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 推薦度:
-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 推薦度:
-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精華)《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5篇
當(dāng)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
主要內(nèi)容簡介:哈羅德·弗萊(HaroldFry),六十五歲,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銷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隔閡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國的鄉(xiāng)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fù)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癥,寫信告別。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最后,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這是哈羅德千里跋涉的故事。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書評:
這本書是在蘇州誠品書店所購,書的腰封極盡贊譽之詞,封面圖片清新淡雅、悠遠深長,當(dāng)即收入囊中。
故事并不復(fù)雜,一個普通的退休老人——哈羅德·弗萊,和感情冷淡接近破裂的妻子平靜地生活英國的鄉(xiāng)村,因為接到多年前同事的來信,他在悲痛震驚的情緒下回了信,然而在回信的.路途中,他作出了從英格蘭最南部徒步穿越英格蘭、到蘇格蘭西部去看望和鼓勵同事的決定,并立即付之行動。整本書細膩地描繪了他的徒步經(jīng)歷和他的心路旅程。
“朝圣”,百度百科里這么說:“是一項具有重大的道德或靈性意義的旅程或探尋!庇眠@個詞語來代指哈羅德·弗萊的旅程真是再恰當(dāng)不過了。
哈羅德·弗萊的旅程,最初的困難只是:從未經(jīng)歷過的野外自然環(huán)境、糟糕的身體狀況、難以承受的經(jīng)濟條件,伴隨而來是不斷涌入腦海的悲慘回憶。他的親人、家庭給他一生帶來的痛苦創(chuàng)傷:離家出走的母親、不聞不問的父親、聰明但抑郁自殺的兒子、關(guān)系破裂的妻子,身體在行走中,他的思緒卻在翻騰。他在回憶、在反省、在自責(zé)、在漸悟,然后思想在改變,生活最終也將改變。
他在行走中,完成了逃離、迷茫、思索、探尋、醒悟這樣一個心靈朝圣的過程。
看完書,掩卷長嘆,也許生活就是這樣,在平淡中經(jīng)歷不平凡,原來平凡人也可以嘗試不平凡的事,也可以完成不平凡的歷程。正如文中所說,或許這就是世界所需要的,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我們會經(jīng)歷一些痛苦的事件,當(dāng)它來臨時,我們會難以置信,會不斷掙扎,然后會被現(xiàn)實打倒,直到終于接受事實。但即使這樣,我們依然可以去相信、去接受一些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的一些事情。
我感動于哈羅德·弗萊的勇氣,撕開那些塵封多年的往事,就好象揭開已經(jīng)結(jié)疤但底下仍發(fā)炎化膿的傷口,鮮血淋淋,痛苦萬分。然而唯有這樣才能改變,鳳凰浴火,涅槃而生。這正是給我的最大啟示和思考,生命無常,人生苦短,每個人的人生、每個家庭,或多或少會遇到困難,困難在我們沒有防備時撞擊而來,我們甚至?xí)凰矒舻耐纯嗨さ,可是我們終將要學(xué)會爬起來。
掩卷之余,我陷入沉思,我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想要的是什么,我希望家人得到什么,我曾經(jīng)做錯什么,我現(xiàn)在應(yīng)該怎么做。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2
剛開始讀這本書的時候,沒覺得有什么特別之處,隨著閱讀的深入,越發(fā)覺得精彩,發(fā)人深省。
全書從60多歲的退休老人哈羅德收到一份昔日好友奎妮的來信開始講述?菖c哈倫德已經(jīng)有 20年沒有聯(lián)系,信上奎妮告訴哈羅德自己患上了癌癥,將不久于人世,這封信是專門來和他道別的?吹叫诺哪且豢,哈羅德非常吃驚,往事也隨之涌上心頭,他覺得應(yīng)該為奎妮做點什么,為了讓奎妮恢復(fù)健康或活得更久,他決定從所住的金斯布里奇徒步走到貝里克郡,全程600多公里。哈羅德沒有告知妻子莫琳,沒有攜帶生活必需品和徒步所需裝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裸走”,因為哈羅德堅信只有這樣才能對奎妮的健康有所幫助。在沒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情況下,哈羅德耗時87天,成功走到了奎妮的療養(yǎng)院,見到了奎妮最后一面。
剛開始上路,哈羅德非常介意自己的外表和別人的眼光,中間也經(jīng)歷了幾次動搖,但因為沿途陌生人、家人的鼓勵、肯定而得以堅持,突然有一天,他似乎想明白了,開始享受以地為床以天為被的愜意,并樂意接受別人有限的食物和幫助,同時吸引了大批的追隨者。徒步的過程,是哈羅德包括他的妻子莫琳的自我反思的過程,也是他們關(guān)系的修復(fù)過程,更是他們彼此心靈重建的過程。全書以哈羅德的`行程為主線,穿插哈羅德、莫琳和奎妮的回憶,采用順敘和倒敘想結(jié)合的方式展開。全書的人物關(guān)系主要有哈羅德和他的父母、哈羅德和莫琳、哈羅德和戴維、哈羅德和奎妮以及哈羅德在徒步過程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人物關(guān)系彼此間看似沒有交集,卻彼此交錯、環(huán)環(huán)相扣。
通過回憶,我們知道主人公哈羅德從小便被父母遺棄,沒有得到過父母的愛,也沒有學(xué)會夫妻相處之道。這為他在處理與莫琳的關(guān)系以及養(yǎng)育自己的兒子戴維時種下了惡果。雖然他明白兒子戴維需要他的愛,他也很愛自己的兒子,但是卻沒法用語言和行動表達,也導(dǎo)致了戴維從小對他的不尊重和無視,特別是在戴維患上憂郁癥后,他想幫又幫不上忙的無力感和挫敗感使他憤怒。對戴維的愛的表達的缺失,引發(fā)了莫琳的抱怨和冷漠,使夫妻關(guān)系也降到了冰點。在哈羅德平凡一生中,唯有奎妮的出現(xiàn)曾給他的生活帶來一絲漣漪,而這份友情又因為奎妮的突然離開戛然而止。全書通過哈羅德、莫琳和奎妮的回憶,還原事實真相,原來是哈羅德在喪子之后精神一度崩潰,對釀酒廠進行了一番打砸,而奎妮替他背了黑鍋,被酒廠解雇。全書無意中也采用了對比的方法,描寫了哈羅德的情感遭遇,如父母的無情和奎妮的無私,戴維出生前,他和莫琳的恩愛以及戴維出生后,夫妻間的冷淡等等。
合上書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這讓我不由的想起了自己的生活,很多時候,我們不正是和哈羅德一樣嗎,一生碌碌無為、波瀾不驚卻一路向前,曾經(jīng)的很多美好,在日復(fù)一日的平淡生活中被丟棄、被撕裂,但我們已經(jīng)習(xí)慣甚至麻木;蛟S我們也需要一些嘗試、一些改變,一些不一樣的體驗,給生活一個停頓,停下來,好好檢視自己的內(nèi)心,聽聽自己的聲音,遵從內(nèi)心最真實的感受,并嘗試表達最真實的自己,永遠相信“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如果有信念,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3
