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雙減政策下的家校合作培訓心得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jīng)驗。但是心得體會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雙減政策下的家校合作培訓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雙減政策下的家校合作培訓心得1
要教育好一個學生,不能只靠班主任一個人,要調動一切可調動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學校領導、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及同學等都是直接參與轉化學生工作的相關人員。要形成一種“包圍”的教育環(huán)境,學生家長的力量是最為重要的。班主任一定要把與家長的聯(lián)系、溝通當作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來做。因此,建立良好的家校聯(lián)系制度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之一。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在加強家校聯(lián)系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與大家共享。
一、建立長效家訪制度
班主任如果不習慣主動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只是在學生出了問題時才會想到家長,長此以往會導致很多不良后果。其一可能會導致一些家長一接到班主任電話或是約見通知,就會本能地擔心,以為孩子一定在學校闖了禍,見面時,心理總是忐忑不安,處在這種心理狀態(tài)下的家長,很難與班主任進行深入的交流和溝通。其二聯(lián)系溝通的范圍只限于那些常犯錯誤的學生的家長,這種聯(lián)系隨意性大,家長大多缺乏足夠的思想準備,面對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常常情緒激動,采取簡單粗暴的教育方法。
我的'做法是利用寒暑假與周末時間一學期至少到每個學生家中家訪一次。與家長交流的話題很多,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興趣愛好、與人相處、思想動向等。家訪,不僅僅是與家長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與學生的溝通,平日班主任與學生都是在學校里接觸,突然改變了環(huán)境,學生的心理感覺與在校時完全不同。班主任也可以換一種身份、換一種語氣與學生交流,也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家訪活動的效果,可能比找學生談話要好很多倍。
二、電話互訪
班主任還要建立一本家校聯(lián)系通訊錄,以備不時之需,F(xiàn)代社會,大多數(shù)家長事物繁忙,如果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必須保持電話聯(lián)系。很多家長由于工作的原因,再加上孩子住校,與自己的孩子見面機會很少,有些學生甚至一年才見到父母一兩次。所以,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和思想動態(tài),有些家長無從知曉。而班主任與家長的電話聯(lián)系是家長掌握自己孩子的一個重要紐帶。如我們班曾有一位成績不錯的學生,在家長眼里一直是個“乖寶寶”,所以父母對他很放心。沒想到這個學期他迷戀上了電子游戲機,精神萎靡不振,成績直線下降。我及時通知了家長,家長馬上從外地趕回,幫忙教育、監(jiān)督,學生總算回到原來的樣子。
三、充分利用家長會與家長接待日
一學年一次的家長會必不可少,家長會上,班主任除了告訴家長成績之外,還可以總結學生一學期的德育情況。家長會雖好,但間隔時間較長,所以可設立若干家長接待日。具體操作是:班主任根據(jù)自己的工作實際,以周為單位,確定家長接待日的具體時間、地點;在第一次家長會上,將家長分成若干個小組,以每個接待日接待一個小組計,定出一學期家長接待日的時間表,家長人手一份;要求家長按時間表到學校與班主任見面,交流孩子的情況。每個家長接待日上,班主任要認真?zhèn)浜煤图议L交流的內容,一定要讓每個家長都能有所收獲,只有這樣,家長才會堅持到會,并認真對待與班主任的溝通交流。
四、讓家長參與主題班會課
雖然每個家長都覺得對自己的孩子比較熟悉,但有時并未真正了解他。有時候想去了解,孩子又不一定愿意開口。我們可以邀請一些家長參加班會課,在課堂上聽聽自己孩子的心聲。比如,前不久,我們舉行了“理想與立志”主題班會,邀請了一些家長參加。在這堂課上,大家暢所欲言,雄心勃勃,大談自己的志向與理想。很多家長聽了也熱血沸騰,覺得不可思議,沒想到自己的孩子還有這樣的雄心壯志。又比如,早戀是一個敏感的話題,孩子們大多不愿與家長交流這個話題,由此我想到開一堂班會課把這個話題公開化,并邀請了很多家長參加。在這堂課上,家長也是一個發(fā)言者,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向大家敞開心扉,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和班主任一起引導學生走出青春的誤區(qū)。
五、家長參與記錄學生成長手冊
每學期由學生、家長、教師共同填寫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的表現(xiàn),一個學期下來編輯成冊,期末總結,根據(jù)學生的成長軌跡分析優(yōu)缺點并做出評價。在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學生把自己每一次的階段反思和總結完整地記錄下來,然后寄給家長或在家長會上交與家長。
雙減政策下的家校合作培訓心得2
作為合陽縣城關小學家長學校的一名學員,通過參加此次家長學校,可謂受益頗多,感受非淺。我深深體會到學校對學生的重視、關心和愛護,也更深的體會到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學習過程中可謂重中之重的關鍵,F(xiàn)就自己聽課后的感受談一點體會。
一、家校合力,才能有效的培養(yǎng)好孩子。
現(xiàn)在的小孩都是獨生子女,家里全是大人;因此,她所接觸的家庭環(huán)境其實是一個成人的環(huán)境,而學校的學習環(huán)境又和家庭環(huán)境有著天壤之別。在這中間,家長和老師就承擔了橋梁作用,只有家長和老師充分的溝通,共同探討孩子教育問題,達成共識,才能全方位的`幫助孩子成長。
二、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受益終身。
