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在靈性高效的教育路上聽課體會
聽體會:前行在靈性、高效的教育路上
海安縣曲塘鎮(zhèn)中心小學王曉艷
月0日,上完第一節(jié),我便一路飛奔至車站,搭上開往南通的班車,直奔目的地——通師二附。雖然天空陰沉沉地,卻趕不去我心中的那股興奮勁兒,因為我將親眼看到教育精英們的教學展示,親身經歷一次難忘的精神之旅。
就這樣,帶著這份期待與興奮,我與同去的周老師緊趕慢趕總算在1點之前趕到了報到地點——通師二附的體藝宮。拿了活動材料之后,我倆便找了一個滿意的座位安置下。打開手中的活動材料,我知道這次展示的都是低年級的語!而我一直從事的都是高年級的語教學,一份“失落”不免襲上心頭,算了,既之,則安之!就這樣,我“陰差陽錯”地一連聽了六節(jié)低年級的語。
聽之后,我的失落蕩然無存,留在我心中的只有“震撼”。我震撼于六位老師高超的教學技藝,震撼于通師二附學生精彩的堂發(fā)言。她們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靈,讓我感受到原我們的語堂可以上得如此地靈動、妙趣而有富有勃勃的生機。
這次活動的主題是“夯實基礎,打造高效堂”,我認為吳建英、楊金萍、孫建英等六位老師的語堂都很好地踐行了這一“高效”的主題。
一、培養(yǎng)習慣,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礎
俗話說:習慣決定命運!我認為,低年級的語教學除了給予孩子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因為那將影響孩子的一生。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我們有責任對孩子的一生負責,我們要有大教育的觀點,不是為了分數而教,而是為了孩子美好的未而教。而且目前,我們教育者著力培養(yǎng)的正是孩子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它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交往習慣三大板塊。這三大板塊在六位老師的語堂上也有所體現,如徐萍老師的《學會做客》不僅教會了孩子如何做一個深受大家歡迎的小客人,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孩子應有的生活習慣和交往習慣;楊金萍老師在教學成語“舐犢之愛”時,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的方法去認識陌生的“舐”、“犢”二字,這樣的做法不僅復習了部首查字法,培養(yǎng)了孩子查字典的能力,而且養(yǎng)成了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請教無聲老師的學習習慣;瞿聰聰老師在引導孩子說“這是一只怎樣的兔子?它是什么樣子?”的時候,一直引導孩子們要按照一定的順序,抓住特點說,這就培養(yǎng)了孩子按順序說話、說完整話的說話習慣,也為孩子升入高一級學寫作而打下了基礎;吳建英校長在引導孩子們去字典爺爺那兒找“礻”和“衤”的字時,面對孩子們還沒聽清老師的要求就急于去做的情景,這樣說道:“現在不動,聽清老師的要求再行動!焙喓唵螁蔚囊痪湓拝s培養(yǎng)了孩子們做任何事都要聽清要求再去做的習慣。另外,吳建英、張杰、楊金萍、孫建英四位老師都特別注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認字、寫字的習慣。
二、創(chuàng)設情境,打造富有磁性的語堂
中央教科所朱小曼博士說過:“今天,情境已成為我們時代的話語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生活就是情境性的,生活是處在情境中的,離開了情境,很難理解和運用知識!
低年級的孩子生性活潑好動,要讓他們喜歡上那“枯燥乏味”的方塊字,就必須重視孩子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我們教者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形成孩子學習的磁場,從而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去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這一磁場的創(chuàng)設在六位老師的堂上都產生了強大的學習引力。例如,張杰老師通過孩子喜歡玩的魔方讓孩子學習生字,孩子們一個個熱情高漲;孫建英老師在鞏固詞語的時候,將詞寶寶們設計成了一閃而過的淘氣包娃娃,學生興趣盎然,緊緊地抓住機會“喚”詞兒;吳建英校長前創(chuàng)設的'一個猜字謎的情境,讓孩子們領略了方塊字的奇妙,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學習方塊字的興趣;徐萍老師的口語交際始終給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生活的情境,,讓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中學會了做客的一些基本禮儀,懂得了做客的時候要認真傾聽長輩們的意見,與長輩們交談的時候要注意自然大方,有禮貌;楊金萍老師則是再現了孩子們與親人生活的情境,引導孩子們在真實的情境中理解了成語“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三、突出自主,打造靈性高效的語堂
《語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教學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國家督學成尚榮也說過:“兒童是自由者、探索者、游戲者……”所以我們絕不能在堂上忽視兒童的主體性,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運用教學策略讓不同程度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學習效果。
吳建英校長在引導孩子們初步認識了“!弊种,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我們什么時候也給什么人送去過祝福呢?”親切的話語讓孩子們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給孩子們營造了一個自主表達的氛圍,同時,也在孩子們的大腦中、心中深深地烙下了一個大大的“!弊謨。
在引導孩子們記住“裙”、“褲”、“衫”、“襯”字之后,吳校長順勢一導,安排了一個自主學習生字的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去字典爺爺那兒找一找?guī)в小办辍焙汀榜隆钡淖謨,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完全全交到了孩子們的手中,孩子們在教師的微微點撥之下,豁然開朗:原認字兒也可以自己認。末,吳校長再一次暗示孩子們學習認字兒不僅可以向字典爺爺請教,也可以到生活中去認字兒,并且讓孩子們自主表達出了學習漢字兒的新感受。吳校長的這一舉動不僅拓寬了語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也為孩子們高效地學習語提供了學習的渠道,可謂一舉多得呀!
兩天的行程雖然奔波得很累,但是收獲頗豐,受益匪淺,為我今后的追尋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打造富有磁性、充滿靈性、扎實高效的語堂。
【前行在靈性高效的教育路上聽課體會】相關文章:
教師聽課心得體會09-30
員工聽課心得體會08-22
高效課堂心得體會08-04
道德與法治聽課心得體會08-17
數學的高效課堂心得體會08-31
幼兒園聽課心得體會08-16
同課異構聽課心得體會08-08
高效課堂學習心得體會09-19
數學高效課堂心得體會15篇09-20
語文教師聽課心得體會15篇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