我一直喜歡徒步,喜歡行走。乍看《一個人的朝圣》書名,以為是關(guān)于遠行與信仰的。翻開看,是講述一個老頭兒由寄信引發(fā)了徒步行走到英國另一端去看望癌癥晚期舊友的故事。而隱于此表面情節(jié)背后,是老頭哈羅德對自己一生的回思。以及在一個信念的支持下他徒步行走87天,途行627公里過程中發(fā)生的故事。而這個信念,是他相信只要自己真的可以堅持徒步穿越整個英國,出現(xiàn)到好友的身邊,她的癌癥就會痊愈,就會活著。最終,他真的做到了,而故事的結(jié)局溫情而感人。
徒步行走的哈羅德此時已經(jīng)年邁,在途行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種種磨難。他回憶了自己過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時就離家出走的母親,酗酒的父親,與兒子戴維深深的隔閡和戴維的自殺,與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閡,導(dǎo)致后來的分居。
這些回憶都深深的折磨著哈羅德,或許他的出行,某一種程度上是潛意識想逃離這一切。在遇上了行行色色的路人,聽他們講述各自不同的故事。哈羅德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幸或不幸的劇情,但究竟能擁有怎樣的生活,得看自己如何演繹。他在行走中放下了對舊事的心結(jié),重新喚醒了內(nèi)心深處對妻子深深的愛。而當(dāng)妻子驅(qū)車前來希望他回家時,她看到了這個男人的改變:“他當(dāng)然沒有長高長胖,但看著這個滿面風(fēng)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樣的皮膚、卷曲的頭發(fā),她突然覺得自己像張白紙一樣平平無奇,不堪一擊。是他那種生命力使她顫抖,好像他終于成了早該成為的男人。”
看到這里,我閉上眼想象哈羅德臉上煥發(fā)的光彩,莫琳眼中悲喜交加的神情。
是什么讓他改變?我變成哈羅德的隨行者,跟著他的腳步,感受路面的崎嶇;隨著他的目光,辯識草叢間各式植物;和他一起聽路過的人們談笑的聲音;然后,我傾聽哈羅德內(nèi)心的.聲音。
我好像找到了答案。一個人的朝圣,與其說走在路上,不如說這是一場心和靈魂的行走。跳出平凡庸俗的生活,在行走中找到自己的存在。用自己的視角去看這個世界,用自己的感受去體驗所發(fā)生的一切。勇敢面對內(nèi)心,面對曾經(jīng)不愿意觸碰的心結(jié),將它打開,釋放。
原來,行走是為了找回自己。哈羅德最初并不這么想,他只是突然間冒出這樣的念頭,決定馬上行動,不借助其他交通工具,徒步走到好朋友面前,他覺得只要他做到了,好朋友奎妮也一定能夠做到。他就這樣堅定信念,始終在內(nèi)心中深深相信,最終來到奎妮的病床前。
奎妮并沒有因為哈羅德的到來而痊愈,但她在等待的過程中,瘦弱的身體里似是被注入了強大的力量,讓她也執(zhí)著地等待,最后安然地離去。哈羅德也與妻子最終偕行,如初遇般,相視而笑。
我想,在我們一生中,或許都已有了一個固定模式的劇本,每天按部就班地上演。久而久之,我們便自然而然地覺得這一切都理所應(yīng)當(dāng)?赡軙俗约涸羞^的夢想,不記得多久沒有和自己對話,現(xiàn)在的活法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嗎?
我想,我們偶爾也需要“出走”一次,去尋找真正的自己。去追尋內(nèi)心的聲音,嘗試一次為信念而執(zhí)著行走。
一本好的小說,能夠吸引讀者閱讀的欲望,能夠引起讀者的深思,能夠讓人期待不同的生活,產(chǎn)生與以往不同的想法!兑粋人的朝圣》便是這樣的一本書。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4
87天,627英里,一個退休老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決定出發(fā),以其精神力量挽救生命垂危的老友,隨即克服大量難以想象的困難徒步穿越英格蘭,以其執(zhí)著和勇氣將不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用實際行動塑造了一段傳奇。然而,當(dāng)我們跟隨《一個人的朝圣》的作者蕾秋喬伊斯的筆觸,拋開紛雜與浮華,一步步揭開明亮的光環(huán)下所隱藏的真相時,卻漸漸發(fā)現(xiàn)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不僅僅是普通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甚至,按當(dāng)下的流行說法,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位loser,木訥寡言的他不過是憑著一份最單純的初衷,以最為質(zhì)樸的方式在回報一份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良善與歉疚。
人生如同一個錯綜復(fù)雜的迷宮,每個岔口的不同選擇都指向千差萬別的結(jié)果。《一個人的朝圣》的主人公是一個年過六十的退休老人哈羅德弗萊,他的一生沒有任何閃光點,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干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既無升遷,連最后的告別儀式都沒有,和妻子疏離,退休后更是循規(guī)蹈矩,每天重復(fù)一樣的生活,走的最遠的路就是門口到車里。這樣的一個人,受了加油站女孩的一句關(guān)于信仰的話的刺激,開啟了他的627英里的旅程,更是一段內(nèi)心的旅程。
其實,追究他出發(fā)的動機,你會覺得,哈羅德的一生都是在封閉自己的感情,他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都壓抑在自己的'心底。母親的出走,父親酗酒,兒子的死去,和妻子的疏離,他的木訥和收攏,讓自己的一生都平淡甚至失敗。唯有一次就是和莫琳相識的那一晚,也是他做的最成功的選擇。封閉太久的感情在收到奎妮的信后,轟然倒塌,他焦灼不安,奎妮是唯一一個朋友,但單薄的文字無法表述他內(nèi)心的澎湃,于是在這個時候——也許是加油站女孩隨意說出的安慰之詞,也許是突如其來的死亡穿透了他的壁壘,哈羅德決定徒步去看自己的朋友,用如此堅定的信念換來奎妮一絲求生的希望。
627英里,不僅是用腳邁過的距離,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用心靈和回憶丈量的旅程,是真正的人生之旅。也許是當(dāng)身體放歸大自然時,心靈更容易找到最本真的記憶,更容易從逝去的歲月中尋回隱匿的自我,那些蟄伏的思緒漸漸奔涌,那顆早已日漸麻木的心也開始悸動。也許是因為擴大的視角、開放的交流容易讓人在接受和思辨中學(xué)到更多。旅途中的哈羅德不僅漸漸讀懂了人生,學(xué)到了只追求最珍貴的親情、愛情、友誼,而放棄其他一切外物,更學(xué)會了接納自己,從而感悟到要直面人生,了解它的本質(zhì),一些不能接受和理解的東西要學(xué)會理解并漸漸放棄。也正是因為自己對過去的痛苦和遺憾,不肯放手,造就了他的痛苦。
走到最后的時候,哈羅德還是很痛苦,他一開始篤定的相信只要他一直走,奎妮就會活下去。可實際上并非這樣,奎妮即將死去的事實擺在那里,他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沒有他,一切都是照舊,盡管他努力過,依然無法改變結(jié)局,他的這次旅程似乎也沒了意義。不過在莫琳的陪伴下他漸漸釋然,因為一切確實有所不同了。如果說旅程改變了什么,那不是事情的結(jié)局,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終于能自然的接受命運給予的一切,不再糾結(jié)于內(nèi)心的痛苦,甚至讓負罪感毀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而是學(xué)會了珍視他人和卑微的自己,去接納,去愛,更要去放下。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5
很久之前看過藏民因為心中信仰,一路跪拜至神山,由此對朝圣略有概念,同時也感慨與敬佩心中信仰的無窮力量。閑暇時刻也曾暢想,有機會一定親身感受下朝圣路上的人與物!
