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 推薦度:
- 《人生的智慧》讀書心得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候,最關(guān)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人生的智慧》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 篇1
《人生的智慧》這本書從悲觀主義人生哲學(xué)出發(fā),以一種大眾世俗的角度去思考人生,提出一些耐人尋味的見解。作為唯意志主義和現(xiàn)代悲觀主義創(chuàng)始人的叔本華在德國哲學(xué)史中的地位毋庸置疑,這本書給迷茫者另一種思考人生的方式,告訴我們做一個智慧的人。
這次太倉市僑聯(lián)組織讀書活動,并贈送了此書。我花了一整天的時間,拜讀了叔本華的《人生的智慧》,真是敬佩不已。一本書或者一堂課只要有一句話能觸動我們,那就是一本好書、一堂好課了。如果把一次觸動比喻為一朵浪花,那么,在讀這本書時,你會覺得波濤洶涌,浪花翻滾!在閱讀前,下了很大決心,要求自己一定要沉下心來仔細領(lǐng)悟,因為總認為和哲學(xué)相關(guān)的書籍都是深奧、晦澀難懂。但當我翻開書時,吃了一驚,它娓娓道來,通俗易懂,且翻譯本的文筆優(yōu)美,引人入勝。里面很多觀點并不新穎,但卻分析透徹,且加以佐證,有理有據(jù),使人覺得言之有理,絕無空洞乏味之感。
前言里,介紹叔本華時,提到他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人,“從小就性格孤僻,孤傲敏感且喜怒無!保藭掷镄虚g也流露出來了。但這樣也會覺得叔本華也和我們常人一個樣,一下子拉近了距離,總的來說,本書內(nèi)容還算正面、積極向上,讀完后可以提升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喚醒藏在我們內(nèi)心的那份激情!“人們在世間有何種感受,主要在于人以什么方式來看自己所處的世界”。
中國有句古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這個道理,同樣是逛街、參觀,但每個人卻會有不同的.感受,對同一個事物也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提醒我們要注意學(xué)習(xí),不斷提升、拓展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當別人有不同意見時,不要輕易地以自己的看法去判斷對錯,而應(yīng)該順藤摸瓜,找到產(chǎn)生這個觀點的“方式”,以此提高自己;另外,要尊重別人的意見,錯和對都不是絕對的,做到“合而不同”。
“人持久不變的并不是財富而是人格”,這是亞里斯多德的名言!敖揭赘,本性難移”,由此可見,人格會伴隨我們走過一生,意義非凡!從小的方面來說,人格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事業(yè)。中國命相學(xué)上有句名言:“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真是有它的道理!從大的方面來說,一個人的人格好壞決定了他對社會是貢獻還是損害,而人格不會因為財富、學(xué)識、能力的多寡強弱而改變,相反,如果一個人的人格不健全,那么他擁有的能力越強,只會增加對社會的威脅,因此,科學(xué)是把雙刃劍,關(guān)鍵就看它掌握在誰的手里,所以我們常強調(diào)做事先要學(xué)會做人。這就像武俠小說里的大反派,他們擁有超人的能力,卻不造福人類,反而殺人如麻、貽害江湖,結(jié)果弄得天怒人怨,人人得而誅之。如果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dǎo),健全他們的人格,金庸筆下的變態(tài)殺手、江湖怪人就會大大減少。