習慣是人的思維定勢,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力量。正如智者所言:成功是一種習慣,失敗也是種習慣;來老師的一句話就講到與其讓孩子改掉壞習慣不如讓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我會從今天起,根據(jù)自己家庭實際盡量在那種理念的指導下進行家庭教育。從孩子的書寫習慣、做作業(yè)的習慣以及生活習慣等方面進行著手,從一些不經(jīng)意的小事中培養(yǎng)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
三、家長要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看待自己的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乖”,大多數(shù)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什么都好,受不得半點委屈。對于老師的批評有時不能正確看待。其實,老師批評孩子,正說明老師關注自己的孩子,如果我們家長、老師保持一致意見,會更有利于孩子改正缺點;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孩子的優(yōu)點,對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進步,也要給予肯定,使孩子建立起自信。同時,要淡化成績觀,注重孩子的綜合素質、各方面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四、理解、尊重孩子的選擇;信任孩子,與孩子平等相處。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就像找不到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世界上也絕對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孩子。所以,我覺得對孩子的正當要求和理由需要家長站在她的角度去分析利弊,只要是有道理的一般都應該同意。同時,這也能更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和自主能力,也能使孩子更信任你。
家長學校是溝通學校、家長和學生的好渠道,希望學校能繼續(xù)搭建家校溝通的良好方式,形成合力,共同實現(xiàn)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長。也請老師們放心,在孩子家庭教育方面我們將盡自己所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好孩子。我作為學生的家長對你們給予學生們無微不至的關懷表示感謝!
雙減政策下的家校合作培訓心得3
教育孩子需由學校、家庭和社會共同努力。而對于小學教育,學校和家庭的作用尤為重要。我的孩子上小學四年級了,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下,各方面進步很快,作為家長感到欣慰,同時也感到要教育好孩子確實是一門學問,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下面談談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體會。
1、注重發(fā)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小學階段孩子年齡小,獨立性差,對父母的依賴性強,受家庭的影響比較大,因此小學教育我認為要特別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而家庭教育,父母有責。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功能,父母要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都要為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chuàng)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應單方獨攬“大權”;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共同施加教育影響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發(fā)揮家庭的教育功能,而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功能,父母的言傳身教是關鍵。
2、加強與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溝通和聯(lián)系。
加強與學校老師的溝通與聯(lián)系非常重要,家長不能因為工作忙而不與老師聯(lián)系。多與老師聯(lián)系,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老師也可以掌握孩子在家的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施教。比如堅持每天看一看孩子作業(yè)本、并簽字,定期了解孩子在校聽課、發(fā)言、勞動等方面的情況,定期將孩子的點點進步向班主任及老師匯報等。孩子是否能健康成長,不斷進步,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缺點很重要,而主動溝通是關鍵。這兩年來,我們十分重視溝通與交流,孩子各方面進步很大,作為家長十分欣慰,非常感謝班主任和各位老師的教育。
3、注重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天性,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
不僅注重與老師的交流,而且也要重視與自己孩子的交流。只有與孩子交流,家長才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培養(yǎng)孩子誠實、自信、開朗的品格,才能把握施教的主動權、有針對性進行教育,比如通過交流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有粗心大意的毛病,我就設計一些作業(yè),其中有許多粗心大意的錯誤,故意請他當“老師”批改,反復訓練幾次,在這方面的'錯誤明顯減少了。孩子天性好玩,如何保證孩子有充裕的時間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就給他講明道理:只有把自己的事盡快做好了,才有時間玩或學別的東西。我們要求孩子吃飯、學習、休息等要有規(guī)律,幫助對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和自覺遵守集體紀律的觀念;要求孩子定時換洗衣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臟物,經(jīng)常保持清潔衛(wèi)生、按時打掃房間等,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些好習慣會影響他的一生,對他人生的發(fā)展是有益的。