一直以為只有心中有信仰才能支撐人完成整個朝圣過程,直到看到這本《一個人的朝圣》。這本書的作者是英國作家蕾秋·喬伊斯,于20xx年首次出版。主人公哈羅德·弗萊是一個沒有任何信仰的60多歲老人,因為二十年前曾共事的朋友奎妮·軒尼斯的一封信,由此踏上了名為拯救奎妮的征途。誰也沒有想到,因為這個臨時的決定,徹底改變了哈羅德和妻子莫琳已經(jīng)降為冰點的夫妻關(guān)系,挽救了兩人之間丟失二十年的親密感情。也因為這次旅途,哈羅德終于學(xué)會表達自己對兒子戴維深沉的父愛,雖然已經(jīng)來不及,但哈羅德終于寬恕了自己,解救了自己的身心。
最初,只是想要將給奎妮的`回信送到郵筒,想到曾為他背鍋,彼時無比理解他的奎妮,此時卻正忍受著病痛折磨,自己除了回復(fù)幾句不疼不癢的話語做不了任何事情,我想哈羅德是難過的,所以他才會過了一個又一個的郵筒卻無法投出那封回信。直到聽到加油站女孩關(guān)于信仰,關(guān)于救贖的故事,他終于下定決心:他要救奎妮——通過走路的方式。促使哈羅德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除了加油站女孩的故事,應(yīng)該還是此時毫無溝通交流,甚至分房而睡的妻子。二十年前因為戴維的死,哈羅德與妻子莫琳的內(nèi)心至今沒有得到寬慰,妻子覺得一切都是哈羅德的問題,她寧愿對著戴維空空的房間對著空氣講話,也不愿意坐下來跟哈羅德好好溝通。哈羅德一樣,他深信是因為自己才導(dǎo)致了兒子的死亡,他的內(nèi)心一樣受著煎熬。
而奎妮,她知道戴維,他也理解哈羅德,哈羅德踏上的不僅僅是拯救奎妮·軒尼斯的征途,更是救贖自己的路程。整個過程中,哈羅德不斷想起自己的父親,母親,兒子戴維及妻子莫琳。父愛,母愛的缺失,讓哈羅德一直沒學(xué)會如何對兒子正確的表露自己對他的愛。也正是因此,這成了自己與莫琳之間橫亙的深壑,他們再不會像從前一樣,親密的依偎,甜蜜的共食,仿佛成了陌生人一般。
整個過程中,由最初的一個人,到一群人,再到最后的一個人,哈羅德由最初的無法堅定,到堅定無比的繼續(xù)上路,再到最后的持續(xù)否定自己的想法,哈羅德一步一步救贖了自己。而妻子莫琳,由最開始的憤怒,無法理解,發(fā)展到開始恐慌,再到最后的支持,愧疚,真正意識到自己其實一直愛著哈羅德,并慢慢放下了戴維,從內(nèi)心理解了哈羅德,寬慰了自己因為戴維的去世,一直緊閉憤怒的靈魂。整個旅程中,遇到的人和物,都是必不可少的,不斷的釋放內(nèi)心的矛盾,把自己對兒子的愛轉(zhuǎn)化為不斷的回憶,不斷的自我檢討,終于,在旅程結(jié)束的時候,身心均得到了釋放!
不得不說,文中哈羅德因為想到兒子后的不斷落淚,感人至深。父愛如山般可以依賴,依靠,可惜戴維卻一直無法體會!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6
哈羅德,六十歲,有一天收到了二十年未見面的老朋友的一封信。老友得了癌癥,寫信告別。哈羅德寄了短短的回信,決定走路去看她。他信仰一個信念:只要他走,她就能活下來。87天,627英里,從西南到東北,縱穿英格蘭。
遇見加油站女孩,女孩說,一定要有信念,有了它什么事都能做成。年老的哈羅德仿佛被賦予了滿身的力量,他感受到自己從未有過的堅毅和篤定,他感激女孩提醒他關(guān)于信仰的意義,即使他還不確定信仰的所指,雖然女孩所說的信仰根本就無所指。
遇見遠足的男人,他詬病哈羅德的鞋子,哈羅德的襪子,驚訝于這個沒有指南針,沒有帽子,沒有手套,沒有頭燈,沒有電池的人要走路去遠方。他說,沒做好準備就上路的死亡率可比其他事情都高。
遇見所謂的伙伴,他們也要做朝圣者,可是他們爭執(zhí),他們努力勸說他人,他們看重曝光度。哈羅德想離開,卻選擇了遷就。他們終究拋棄了朝圣者,去做“朝圣者”。哈羅德找回了原有的輕松,到底是誰拋棄了誰?
這一路的丈量,是對信念的堅守,亦是一生的重新來過。
我們何曾沒有遇到過“加油站女孩”。當(dāng)初準備研究生考試時,四處搜找信息,過來人的一句鼓勵便興奮激動,那是亟需鼓舞的時刻。『髞韺e人不過隨口的鼓勵卻換來感激,才理解當(dāng)初自己對人的千恩萬謝于對方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就是那么一句鼓勵給予泥濘中的人怎樣的力量啊!
