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精選周國平的語錄合集69句
在今日中國,誰引領著大眾閱讀趣味的走向?當然是媒體,而在媒體背后的則是出版商。在這個大眾媒體時代,無人能改變這一點,因此我們只能問責媒體,要求它負起正確引導的責任。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周國平的語錄69句,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智慧不是一種才能,而是一種人生覺悟,一種開闊的胸懷和眼光。一個人在社會上也許成功,也許失敗,如果他是智慧的,他就不會把這些看得太重要,而能夠站在人世間一切成敗之上,以這種方式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
2、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就無嚴肅可言。平庸就是最大的不嚴肅。最高的嚴肅往往貌似玩世不恭,在嬉笑中做成別人嚴肅認真地做的事,這是最高的智慧。
3、這個世界既充滿著機會,也充滿著壓力。機會誘惑人去嘗試,壓力逼迫人去奮斗,都使人靜不下心來。我不主張年輕人拒絕任何機會,逃避一切壓力,以閉關自守的姿態(tài)面對世界。年輕的心靈本不該靜如止水,波瀾不起。
4、聽到自己的孩子頭一回清清楚楚地喊你一聲"爸爸",這感覺是異乎尋常的。這是"造物主"借孩子之口對你的父親資格的確認,面對這個清純的時刻,再輝煌的加冕也黯然失色了。我心里甜得發(fā)緊,明白自己獲此寵賞實屬非分。
5、我只是使用了生命,而不曾享受生命。
6、每一個人的長處和短處是同一枚錢幣的兩面,就看你把哪一面翻了出來。換一種說法,就每一個人的潛質而言,本無所謂短長,短長是運用的結果,用得好就是長處,用得不好就成了短處。
7、人是情感動物,也是理智動物,二者不可缺一。
8、區(qū)別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對那作為原材料的情感,我們從其產品上或者容易認出,或者不容易認出罷了。
9、絕大多數(shù)人的生命潛能有太多未被發(fā)現(xiàn)和運用。由于環(huán)境的逼迫、利益的驅使或自身的懶惰,人們往往過早地定型了,把偶然形成的一條窄縫當成了自己的生命之路,只讓潛能中極小一部分從那里釋放,絕大部分遭到了棄置。人們是怎樣輕慢地虧待自己只有一次的生命啊。不論電腦怎樣升級,我只是用它來寫作,它的許多功能均未被開發(fā)。我們的生命何嘗不是如此?
10、在另一個黑夜里,同一朵燭光會不會重新點燃?
11、仗義和信任貌似相近,實則屬于完全不同的道德譜系。信任是獨立的個人之間的關系,一方面各人有自己的人格、價值觀、生活方式、利益追求等,在這些方面彼此尊重,絕不要求一致;另一方面合作做事時都遵守規(guī)則。仗義卻相反,一方面抹殺個性和個人利益,樣樣求同,不能容忍差異;另一方面共事時不講規(guī)則。
12、我們捧著一本書,如果心不靜,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會其中妙處了。讀生活這本書也是如此。其實,只有安靜下來,人的心靈和感官才是真正開放的,從而變得敏銳,與對象處在一種最佳關系之中。但是,心靜又是強求不來的,它是一種境界,是世界觀導致的結果。一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必定總是處在心猿意馬的狀態(tài)。
13、只愛你的親人和朋友是容易的,恨你的仇敵也是容易的,因為這都是出于一個有局限性的人的本能。做一個父親愛自己的孩子,做一個男人愛年輕漂亮的女人,做一個處在種種人際關系中的人愛那些善待自己的人,這有什么難昵?作為某族的一員恨敵族,作為某國的臣民恨敵國,作為正宗的信徒恨異教徒,作為情欲之人恨傷了你的感情、損了你的利益的人,這有什么難呢?難的是超越所有這些局限,不受狹隘的本能和習俗的支配,作為宇宙之子卻有宇宙之父的胸懷,愛宇宙間的一切生靈。