4、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
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有利于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yōu)點?吹胶⒆拥囊稽c點進步,肯定他,鼓勵他,耐心引導他,平和看待他,并以實際行動支持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yōu)點發(fā)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我的孩子十分愛好打籃球,我很支持他,他也經(jīng)常和年齡大一些的孩子在一起打籃球,我也支持他、鼓勵他,他至少可以從中體會到勝利和失敗的滋味,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不講大道理,讓他親身體會一些人生哲理。凡是孩子感興趣的,哪怕對他沒有明顯幫助的事情,千萬不能輕易反對,做家長的一定要學會如何“順風扯旗”,支持和鼓勵孩子的愛好,幫助孩子全面發(fā)展。
5、尊敬老師,尊重教師意見。
我在與老師的交往中,知道老師工作的責任和辛苦。每一個老師都希望自己的學生成才。尊重老師就是尊重自己,每位家長都應尊重老師。我對孩子的老師和學校的老師都比較尊重,從來沒有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說過半個不字。因為只有家長尊重老師,自己的子女才會尊重老師。而學會尊重是孩子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
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說的不一定完全正確,也不一定全面,做的還很不夠,孩子也還有不足之處,教育孩子作為孩子的老師最有發(fā)言權。
雙減政策下的家校合作培訓心得4
望子成龍是每一位家長的愿望,要教育好孩子確實是一門學問。教育孩子需由學校、家庭共同努力。
我的孩子今年五年級,在老師的辛勤培育下,各方面都還不錯,作為家長我感到欣慰,同時也感到要想把孩子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需要家庭和學校共同努力。淺談一下我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體會。
1、由于孩子年齡小,獨立性、自覺性差,對父母的依賴性強,受家庭的影響比較大,因此我認為家庭教育不容忽視、父母都有責任。
在教育孩子上父母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只有在父母共同的教育下,才能更好的'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的言傳身教也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2、應加強與班主任及任課老師的溝通和聯(lián)系。
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現(xiàn),老師也可以掌握孩子在家的情況,及時發(fā)現(xiàn)孩子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施教。堅持每天看一看孩子作業(yè)本、并簽字,定期了解孩子在校聽課、發(fā)言、勞動等各方面的情況。我十分看重與學校老師溝通與交流。
3、注重與孩子交流,尊重孩子的天性,培養(yǎng)孩子良好習慣。
只有與孩子交流,家長才能發(fā)現(xiàn)孩子的內心世界,培養(yǎng)孩子誠實、自信、開朗、有愛心的品格,有針對性進行教育。我們要求孩子吃飯、學習、休息等要有規(guī)律,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時間觀念和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要求孩子定時換洗衣物、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經(jīng)常保持清潔衛(wèi)生、按時打掃房間、不亂花錢、不和同學攀比吃穿用等。這些好習慣會影響他的一生,對他人生的發(fā)展是有益的。
4、看到孩子的一點點進步,肯定他,鼓勵他,耐心引導他,平和看待他,并以實際行動支持他。
我的孩子十分愛好打籃球,我很支持他,讓他去體會運動中的樂趣,這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平常講一些人生道理,讓他明白一些人生哲理,樹立遠大理想,為追求美好人生而加油。凡是孩子感興趣的,不輕易反對,確實無法辦到的講明道理,讓孩子理解。
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問,我的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確。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同時深知老師的辛苦,孩子有很多不足的地方,還望老師多費心,多原諒。
雙減政策下的家校合作培訓心得5
在現(xiàn)實的教育中,我們常常聽到教師抱怨道:我們在學校里對學生進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剛使學生在思想行為上有了一點進步,但經(jīng)過周六、周日兩天或暑假、寒假的休息,就削弱或抵消了教師幾天或幾個月的教育。這都是由于家長和學生有著親子血緣關系,其天然的親子之請是無可比擬的。心理學常識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越親密,互相之間情感的感染性越強,感化作用越大;反之,則感染性越弱,感化作用越小。因此,有時家長的一句話就可能抵教師的十句話。
家庭和學校作為兒童教育過程中的兩種主要的教育力量。如果形成合力,就能互相支持和配合,強化教育作用;如果不能形成合力,則互相削弱和抵消,學校的教育作用就無法充分發(fā)揮。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過程就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笨梢娂彝⑴c教育對學校教育的效果具有極大的影響。家校合作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保障。那么,作為班主任應該如何做好家校合作工作呢?