誰不曾受過指指點點:“你的搭配很別扭”,“你這本書沒什么價值”,“你考的這個證書沒什么含金量”,“你沒必要花錢去那樣的景點”……我們時常會因為沒有準備好恰當(dāng)?shù)摹靶印被蛘呙频摹耙m子”而感到的尷尬?墒巧儆腥藛栁覀冞x擇的原因,關(guān)注我們選擇的意義。即使沒有帶來“效益”,誰知道我們在做這樣的選擇之時經(jīng)歷過怎么樣的斟酌,即便這樣的選擇有很高的“死亡率”,可是我們曾經(jīng)摸索過。
人生是很長的路,有人擦肩,有人陪伴?墒墙K點的意義只有自己知道,不要責(zé)怪伙伴們的吵鬧和離去,他們有選擇陪伴誰的權(quán)利,有人相伴是福。就像喜歡一個人的晨跑,隨時停下,隨時加速,可以看風(fēng)景,可以想心事。周國平說,在一次長途旅行中,最好是有一位稱心的旅伴,其次好是沒有旅伴,最壞是有一個不稱心的旅伴。有稱心的旅伴最好,沒有,那就一個人好了。
哈羅德邊走邊回想過往的生命,對父愛母愛的渴望,對兒子的遺憾,……哈羅德的離開也給了莫琳時間和空間。她找回了對最愛的人的愛。我們何嘗不需要時間和空間反思。時常將最真實的'情緒發(fā)泄給最愛的人,我們總以為愛是盔甲可以阻擋所有傷害的侵襲,可是忽略了來自愛的人的傷害也有害。溫柔的愛我們最親近的人,就像對陌生人一樣善良。因為在最難繼續(xù)下去的時候,是最愛的“莫琳”給了哈羅德堅持的力量和勇氣。
今天很巧合聽了韓寒處女作電影《后會無期》的主題曲《平凡之路》:“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你被給過什么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你被奪走什么向前走就這么走就算會錯過什么向前走就這么走……”
一個人的朝圣,向前走,就這么走……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7
每個人的人生中,總有那么一次改變,或大或小,這改變的過程或快或慢。這改變不知不覺就扭轉(zhuǎn)了人生的軌跡。哈羅德,一位內(nèi)斂的、與自己的妻子有著幾十年隔閡的平凡老人,因為一封得了癌癥的老朋友的信,他毅然決定步行去老朋友所在的城市,而且固執(zhí)地認為這樣徒步橫穿英格蘭,定能挽救老朋友的生命。于是,扭轉(zhuǎn)哈羅德人生的一段旅程,就這樣開始了……
徒步由英格蘭的南端,跨越至英格蘭北端的貝里克郡,這可是一件破天荒的新鮮事,所以必有一天會被他人所知曉,所宣揚,并引來眾多的支持者。于是,哈羅德的整個行程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他被英格蘭民眾知曉前,一部分是他被英格蘭民眾知曉后。
在旅程的第一個階段,哈羅德還是很內(nèi)斂的,他十分害怕成為眾人的焦點。正如作者所寫:“從小,他就習(xí)慣像影子樣悄聲無息的生活,他內(nèi)向有些自卑,但又十分有禮貌!边@一階段,他在一路上遇見了形形色色的人,有給予哈羅德信念與希望,激發(fā)他徒步旅行念頭的加油站女孩;有當(dāng)哈羅德這棵樹在狂風(fēng)中搖擺時,幫他穩(wěn)住根基、增強信心的灰衣女士、商人等;有表面衣著光鮮、舉止端莊,但內(nèi)心卻背著不為人知的沉重包袱,每天還要裝出正常的樣子來顯示自己的出身的紳士;還有那位表面粗魯實際溫柔善良,十分佩服也由衷贊賞哈羅德的外科醫(yī)生……
哈羅德的這段旅程,不僅僅是一段普通的旅程,而是一段彌補他的過錯,消除他與妻子隔閡的旅程,是一段心靈的歷程,是自我發(fā)現(xiàn)的過程。在這段旅程中,他回憶自己、兒子、妻子、父親、母親與老朋友奎妮的過去,悟出人生、愛、信念、日常與萬物的真諦。他遇上各種各樣的人,聆聽、感受、求助、訴說,在與每個人的相處里,在每個人的經(jīng)歷與故事里,懂得、感受、領(lǐng)悟。他在這一段旅程中,既可以與遇見的各種人交談,也可以有自己獨處的時光,他自由自在,回憶過往,領(lǐng)悟人生。
第二個階段,他的故事被全國上下所知曉,他成了“名人”,各種追隨者、仰慕者一擁而上。這使他失去了自由。他在這個階段遇見的人,再也沒有以前遇見的`人那么簡單而樸實。雖然以前遇見的人有反對他的、嘲諷他的,但是人們心中并無虛偽與欺騙。哈羅德徒步旅行的消息一傳出,各大媒體紛紛爭相報道,在奎妮所在的醫(yī)院豎起歡迎的牌子。后來哈羅德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違背了開始時自己心中的所想,所以他逃離了群眾,再次一人前行。
哈羅德并不是一直堅定不移,他曾多次動搖,認為自己這個念頭是荒謬的,然而每次都會有人為他撐住信念,他自己也努力爬起來,去實現(xiàn)這個夢想。這一路上,哈羅德的妻子在背后一直默默地支持與關(guān)心哈羅德,他們的鄰居一直幫助著他們。
合上書本,朝圣路上的人情世故、冷暖關(guān)愛,一幕幕浮現(xiàn)于我的眼前。最令我感動的不是哈羅德一路上的默默堅持,而是個個陌生人與哈羅德的相處。原來,人與人之間并不是那么冷漠,那么生疏。這一次旅程,讓哈羅德重新審視人生,感悟人生,更好地與他愛的人、愛他的人生活下去。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8
有沒有突然的一瞬間,想要去做一件事情,僅僅憑著“我相信”三個字,并且想一直堅持,沒有三分鐘熱度、沒有虎頭蛇尾、甚至不了了之。書里的主人公做到了,他臨時決定,毫無準備的走上了屬于自己的朝圣之路。
哈羅德·弗萊,六十歲,在釀酒廠干了四十年銷售代表,沒有升遷,既無朋友,也無敵人,退休時公司甚至連歡送會都沒開。他跟妻子住在英國的鄉(xiāng)間,生活平靜,夫妻疏離,日復(fù)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來自二十年未見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癥,寫信告別。震驚、悲痛之下,哈羅德寫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經(jīng)過一個又一個郵筒,越走越遠,最后,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橫跨整個英格蘭。87天,627英里,只憑一個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會活下去!這是哈羅德千里跋涉的故事。從他腳步邁開的那一刻起,與他六百多英里旅程并行的,是他穿越時光隧道的另一場旅行。
一個60多歲的老人,穿著不合時宜的一雙帆船鞋,徒步從英國的最南邊走到了最北邊,在一步一步的行進中他開始回想和思考。為了一個老朋友,他希望通過自己虔誠且身體力行的方式,鼓勵朋友戰(zhàn)勝病魔。在堅韌不拔的過程中他回顧了自己的一生,那些密密麻麻的記憶重新回到腦海里,不停地咀嚼著,回味著,用精神力量鼓勵朋友的同時,也完成了自我的心靈救贖。
在他的心里有著失去的痛,有著無言的壓抑,還有著得過且過的倦。跟妻子過著毫無生氣的生活并不是他想要的,但又無力改變,幾十年的婚姻家庭經(jīng)歷太多,積怨難返。當(dāng)他得知曾經(jīng)幫助過他的老友即將離世,僅僅用幾行短字給予回復(fù),不是他想要的,這一次他不想對這蒼白無力的生活妥協(xié),他想要為這個老友做些什么,當(dāng)他走過一個又一個郵筒,在路人的點撥下,他選擇了走路到老友所在的地方去看她。
那是一條漫長且久遠的路,也是一段漫長的心路歷程。索性他的身體足以堅持遠足,只是腳上磨出了許多水泡,但他并不在意,只是祈禱朋友能夠等到他。一路上他遇到了各種各樣的人,各式各樣的問題,在這條通往心靈的道路上,記憶總是占據(jù)他的頭腦,童年、少年、戀愛、婚姻、孩子等,幾乎把這一生所經(jīng)歷的悲歡離合都想了個遍。
最終他見到了老友,他預(yù)想了許多見面時的場景,但是現(xiàn)實并不是他所意料的`那樣,沒有春暖花開的明媚,只有憂傷。妻子趕去目的地見他,坐在海邊他伏在妻子身上哭得很傷心,這一次他勇敢表達了內(nèi)心,夫妻倆一起走在沙灘上,像極了年輕時候的模樣......