中國的教育在這方面做得工作很少,并不怎么關(guān)心孩子心理的成長、人格的培養(yǎng),而把精力放在了其他方面。和親朋好友聊天時,一旦提及他們的小孩,我都不會問學(xué)習(xí)怎么樣,也不關(guān)心他是否愛學(xué)習(xí),是否中途輟學(xué),因為在這百花齊放的社會,在學(xué)校讀書并不是唯一通向成功的路徑。相反,我往往會問他懂事不,是不是經(jīng)常思考,有沒有考慮過人生,有沒有學(xué)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而并不是一時沖動,“讀書明理”才是關(guān)鍵所在。
“人生的幸福與悲苦,關(guān)鍵不在于遭遇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要看我們要如何面對這些事情,我們自身的感受是什么樣”!拔覀兏菀椎钟鶃碜酝饨绲目嚯y,但卻很難承受自身性格缺陷所帶來的痛苦”。從古至今,流傳著許多苦中作樂的感人故事,就是這個道理。從這個角度看,當我們面對苦難、挫折時,應(yīng)該坦然、樂觀面對,因為人生本來就是由酸甜苦辣組成,缺一不可,這些我們都無法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待它們的態(tài)度。人最大敵人其實就是自己,我們應(yīng)該正視自己的缺點、不足,勇于戰(zhàn)勝自己。一個人幸不幸福,不在于他擁有多少,而在于他要求多少,知足就會常樂,叔本華也開出了幸福良方:“心地善良,思維敏銳,樂觀進取,爽朗大方,體格強健這些人自身所應(yīng)該具備的美好的品德才是獲取幸福的第一要素”。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 篇2
五月的第一個周末,正值“立夏”,恰好讀完《智慧人生》(第二輯)的最后一篇,第101集:“智慧人生”里的那些“人生智慧”。巧合的是,按照“春夏秋冬”排版的《智慧人生》也正好走到了“立夏”。與以往的讀書感受不同,這次的讀是帶著回憶,帶著欽佩,也帶著感慨完成的。
《智慧人生》是汪立夏老師所創(chuàng)建的“智慧人生”群每周“一期一慧”討論,加以調(diào)整連貫后的結(jié)集出版。作為群中一員,讀著讀著,仿佛回到了那一個個思想碰撞,妙語連珠的夜晚,一群奔忙在各行各業(yè)的人,相約在每周固定的時間,穿越身份、年齡、職業(yè)的界限,超越固定的軌道和狹窄的視角,擺脫理論硬塊和思維板結(jié),就某一主題共赴云端,各抒己見,啟智開慧。這是直擊心靈的討論,這里的人們不披掛名譽頭銜,不玩弄概念,不展示深奧,不高談闊見,不迎合奉承,更不炫耀他們非常精通的領(lǐng)域或?qū)I(yè),只是用謙恭的態(tài)度,平實的語言,真誠的文字告訴你,什么是心靈的回歸,智慧的共享。想起第六十九期“月圓總有月缺時”,討論正值20xx年9月13日中秋節(jié),主持人舒曼開篇就說“這是個美好的夜晚,時間節(jié)點上頗有儀式感,這個話題既有哲學(xué)的味道,更有生活的氣息”,并提出“缺也是圓滿的一種狀態(tài),要學(xué)會接納缺陷和不完美”;向晴填詞一首《古香慢己亥中秋》“且留歌、且留笑,風輕云淡”;江雷說“只要我們的心是圓滿的,月圓月缺就沒什么不同”;胡丹說“珍惜團聚時那一刻美好,相知相愛都是緣分!弊詈笸袅⑾睦蠋熆偨Y(jié)“月圓思月缺,是一種淡定的生活態(tài)度;月缺盼月圓,是一種生活的期待。惟其如此,是與遠方才能結(jié)合,生活方能自如,智慧人生才有可能成就。”這樣充滿哲思和情趣的文字書中隨處都是,值得讀者慢慢尋找,細細玩味。而我?guī)е貞浧纷x,帶著感悟回顧,這些文字仿佛一條向靈魂深處緩緩流淌的智慧之河,成為我們在快節(jié)奏生活中可以慢慢取用的心靈活水。