14、逝去的感情事件,無論痛苦還是歡樂,無論它們一度如何使我們激動不寧,隔開久遠的時間再看,都是美麗的。我們還會發(fā)現(xiàn),痛苦和歡樂的差別并不像當初想象的那么大。歡樂的回憶夾著憂傷,痛苦的追念摻著甜蜜,兩者又都同樣令人惆悵。
15、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短暫的。如果只看數(shù)字,孩提時期所占的比例確實比成年時期小得多。可是,這似乎短暫的童年其實是人生中最悠長的時光。我們僅在兒時體驗過時光的永駐,而到了成年之后,兒時的回憶又將伴隨我們的一生。
16、現(xiàn)代媒體是靠制造無用信息維持生存的。它需要吸引公眾的眼球,保持公眾的消費,為此必須不斷制造熱鬧的話題。它的確制造出了熱鬧,但熱鬧之下往往空無一物。這種情況甚至不以其從業(yè)者的意志為轉移,一旦身在這臺巨大的機器中,就不得不跟著它運轉。與媒體的朋友聊天,他們對尋找話題的壓力有多少苦衷和牢騷啊。
17、當你這樣說時,你是非常自尊的,是把自己當做一個有尊嚴的人看待的。同時,又仿佛如此說:我要你把你的真實想法告訴我,并相信你一定會對它負責。這就是信任。當你這樣說時,你是非常尊重對方的,是把他當做一個有尊嚴的人看待的?梢娬\信是以打交道的雙方共有的人的尊嚴之意識為基礎的,只要一方沒有尊嚴,就難以建立起誠信的關系。
18、活得真誠、獨特、瀟灑,這樣活當然很美。不過,首先要活得自在,才談得上這些。如果你太關注自己活的樣子,總是活給別人看,或者哪怕是活給自己看,那么,你愈是表演得真誠、獨特、瀟灑,你實際上卻活得愈是做作、平庸、拘謹。
19、在不能說真話時,寧愿不說話,也不要說假話。
20、由此可見,人世間的東西,有一半是不值得爭的,另一半是不需要爭的。所以,爭什么!
21、我心中想:這么一想,痛苦也就解除了。接著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22、少年人前面的光陰和老年人背后的光陰長度大致相等。但是,少年人往往覺得前面有無限的光陰,老年人卻覺得背后的光陰十分有限。
23、剛剛發(fā)生了一場災禍,例如你最親的親人死了,火災或盜賊使你失去了幾乎全部財產,等等,那時候你會有一種奇異的一身輕的感覺,仿佛回到了天地間赤條條一身的原初狀態(tài)。
24、人生是一場無結果的試驗。因為無結果,所以怎樣試驗都無妨。也因為無結果,所以怎樣試驗都不踏實。
25、今天的計劃沒完成,還有明天。今生的心愿沒實現(xiàn),卻不再有來世了。所以,不妨榨取每一天,但不要苛求絕無增援力量的一生。要記住:人一生能做的事情不多,無論做成幾件,都是值得滿意的。
26、有時候,我覺得人類的一切觀念在我頭腦里都消失得無影無蹤了,都成了毫無意義的聲音和符號。于是,我感到一種解脫,又感到一種惶恐。
27、凡活著的人,誰也擺脫不了人生這個大夢。即使看破人生,皈依佛門,那滅絕苦樂的涅槃境界仍是一個夢。不過,能夠明白這一點,不以覺者自居,也就算得上是覺者了。
28、我們總是以為,已經到手的東西便是屬于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覺得蒙受了損失。其實,一切皆變,沒有一樣東西能真正占有。得到了一切的人,死時又交出一切。不如在一生中不斷地得而復失,習以為常,也許能更為從容地面對死亡。
29、最低的境界是平凡,其次是超凡脫俗,最高是反璞歸真的平凡。
30、人與人之間有同情,有仁義,有愛。所以,世上有克己助人的慈悲和舍己救人的豪俠。但是,每一個人終究是一個生物學上和心理學上的個體,最切己的痛癢唯有自己能最真切地感知。在這個意義上,對于每一個人來說,他最關心的還是他自己,世上最關心他的也還是他自己。要別人比他自己更關心他,要別人比關心每人自己更關心他,都是違背作為個體的生物學和心理學特性的。結論是:每個人都應該自立。
31、失敗者的自尊在于不接受施舍,成功者的自尊在于不以施主自居。
32、每年開春,仿佛無意中突然發(fā)現(xiàn)土中冒出了稚嫩的青草,樹木抽出了小小的綠芽,那時候會有一種多么純凈的喜悅心情。記得小時候,在屋外的泥地里埋幾粒黃豆或牽;ㄗ,當看到小小的綠芽破土而出時,感覺到的也是這種心情。也許天下生命原是一家,也許我曾經是這么一棵樹,一棵草,生命萌芽的歡欣越過漫長的進化系列,又在我的心里復蘇了?