人,大多時候是迷惘的,迷迷糊糊中會犯錯,做一些讓身邊的人不開心的事,這些無心的錯事和遺憾像枷鎖,像有毒的藤蔓一樣纏繞住我們的靈魂,時時讓我們內(nèi)疚自責(zé)。但,我們都只是最普通的人,是宇宙萬物里的一粒塵埃而已,犯了錯及時改正和彌補就好,而不是深陷其中期期艾艾,要真誠的放下心中的石頭,原諒自己,然后身心輕盈的繼續(xù)走完剩下的人生。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9
通勤路上看了一本《一個人的朝圣》,讀后匯總些文字,也是對這本書的回顧。
本書主人公哈羅德,始終過著重復(fù)的人生。在某一天,由于一封信,卻使他的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了一個念頭——他邁開艱難的腳步,強忍住關(guān)節(jié)的疼痛,徒步很多天,橫跨英格蘭,完成了在絕大多數(shù)人看來根本就無法完成的朝圣之旅。
心中有方向,自己最初的目標會變得清晰可見
有了目標,自己只需向這個方向努力,就有了前進的動力。
獨行,微小的細節(jié),也會勾起無數(shù)回憶,獲得反思與覺醒
一路走來,一路思考:
當(dāng)你敞開心靈,開始關(guān)注身邊各式各樣的人的時候,就會感受到生活的不同色彩。生活在世上,如果你感到不幸與無助,不妨試著走出去,看看外邊的世界,你就會發(fā)現(xiàn)每個人都有形形色色的不如意。生活總會讓你不是在解決問題,就是在解決問題的路上。
因為熟悉現(xiàn)在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活方式,需要改變時,就會缺乏對未知探索的勇氣。這個時候可以跳出這個圈,以旁觀者來看待自己的遇到的事情,避免當(dāng)局者迷。
想要改變,最核心的是自己有改變的勇氣和動力。
由于沉沒成本,但是已付出的變成損失。其實男人重在果敢、決斷,生活的本質(zhì)在于經(jīng)歷,嘗試沒有嘗試過的事情,經(jīng)歷沒有經(jīng)歷過的旅程。
不能因為懼怕改變,就變成溫水里漸漸煮著的青蛙。在某個環(huán)境中覺得安逸,不想離去,隨著水溫上升,會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所在的環(huán)境是水生火熱的,但此時在沒有離開的實力以及勇氣!
這本書也給自己不一樣的啟發(fā):
一、職業(yè)觀
當(dāng)讀到在一家公司呆了幾十年,退休后沒有一場歡送會,職場上也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時,感覺到的是深深的震撼。!最近也別喜歡一句話“你所見即真我,不阿諛奉承,不見風(fēng)使舵”。踐行這句話時,必不可免會得罪人,但是職場上是否要懼怕得罪人呢?
自己七八年的職業(yè)時間,也遇到過爛人,而且是那種不可理喻的爛。起初自己也在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錯了,讓其不高興。后來釋然了,沒必要要求每個人都喜歡你,做好自己分內(nèi)的事情,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多伸出手幫助他人就行。至于那些帶給自己不便的爛人,不選擇原諒,也不會記恨,只是她是誰?(忘記就好)
二、好的家庭關(guān)系,是一切幸福的根源
自己奮力工作的目的就是不虧于身后的家庭,而好的家庭關(guān)系又是自己奮力拼搏源源不斷的動力。會在顧著自己身體的前提下,不懼挑戰(zhàn),勇于嘗試新的機會。
多體諒身邊人,因為男性思維方式是奔著解決事情去的,而女性更多是尋求理解,尋求感同身受。作為一個傾聽者即可,除非男性是思想大師,對方也信任你的建議。要不就還是多用兩個耳朵聽。
三、怎樣是一個合格的父親角色?
