然、最健康漂亮的狀態(tài)。
48、在生活中也是一樣,不要小看對一個失意的人說一句暖心的話的力量, 對一個將倒的人輕輕扶一把,對一個無望的人賦予真摯的信任,也許自己什 么都沒失去,而對需要幫助的人來說,那就是雪中送炭,就是支持,就是 寬慰。
49、同參,是同修間彼此相互切磋、去除習(xí)氣,唯存清凈佛心的意思。
50、沒有饑餓感的人,再怎樣教他吃飯,吃對于他都是一件難事;不知輪回可怕的人,念佛對他也實在是一件難事。
51、吃得苦中苦,方知甜滋味。俗話說得好,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所以,不要嬌慣自己,自己堅強(qiáng)才是人間正道。世上也沒有平白無故的福報讓你享用,多積福,多惜福,才能多享福。
52、有時候,心里裝滿了好多不愉快,有的時候,我們裝堅強(qiáng),是為了不讓人看出脆弱;裝高興,是為了不讓人看見傷口;裝輕松,是為了不讓人發(fā)覺心酸;扮裝幸福,是為了不讓人看到疤痕;裝成熟,是為了不讓人看出無知;裝快樂,是為了不讓人看出孤獨(dú)。其實,偽裝是自找的累贅,真正的幸福來自于簡單和率真。
53、佛教微博經(jīng)典: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不說人短,說短者短之。不思人過,思過者過之。不揚(yáng)人錯,揚(yáng)錯者錯之。莫念人惡,念惡者惡之。莫嫌路顛簸,世界本曲折,挑剔多了,路自窄了。別忘了,孑然一身踏歲月,能走就是道路,能過就是生活。
54、當(dāng)一顆樹不再炫耀自己枝繁葉茂,而是深深扎根泥土?xí)r,它才真正的擁有深度;當(dāng)一顆樹不再攀比自己與天空的距離,而是強(qiáng)大自己的內(nèi)徑時,它才真正的擁有高度。
55、有些念輕輕放下,未必不是一種解脫;有些人慢慢遺忘,未必不是一種輕松;有些痛漸漸淡忘,未必不是一種睿智。身安,不如心安;路寬,不如心寬,一無所有的時候,守著自己的心便可安然。佛說:眾生無我,苦樂隨緣,宿因所構(gòu),緣盡還無,何喜之有?得失隨緣。一切悲喜都由心生。放下越多,收獲便越多。
56、生活,注定要經(jīng)歷太多的苦辣酸甜;人生,原本是成熟與歷練。歲月若水,走過,才知深淺;生命如歌,唱響,方品心音。給自己一片天空,無論風(fēng)雨,勇敢飛翔;給自己一抹微笑,從容自信,灑脫堅定。泊一盞心燈,默默領(lǐng)悟;撫一曲絲弦,靜靜傾聽。蔥蘢歲月,悠然前行。
57、微笑像一杯熱茶,滋潤著我們干涸的心田。微笑似一縷陽光,溫暖著我們的生命。生命是高貴的,讓我們給他加上一個有力的標(biāo)志,向生命的每一個方向微笑。
58、在人生中,許多的沉浮與得失,并不是我們都能預(yù)料到的,很多的事情也并不是我們所能逃避的,無論是努力還是放棄,無論是愿意還是排斥,人生總會有許多的不盡人意,或多或少的遺憾點綴了生命旅途的風(fēng)景。既然如此,我們還是坦然地面對為好,只要我們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后的坦然,那我們就已經(jīng)享受了人生的樂趣!
59、如果把生命的全部意義只定格為追求功業(yè)的輝煌、事業(yè)的興旺發(fā)達(dá),為了光宗耀祖,結(jié)果卻是容易背離生命的方向,忘記了人生的初衷,忘記了原有的熱情,忘記了做人的那份干凈,得到更多的是對生命的敵對以及對生活的彷徨、失落。
60、施勞于人,而欲望佑,殃咎歸身,自遘廣怨。
61、做事先請示尊長,然后施行。
62、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選自《葬花吟》
63、活佛是什么?活佛就是有個很偉大的前世,所以轉(zhuǎn)世為活佛,有個不一樣的靈魂,但今生要否成為偉大的人或有所輝煌的成就,就要看自己。都和任何人一樣 喜怒哀樂 生老病死 但就是有一種使命 就是傳達(dá)佛陀的佛教文化和佛經(jīng)的傳達(dá)者!給眾生指導(dǎo)迷茫和離苦得樂的那么一個殊勝的身份!
64、大家都是佛教弟子,所以要皈依三寶,三寶就是佛寶、法寶、僧寶。皈依三寶以后才是佛弟子,不皈依三寶算不上佛弟子,所以皈依三寶、信仰三寶非常重要。
65、人活著是一種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云煙,只要心情好,一切都好。不論遇到什么困難,在你出門時,一定要把自己打份得清清爽爽,漂漂亮亮,昂起頭,挺起胸,面帶微笑,從容自若地面對生活。只要你自己真正撐起來了,別人無論如何是壓不垮你的,內(nèi)心的強(qiáng)大才是真正的強(qiáng)大。
66、佛法告訴我們必須得好好地活著,必須努力地來做最好的自己!因地努力,果上隨緣,做任何事情都是這樣。
67、勿待老來方學(xué)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68、你有多難,忘記你就有多難。愛你有多苦,恨你就有多苦,F(xiàn)在,我站在你面前了,可是,你認(rèn)不出我,你不知道我愛你,我想,這是世上最疼的事情了。
69、佛曰:過去心不可得,現(xiàn)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70、佛曰: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71、修道人就是不為自己講道理,不狡辯,不談是非。
72、"理謂理趣,道理廣也。性為法性,心性深也。若窮其理趣,則盡其體性。今此經(jīng)中,意趣體性皆窮究也,此借《周易》‘說卦’之言。"——澄觀《華嚴(yán)經(jīng)疏》
73、心是最大的騙子,他人能騙你一時,而它卻會騙你一輩子
74、世間大地稱為重,慈母恩重過于彼;世間須彌稱為高,慈母恩高過于彼。——《大乘本生心地觀經(jīng)·報恩品》。注:慈母的恩情重于大地、彌山。
75、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野情多放曠,常伴白云閑。有路不通世,無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圓月上寒山。
76、待人處事誠正信實,問心無愧,就可以皆大歡喜,身心自在。人生有三毒:貪、嗔、癡,以布施治貪,以慈悲治嗔,以智慧治癡。
77、若菩薩,為貪利故,自嘆己德,毀砦他人,是名第一波羅夷處法!镀兴_戒本經(jīng)》。注:如果菩薩為名利贊嘆自己、毀謗他人,是第一重罪。
78、即便你對法的理解有多么深奧,若沒有共同外前行的輔助,恐怕在修行的路途之上也不會很精進(jìn)。若不精進(jìn)修行,智慧無法增上。智慧不能赤裸,則永遠(yuǎn)無法成辦解脫。因此共同外前行非常重要。
【精選佛語的語錄匯總78條】相關(guān)文章:
人生勵志語錄匯總59句06-10
經(jīng)典人生勵志語錄匯總60條05-24
【推薦】人生勵志語錄匯總62句08-07
【精華】人生勵志語錄匯總77條08-05
經(jīng)典人生勵志語錄大匯總60條08-03
【必備】人生勵志語錄匯總85句07-28
精選人生勵志語錄匯總76句06-30
【熱門】人生勵志語錄匯總66句06-28
【必備】人生勵志語錄匯總85條06-17
【熱門】人生勵志語錄匯總74條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