33、現(xiàn)在,我們與土地的接觸愈來愈少了。磚、水泥、鋼鐵、塑料和各種新型建筑材料把我們包圍了起來。我們把自己關在宿舍或辦公室的四壁之內。走在街上,我們同樣被房屋、商店、建筑物和水泥路面包圍著。我們總是活得那樣匆忙,顧不上看看天空和土地。我們總是生活在眼前,忘掉了永恒和無限。我們已經不再懂得土地的痛苦和渴望,不再能欣賞土地的悲壯和美麗。
34、這熟悉的家、街道、城市,這熙熙攘攘的人群,有時候我會突然感到多么陌生,多么不真實。我思念被這一切覆蓋著的永恒的土地,思念一切生命的原始的家鄉(xiāng)。
35、人,棲居在大地上,來自泥土,也歸于泥土,大地是人的永恒家園。如果有一種裝置把人與大地隔絕開來,切斷了人的來路和歸宿,這樣的裝置無論多么奢華,算是什么家園呢?
36、人是自然之子,生命遵循自然之道。人類必須在自然的懷抱中生息,無論時代怎樣變遷,春華秋實、生兒育女永遠是生命的基本內核。你從喧鬧的職場里出來,走在街上,看天際的云和樹影,回到家里,坐下來和妻子兒女一起吃晚飯,這時候你重新成為一個生命。
37、智慧有點兒像是謙虛,不過這是站在很高的高度才具備的一種謙虛。打個比方說,智慧的人就好像站在神的地位上來看人類包括他自己,看到了人類的局限性。他一方面也是一個具有這種局限性的普通人,另一方面卻又能夠居高臨下地俯視這局限性,也就在一定意義上超越了它。
38、一個人有能力做神,卻生而為人,他就成為了哲人。
39、智慧是靈魂的事,博學是頭腦的事,更糟的是舌頭的事。
40、人渴望完美而不可得,這種痛苦如何解除?我答道:這種痛苦本身就包含在完美之中,把它解除了反而不完美了。我心中想"這么一想,痛苦就也解除了。接著又想:完美也失去了。
41、在我看來,即使是出自內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無論多么熱愛自己的事業(yè),也無論多么愛一個人,你都應該為自己保留一個開闊的心靈空間,一種內在的從容和悠閑!