是否有了娃娃后,男性就是一個合格的父親?是否應(yīng)該有一門課程來教育成年后的男性,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
我想答案是需要的。很多時候男性心智成熟較晚,自己還是一個娃娃時,突然轉(zhuǎn)換角色,會適應(yīng)不了。也會自然而然仿效從小教養(yǎng)自己的父輩們方法,但時代變遷,方法是否通用?這種事又容不得拖延,只能多看多總結(jié),帶入自己的思考踐行。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0
一封信,一個老人,627里,步行87天,一個人的朝圣。
老人的名字叫哈羅德。弗萊,在干了40多年的酒廠里剛退休不久。四月中旬再平凡不過的一個早晨,他收到了一封信。信是從貝里克一家療養(yǎng)院寄來的。內(nèi)容是打印出來的,因為寫信人已到了癌癥晚期。她叫奎妮。軒尼斯,是哈羅德二十年前的朋友也是曾經(jīng)的同事。她寫信向哈羅德告別。哈羅德很吃驚這個不幸的消息。他一直都不是善于表達的人,也沒什么親人和朋友。但當(dāng)他看完信后,內(nèi)心卻無法平靜。
哈羅德一直都不明白奎妮在二十年前為什么沒有告別就突然失蹤了。沒有任何人知道她的消息。他覺得在回信中無論寫什么都難以表達他的心情和遺憾。因為他一直都不是一個善于表達的人。
回信還是寫好了。第二天早上他告訴妻子莫琳去一趟郵局,他答應(yīng)妻子早些回來。
很奇怪,經(jīng)過第一個郵筒他把信投進郵箱的手猶豫了,于是他繼續(xù)往向走。他做了一輩子想都不敢想的決定,他要步行去貝里克。他打電話給療養(yǎng)院,讓護士轉(zhuǎn)告奎妮他的這個決定,并且讓奎妮一定要等他。他要救她。他要以這種方式救她。他相信她一定會等他。于是一個人的"朝圣"從此開始了……
一個老人,他堅持不搭乘任何交通工具,而且沒有任何徒步旅行的裝備和經(jīng)驗。但是他有自己的信念,他認為這樣就可以救奎妮。
想像不到的過程與結(jié)果,又是完全讓人暖心的結(jié)局。從病痛,糾結(jié),懷疑到支持,贊同,幫助,再到回憶過去,思考生活,解除誤會。在這87天里,改變了一個人,也改變了一些人對事情的看法。在一個人的"朝圣"中,他解開了與妻子之間的誤會,也得知了奎妮失蹤的真正原因。
對于故事我今天只想寫這些,不知道以后的自己是否還會記得里面的內(nèi)容。那如果你還有興趣,就親自在讀一下吧,那個時候你也老了,你又會過著怎樣的生活呢?你已經(jīng)有了什么樣的人生體驗?zāi)?總之再看一遍是絕不讓你后悔的。
讀著這本小說有時候真的會讓你走進里面的.生活。生活只有一次,我們會選擇怎樣過呢?你會想過,以前的一些事,如果你選擇另一個做法也許結(jié)局就不一樣了呢?但是你又事先看不到結(jié)局,又怎么會有那么多理性去面對所有的選擇呢?我們來到這個世上注定會有一場不一樣的人生。跟著心走吧。讓心去選擇。但是,你一定要學(xué)會承受。如果你發(fā)現(xiàn)錯了的時候請不要抱怨,一定要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因為這就是人生,一個可以選擇,卻沒辦法后悔的人生;一個可以回憶,卻不能只徘徊在曾經(jīng)里的人生;一個可以展望未來,卻不可以改變過去的人生;一個現(xiàn)在活生生的你,過著實實在在生活的人生。我們所有人的兩頭都一樣,生與死,沒有人能夠改變,但是中間卻是我們自己用無數(shù)個選擇組成的過程。你說呢?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1
的確是被名字迷惑了,一直以為是份古老的名著,一個人這詞,賦予了特殊性,朝圣更是給人以偉大的感覺,把人拒絕之外了,帶著很大壓力才去讀。實際上,就是部很輕松的故事。一點喜歡,一點迷人,一點感動,一點激勵。作者是個劇作家,文筆和邏輯都很好,而帶給人的思考卻很妙。
在我的視角里,關(guān)鍵詞有:原生家庭,婚戀,友誼,親子關(guān)系,普通人,平凡生活,英國平民階層。但正如柴靜說的,大致是平凡的世界里才出真實的故事。
簡介——主人公以一封舊友的信為導(dǎo)火索,開始了從南走到北去見癌癥晚期的舊友的故事。
我覺得,為什么是一個人的朝圣,因為主人公人生到了退休年紀,前大半輩子都是屬于群居的人,如大多數(shù)人一樣,而突然萌發(fā)的不平凡的決定,也是因由退休,給了他時間和機會,安然去上路,他起初不過是一點沖動,也如大多數(shù)人一樣,是偶然間,他找到了不一樣的信念,走出了一段傳奇。
我覺得,他另一方面,不是在為Queenie而走,而是在給他自己一個時間和空間去回憶,去治愈。對于Queenie的.描述,少之又少,甚至是結(jié)尾,都只是在表面上點過去,而更多地,是他對她的理解,他印象中和她在一起的故事,這出發(fā)點都是主人公自己的。
故事的結(jié)尾,給我“海邊的曼徹斯特”的感覺,有點悲傷,也帶著溫暖。主人公是傷痕累累般到達了終點。我所說的傷痕累累,是他這一路通過回憶這一輩子的記憶來解剖自己,像外科手術(shù)刀,在切開表層后,將內(nèi)里赤裸開來地看(他無趣無味的婚姻,他和兒子的隔閡,他和自己父母的鴻溝,這一切表面都是風(fēng)平浪靜,其實大多數(shù)人一樣。);他的傷痕累累,是接受這一路的洗禮,是他把自己從一個“社會人”,需要物質(zhì)和人際,還有社交的形態(tài),改變成一個“野人”,如”肌肉纖維的撕裂重組“(他慢慢地已經(jīng)不需要我們所謂的生活必需品,日常的無用社交也變得沒有必要,他甚至不需要名聲,和陪伴,他一個人的時候,很舒適,很坦然。)
很開心他這87天627里路使他自我治愈了,Queenie也是開心的,她等到他了,實際上,無形中也幫助在他,又一次幫助了他;很開心他解脫了,”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至少,在最后,他和妻子找回了初見時候,最純粹的浪漫。看到上竟然有話題去研究,他們到底在酒吧里說的是怎么樣的一句話,能那么好笑,這,真的有必要嗎。作者都已經(jīng)描述了——“其實是最平常不過的一句話,一定是我們太快樂了,所以才覺得那么好笑!
“重新養(yǎng)育一些東西的感覺,真好”,我覺得這是作者的內(nèi)心話,也是將故事升華,讓主人公變得不平凡的一句“平凡話”。我想這本書雖然看起來這么普通,雖然中文譯名如此地不合時宜,但還是受到了很大的關(guān)注,是因為生活中的人大多都如主人公一樣平凡,一樣地過著表面妥帖,內(nèi)里各種糜爛卻不愿面對的生活,而卻少有人有主人公一樣的勇氣去“解剖人生“吧,他們依然會安然無恙地活下去,默默無聞地過完這一生,在世界里,不留痕跡。
還是要記住它的原名《TheunlikelypilgrimageofHaroldFry》。我會說是,哈羅德的朝圣。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2
有個文友推薦我看看英國劇作家蕾秋。喬伊斯的小說《一個人的朝圣》。好喜歡這個書名,找到這本書便一口氣看完了。
看之前沒對本書的梗概進行了解,害怕那樣會影響了閱讀體驗?赡芤驗闀脑颍瑢@本書的期待有些過高了,看完后略有些失落之感。
主人公是六十五歲的哈羅德·弗萊,一個在釀酒廠工作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現(xiàn)已默默退休,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妻子與他分居多年,夫妻疏離,隔閡很深。曾經(jīng)有過一個兒子,與之相處也不融洽,且早已過世多年?吹竭@樣一個孤獨無助的老人,我首先想到的就是風(fēng)雨飄搖中晚秋的殘葉,搖搖欲墜!一個極平凡極普通的老人,沒有親情溫?zé)岬淖虧,沒有友情善解的支持,只能獨自枯萎,獨自凋零,不得不讓人心酸!