一、轉變觀念,擔當好家校合作的角色。
在家校合作過程中,要求家長主動到學校了解孩子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并參與學校的管理。而我們在校園里所看到的'卻不是這樣。據(jù)調查,來到學校里的家長大多都是因為孩子調皮搗蛋、學習成績差或者長期不完成作業(yè),被班主任叫到學校來訓斥的。班主任以此來告誡家長對孩子進行嚴加管教。使得家長對來到學校產(chǎn)生一種畏懼感。對于家長參與學校管理,他們認為家長是在監(jiān)督、挑毛病。這種做法和想法阻礙了家校良好合作關系的建立。班主任是家校合作過程的主要人物,是學校與家庭溝通的橋梁。我們應轉變觀念,在家校合作活動中做一名策劃人、組織者和參與者。在教育問題上,與家長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合作關系。
二、創(chuàng)建良好的家校合作氣氛。
家校合作中家長主動參與是關鍵,有了家長的參與才可能稱得上合作。作為班主任首先要端正思想,不要把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感到是一種威脅,對家長提出的建議產(chǎn)生敵意。其次,要樹立自己的自信心,積極主動地接納家長作為合作伙伴。另外,還要從實際中讓家長真正介入到班級的事務活動中。在班級里,選擇一些文化層次高,熱心于教育的家長,成立班級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委員協(xié)助班主任做一些班級事務。并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把學校以及班級的目標和活動通過家長委員告知所有的家長。同時收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的意見。通過家長委員與其他家長溝通,營造一種良好的合作氣氛。
三、暢通家校交流的渠道。
家校之間坦率而又真誠的交流是良好家教合作關系的基礎。班主任與家庭之間可通過各種媒介和人際交流來傳遞信息。
1、傳送喜報。班主任可以把傳送喜報作為交流的手段,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如有趣的發(fā)言、比賽的結果、好人好事、學習成績等點滴進步,都可以一喜報的形式向家長匯報。這種形式的交流可以密切教師、學生和家長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可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2、建立班級通訊網(wǎng)絡。目前電話已經(jīng)普及家家戶戶,在班集中,可以把學生分成多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聯(lián)絡員負責把教師的要求傳達給家長,同時,家長也可以通過電話向同學或老師了解情況。形成一種互動交流。
3、建立班級網(wǎng)站。教師可以通過網(wǎng)站,根據(jù)本班的特點向家長介紹有關家庭教育知識,針對一些家庭教育問題開展討論。這中形式的交流可以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在家校合作的過程中,我們班主任要記住蘇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話:“我們和家庭作為并肩工作的兩個雕塑家,有著相同的理想觀念,并朝一個方向行動,要知道,在創(chuàng)造人的工作上,兩個雕塑家沒有相互對立的立場是極為重要的。”
【雙減政策下的家校合作培訓心得】相關文章:
雙減政策的心得11-13
雙減家校共育家長心得12-07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04-26
老師對雙減政策的心得10-20
雙減政策的心得體會05-01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05-09
雙減政策心得體會(通用)12-08
學習“雙減”政策心得體會03-29
關于雙減政策心得體會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