42、在一個安靜的位置上,去看世界的熱鬧,去看熱鬧背后的無限廣袤的世界。
43、我真的感覺好孩子是寵不壞的。你越愛他,他發(fā)展得越好。溺愛和愛就是物質和精神的關系,溺愛就是給他創(chuàng)造特別豐厚的物質環(huán)境,要什么給什么,覺得這樣就是愛孩子了,但是精神上沒有辦法,不和他聊天,每天沒有在一起歡聲笑語。只要精神上有關懷,怎么愛都行,愛不壞的。
44、死神喜歡躡行,當我們聽見它的腳步聲時,我們甚至來不及停住唇上的生命之歌,就和它打了照面。
45、生命純屬偶然,所以每個生命都不屬于另一個生命,像一陣風,無牽無掛。
46、人及其產品把我和自然隔離開來了,這是一種寂寞。千古如斯的自然把我和歷史隔離開來了,這是又一種寂寞。前者是生命本身的寂寞,后者是野心的寂寞。那種兩相權衡終于承受不了前一種寂寞的人,最后會選擇歸隱,F(xiàn)代人對兩種寂寞都體味甚淺又都急于逃避,旅游業(yè)因之興旺。
47、畢生探索技巧,到技巧終于圓熟之時,生命也行將結束了。這是藝術大師的悲哀。
48、天才往往有點瘋,但瘋子不等于是天才。自命天才的人老在這一點上發(fā)生誤解。
49、可是,一切精神上的偉人之誕生與本鄉(xiāng)何干?他們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他們從來就不屬于本鄉(xiāng),他們是以全民族或者全人類為自己的舞臺的。所以,如果要論光榮,這光榮只屬于民族或者人類。這一點對于文明人來說應該是不言而喻的,譬如說,倘若一個法蘭克福人以歌德的同鄉(xiāng)自炫,他就一定會遭到全體德國人的嘲笑。
50、我喜歡周圍都是漠不相干的人,誰也不來注意我。
51、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包括弱點。
52、小說的情節(jié)是虛構的,但細節(jié)必定是真實的。
53、謊言重復十遍未必成為真理,真理重復十遍就肯定成為廢話。
54、在孤身逆旅中最易感懷人生,因為說到底,人生在世也無非是孤身逆旅罷了。聚散乃人生尋常事,卻也足堪嘆息。最可嘆的是散時視為尋常,不料而聚無日,一別竟成永訣。或者青春相別,再見時皆已白頭,彼此如同一面鏡子,瞬間照出了歲月的無情流逝。
55、尋求心靈的寧靜,前提是首先要有一個心靈。在理論上,人人都有一個心靈,但事實上卻不盡然。
56、不管生命多么短暫,我們要笑著生,笑著享樂,笑著受苦,最后笑著死,這才不枉活一生。
57、男人不信夢,但也未必相信現(xiàn)實。當男人感嘆人生如夢時,他是把現(xiàn)實和夢一起否定了。
58、不管世界多么熱鬧,熱鬧永遠只占據世界的一小部分,熱鬧之外的世界無邊無際,那里有著我的位置,一個安靜的位置。
59、心疼?梢韵矚g許多人,但真正心疼的只有一個。
60、如果說愛是一門藝術,那么,恰如其分的自愛便是一種素質。
61、唯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能成為愛的藝術家。
62、如果某人暗中對你做了壞事,你最好佯裝不知。否則,只會增添他對你的敵意。他因為揣測到你會恨他而愈恨你了。
63、生命懼怕枯燥甚于畏懼死亡,僅此就足以保障它不可克服了。它為了回避單調必需豐盛自己,不在乎結局是否徒勞。
64、神話衰敗,哲學崛起,人要自己來說明和部署一切了,他簡直在遲疑滿志的同時就發(fā)現(xiàn)了自己力不從心。面對動物或動物般生活著的蕓蕓眾生,覺悟的智慧感到到一種神性的快樂。面對宇宙大全,它卻意識到了自己的局限,不得不蒙受由神性不足造成的痛苦。人失去了神,自己卻并不能成為一個神,用愛默生的話說,只是一個破敗中的神。
65、沉默的原因有所不同:一位不讓說而不說,那是順從或者憤懣;因為不敢說而不說,那是畏怯或者怨恨;因為不便說而不說,那是禮貌或者虛偽;因為不該說而不說,那是審慎或者世故;因為不必說而不說,那是默契或者隔膜;因為不屑說而不說,那是驕傲或者超脫。
66、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shù)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墒俏壹炔辉溉淌軐Ψ降姆ξ,也不愿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松,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67、幸運者對于別人的不幸或者同情,或者隔膜,但是,比兩者更強烈的也許是僥幸:幸虧遭災的不是我!
68、高質量的活動和高質量的寧靜都需要,而后者實為前者的前提。
69、經典著作就是你初讀的時候就覺得像是重讀的書,經典著作就是你重讀時好像初讀一樣的書。
【周國平的語錄】相關文章:
周國平的語錄48句06-27
周國平的語錄38條09-16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43句10-07
精選周國平的語錄33條10-06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70句08-26
周國平語錄50句10-09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33條09-26
周國平的語錄45條09-25
精選周國平的語錄74條09-03
經典周國平的語錄46句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