他的悲劇源于他的性格,他的性格源于他的原生家庭。在沒有愛的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沒有品嘗過愛的滋味,沒有體驗過被愛的溫暖,你叫他怎能學(xué)會去愛?他沒有學(xué)會愛自己,愛別人,愛這個美妙的世界,就只好一直徘徊于自我的孤獨深淵中,苦苦掙扎著。
在他六十五歲的一天早晨,歲月的余輝快落盡山谷時,他收到了一封來自老友奎妮的`信,他們已有二十年沒見面了?莼剂税┌Y,寫信向他告別。在他悲痛震驚之余,靈魂深處的某根弦也被觸動了。他突然心生徒步過去跟老友告別的信念,他堅信:只要他走,奎妮就會活下去。
憑著這個信念,他從英國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東北,用時87天,全程627英里。路途中,他結(jié)識了一些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故事,讓他對自我對他人都有了新的認識。他還學(xué)會了與自己相處,與自然相處,通過回憶一些悲傷亦或幸福的過往,對自我進行了一番審視,通過獨自與自然的相處,融入自然后他感受到了生的力量,生命的喜悅。
最后,他終于見到了奎妮。他改變不了無情的事實,奎妮最終還是死了,臨終前的臉色卻是平靜安詳?shù),沒有絲毫的痛苦。
在這一過程中,他與妻子的內(nèi)心都發(fā)生了變化,他們之間的隔閡也消除了,都認識到了對方在自己生命中的份量,將會相依攜手走過晚年。
故事到此就結(jié)束了,平凡樸實,略顯溫馨圓滿!但我的內(nèi)心并不是平靜的,因為我知道故事還將繼續(xù),攜手的兩個老人中,總有一個走著走著就先倒下了,另一個人還要繼續(xù)孤獨地前行。
孤獨是與生俱來的,對每一個人都是如此,很多事情只能孤獨地去面對,孤獨地從虛無中走來,孤獨地看著自己一天天變老,最后孤獨地死去。誰也幫不了誰,誰也代替不了誰。
無論在同一場筵席上,同一個屋檐下,同眠與一張床上,表面的喧鬧,肉體的親密無間,只是為了麻醉自己,好讓自己在忘卻自我中也能忘卻孤獨。
好多作品都想用愛來拯救孤獨,愛真的能拯救孤獨嗎?對這個結(jié)論我是持懷疑態(tài)度的。
晨練時,看到一朵朵的月季花開得正艷,便隨手拍了幾張相鄰兩朵競相開放的照片,并配上“花開兩朵,各自燦爛”的文字發(fā)到了朋友圈。
當(dāng)時我在想:無論是自然界的植物,還是人類自身,愛只是陪伴守望,偶爾的靈魂碰撞而已,并不能拯救孤獨。也許每個生命只有踏上自己的朝圣之路,找到自我,內(nèi)心才能寧靜,才能在孤獨中盡情地綻放生命,消融孤獨!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3
平凡人見證奇跡,英雄締造奇跡。87天,627英里,一個退休老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決定出發(fā),以其精神力量挽救生命垂危的老友,隨即克服大量難以想象的困難徒步穿越英格蘭,以其執(zhí)著和勇氣將不可能變?yōu)楝F(xiàn)實,用實際行動塑造了一段傳奇。
然而,當(dāng)我們跟隨《一個人的朝圣》的作者蕾秋·喬伊斯的筆觸,拋開紛雜與浮華,一步步揭開明亮的光環(huán)下所隱藏的真相時,卻漸漸發(fā)現(xiàn)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不僅僅是普通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甚至,按當(dāng)下的流行說法,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位loser,木訥寡言的他不過是憑著一份最單純的初衷,以最為質(zhì)樸的方式在回報一份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良善與歉疚。正如那個《阿甘正傳》里的阿甘,成功是因為簡單。
終其一生,即便是在完成了627英里的徒步旅程后,哈羅德都沒有真正學(xué)會如何面對他人的無助,于是,生性善良的他就只得按捺住悲傷,別過臉去逃避現(xiàn)實,也由此在繼“沒人要的兒子”之后成為“失敗的`丈夫”和“缺位的父親”。人生如同一個錯綜復(fù)雜的迷宮,每個岔口的不同選擇都指向千差萬別的結(jié)果。在荒涼的晚景中最不經(jīng)意的回望,也能瞥見灰暗來路上與你擦肩而過的那一千萬種其他可能。
于是,那些蟄伏的思緒漸漸奔涌,那顆早已日漸麻木的心也開始悸動。正如著名詩人狄倫·托馬斯的詩句:不要溫順地走入那個良夜,老年應(yīng)當(dāng)在日暮時燃燒咆哮;怒斥,怒斥光明的消逝。在路上的哈羅德因為一個簡單的目的出發(fā),卻從萍水相逢的路人身上找尋到了自己的其他可能性,終于在花甲之年收獲了想要的人生。
627英里,不僅是用腳邁過的距離,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用心靈和回憶丈量的旅程,是真正的人生之旅。也許是當(dāng)身體放歸大自然時,心靈更容易找到最本真的記憶,更容易從逝去的歲月中尋回隱匿的自我;也許是因為擴大的視角、開放的交流容易讓人在接受和思辨中學(xué)到更多。旅途中的哈羅德不僅漸漸讀懂了人生,學(xué)到了只追求最珍貴的親情、愛情、友誼,而放棄其他一切外物,更學(xué)會了接納自己,從而感悟到“給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饋贈,既需要謙遜,也需要勇氣”。
作者以明暗交織的寫法將哈羅德的身體之旅與心靈之旅相結(jié)合,交替表現(xiàn),而當(dāng)哈羅德站在旅程的終點時,其空間上的旅行更像是作為心靈之旅的背景而存在,或者說,是心靈之旅投影到現(xiàn)實空間的一個映射。當(dāng)那個愈加自信、篤定、堅強的哈羅德重新站在妻子莫琳面前時,找回幸福的婚姻只是情理中的必然。
也許,你依然要說,《一個人的朝圣》只是虛構(gòu)的故事,627英里終究不是現(xiàn)實?墒,請記住,“虛構(gòu)的故事也有其意義”,就像加油站女孩所說的“如果我們都不趁著現(xiàn)在偶爾瘋狂一下,日子就沒什么盼頭了”。來吧,接受“不可能”,一杯執(zhí)著加幾滴瘋狂,生活會更加充實而快樂。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4
你是從什么時候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你曾為一件事情固執(zhí)的堅持過嗎?
你對你現(xiàn)在的生活滿意嗎?
我無法想象自己老了以后是什么樣的情景,也沒想過自己能活到多大歲數(shù),甚至我是一個對以后也沒什么計劃的人,我知道這樣不好,但我覺得計劃從來都趕不上變化。實習(xí)后的某一天,我突然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我們上那么多年學(xué),熬那么多夜,做那么多習(xí)題,頂著各種各樣的壓力,參加殘酷的高考,然后上大學(xué),談戀愛,分手,找工作,加班,我們這么辛苦,竟然是為了成為一個普通人。
主人公哈羅德·弗萊是個平凡甚至有些懦弱的人,在退休之后只是閑時養(yǎng)養(yǎng)花,忙時散散步,他的兒子二十多年前因為抑郁癥自殺,妻子莫琳對此受了很大的打擊,兩人的感情也日漸疏離,就是這樣沒有一點朝氣的日子。如果沒有那封信,我想哈羅德和莫琳或許就這樣,對對方帶著誤解和生疏,平淡的過完這一生。然而有一天,哈羅德收到了老朋友奎妮的一封信,信里奎妮說自己患了癌癥,或許將不久于人世,而她寫這封信,就是來和老朋友們告別的?吹竭@封信,哈羅德心里百感交集,悲痛萬分,他給奎妮寫了一封回信,打算去寄給她。
哈羅德很快看到了郵筒,但他心里猶豫不決,他不想把一封簡短甚至起不到一絲安慰作用的回信就這樣寄出去,也不想再次回家面對莫琳,于是他繼續(xù)往下一個郵箱走去......經(jīng)過了一個又一個郵筒,哈羅德始終沒有停下來,他越走越遠,他心想只要他一直這樣走下去,他的老友就能活下去。也或許他想,如果繼續(xù)走下去,或許之前的`很多事情就會改變,兒子不會離開,妻子也不會厭棄。
而莫琳還在家里等哈羅德回來,她給哈羅德的朋友打電話,發(fā)現(xiàn)哈羅德并沒有跟朋友在一起,她開始擔(dān)心起來,后來哈羅德給莫琳來了電話,說自己要走路到奎妮在的地方貝里克郡去,此時莫琳更加擔(dān)心起來。
哈羅德一路上遇到了很多人,有客店旅人,有酒保,有沒有孩子的女人,有銀發(fā)的紳士還有想成為詩人的社工等等等等,哈羅德和這些人相談甚歡,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他對人生的理解和經(jīng)歷也發(fā)生了很多變化,在趕路的過程中,他也回憶起了很多以前的事情。他們的兒子很優(yōu)秀,畢業(yè)于名牌大學(xué),是夫妻倆的驕傲,但是畢業(yè)后兒子卻開始酗酒,后來甚至患上了抑郁癥最終自殺。莫琳總埋怨哈羅德對兒子太冷漠不夠關(guān)心,但實際上哈羅德只是用自己的方式來愛兒子。在哈羅德走后,莫琳也開始對過去發(fā)生的事情進行反省,這期間兩個人對一些事情都有了新的理解,心里的隔閡慢慢的也都放下了。
哈羅德走了87天,627公里,他一個人走到了療養(yǎng)院,見到了奎妮,奎妮最終也沒有因為哈羅德的朝圣戰(zhàn)勝病魔,最終安詳?shù)仉x開了人世,而莫琳也在理解哈羅德以后找到了他,并一直鼓勵他安慰他。最后兩人又牽起了對方的手,在海灘上幸福的笑了起來。
每個人都有和這個世界對話的方式,他們也許勇敢,也許膽怯,也許善良,也許冷漠,但是他們也是在認真的對待生活,對待每一位生命中出現(xiàn)的人。我們總要給別人一點理解和耐心,讓我們足夠有勇氣一起去面對那些悲痛和訣別。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15
主人公哈羅德因為兒子得了抑郁癥自殺而亡自責(zé),喝醉后將自己公司老板重要的東西打碎,然而這一切都被自己的同事奎妮看在眼里,替哈羅德承擔(dān)了一切,而奎妮自己也因此被解雇了,之后奎妮和哈羅德就再無見面。
而因為兒子的事情,妻子莫林也因為傷心一直認為是哈羅德從來不關(guān)心兒子導(dǎo)致的,所以自這件事后,就一直和哈羅德分居,形同路人。
哈羅德的旅行就開始于奎妮給他寄來的一封信,信中說奎妮得了癌癥,剩下的時日不多了,非常想念他們的一切。這讓哈羅德回想起了之前的種種,決心要徒步走到奎妮身邊去,一開始這段旅途不被人看好,覺得是件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而時間長了,因為哈羅德見到的人越來越多,經(jīng)歷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其中也有很多幫助過哈羅德的人,這讓哈羅德對這對旅途越來越有沖勁,最終,哈羅德經(jīng)過87天,行走了627里,走到了奎妮身邊,雖然走到了之后奎妮也離世了,但哈羅德看到了她最后一眼,奎妮也因此多活了一段時間。
而哈羅德這次的徒步行走,被媒體曝光之后,覺得更像是一次朝圣,受到了很多人的崇拜和尊敬,也讓哈羅德和妻子莫林重歸于好……
突然想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哪怕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只要追求自己內(nèi)心就好,像主人公哈羅德一樣……
一個人的`朝圣更像是對于自己人生的救贖,一生中,難免會有一些讓人失望,不知所措或無法彌補的事情,但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或者能在行走中找到自己的失誤彌補自己的不足,是一件多么讓人欽佩的事情,而所有的一切他做到了,我想這就是作者想給我們呈現(xiàn)的:名利本非那么重要,只要忠于自己,忠于信念,即使不是什么偉大的事情,也愿意為之奮斗,更何況,哈羅德眼中的平凡之旅本身就不平凡。
我想,萬事開頭難,做出這個決定難,開始這個旅行難,完成整個旅行更難,所以,朝圣的意義就在于,一個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別人不一定做得到,讀后感但你做到了,就是對自己做好的交代,也許中途會有阻礙,不管是外力,還是來自自己內(nèi)心的掙扎,只要我們都挺過去了,那就是一件偉大的事情,我想,我們自己缺少的,就是一個決定,一個信念,一個開始以及一個完完整的結(jié)局。
決定不分大小,只要是我們認為正確的,積極的,我想,我們可以;信念是讓我們生活更有意義的精神支柱,我們每個人都必須要有,我想,我們可以;開始起于一點一滴,任何事情的開始都是一個不錯的決定,只要忠于內(nèi)心,我想,我們可以;結(jié)局不論好壞,沒有對錯,只要是向上的,即使失敗了,我們只忠于過程,我想,我們可以。
沒有人生來完美,追求完美的人也注定是失敗的,所以我認為每個人都缺少一次忠于自己的旅行,這個旅行,可以是自己內(nèi)心之中一個小確幸,也可以是一個偉大的計劃,但這不是一次比賽,不爭輸贏,我們可能都開始于此時此刻,不論先后,只要路上有你,終點有你的名字,就是屬于自己的朝圣。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01-09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11-07
一個人的朝圣心得體會范文11-01
《一個人的朝圣》讀后感錦集15篇03-25
《一個人的朝圣》讀書心得體會02-10
《各自的朝圣路》經(jīng)典語錄09-14
《一個人的村莊》讀后感12-16
只有一個人生讀后感06-14
大一個人總結(jié)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