智慧人生群中的討論,我經(jīng)歷過,從入群時的忐忑,到偶爾的只言片語,再到最后的主持,身處其中,仿佛有種強大的力量,讓你放下世俗的顧慮,激勵你去思考,去參與。對于大多數(shù)群友而言,讀《智慧人生》,是從“線上”回到了“紙間”。很多人或許會和我有同樣的感慨,那就是“當時的我怎會有這樣奇妙的思考?”“這些思想的火花只有在智慧人生的群里才能迸發(fā)!”“太妙了”!再讀《智慧人生》,可以說是在舊的了解的基礎(chǔ)上,又增添了新的了解。在舊的欽佩的基礎(chǔ)上,又增添了新的欽佩。讀這樣的書,真像走進了繽紛世界,眾籌而來的話題,有時為你的焦慮打開一扇窗,如“與自己和解”“與壓力共舞”“活在當下”;有時成為你迷茫中的燈塔,如“我的人生我規(guī)劃”“家庭與成長”“慢的`智慧”;有時猶如身邊無話不談的摯友,如“2020年,一路有你”“青春王國的情與戀”“我們共同戰(zhàn)疫”。正如汪立夏老師在《序》中所言,“智慧人人享有,亦需要分享提升。于個人,可以立正知見,作深行履。于社會,閱讀中可觀世情、達共鳴”。我常想,它不但記錄了思想,同時也記錄了一個時代。一群人,一個群,互相點燃、照亮,用眼睛和心靈,觀察人生,體驗人生,分享人生,字字句句都是從一個個真誠樸實的心靈中撒出來的珠玉,閃耀著光芒。而“智慧人生”的發(fā)起者和群主汪立夏老師,用他那寬廣而不偏執(zhí)的堅持,圓潤而不躁動的話語,大氣而不耀眼的從容,不理會哄鬧的微笑,無須聲張的厚實和并不陡峭的高度,帶領(lǐng)一群人堅實地走著每一步。
如今智慧人生群的討論還在繼續(xù),正進行著“花事、書事、公事、往事......”有趣的“事系列”。每周討論仿佛是手手相遞的炬火,未必絢麗璀璨,但卻溫暖人心。我們又有了新的想法和計劃,希望有朝一日能走進高校,作公益的智慧人生系列講座,把人生這堂思政課上成學(xué)生喜歡、成長受益的好課!讓我們的青年一代汲取智慧、豐富人生,在人生的風吹浪打中能夠閑庭信步、回歸心靈的美好。我不禁感慨,思想碰撞的魅力、智慧人生的魅力,不就是在于擺脫名位、擺脫功利、擺脫浮躁,走向儀式、走向淡然、走向千山肅穆的智慧高臺嗎?!用汪立夏老師的話說,那就是“智慧故事不會結(jié)束,未濟總有智慧在”。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 篇3
一本書或者一堂課只要有一句話能觸動我們,那就是一本好書、一堂好課了。如果把一次觸動比喻為一朵浪花,那么,在讀這本書時,你會覺得波濤洶涌,浪花翻滾!在閱讀前,下了很大決心,要求自己一定要沉下心來仔細領(lǐng)悟,因為總認為和哲學(xué)相關(guān)的書籍都是深奧、晦澀難懂。但當我翻開書時,吃了一驚,因為它娓娓道來,通俗易懂,且翻譯本的文筆優(yōu)美,引人入勝。
里面很多觀點并不新穎,但卻分析透徹,且加以佐證,有理有據(jù),使人覺得言之有理,絕無空洞乏味之感。
前言里,亦非介紹叔本華時,提到他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人,“從小就性格孤僻,孤傲敏感且喜怒無!保藭掷镄虚g也流露出來了。但這樣也會覺得叔本華也和我們常人一個樣,一下子拉近了距離,總的來說,本書內(nèi)容還算正面、積極向上,讀完后可以提升我們對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喚醒藏在我們內(nèi)心的那份激情!“人們在世間有何種感受,主要在于人以什么方式來看自己所處的世界”。
中國有句古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這個道理,同樣是逛街、參觀,但每個人卻會有不同的感受,對同一個事物也會有不同的見解。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提醒我們要注意學(xué)習(xí),不斷提升、拓展自己“看世界的方式”。當別人有不同意見時,不要輕易地以自己的看法去判斷對錯,而應(yīng)該順藤摸瓜,找到產(chǎn)生這個觀點的“方式”,以此提高自己;另外,要尊重別人的意見,錯和對都不是絕對的,做到“合而不同”。
“人持久不變的并不是財富而是人格”,這是亞里斯多德的名言!敖揭赘模拘噪y移”,由此可見,人格會伴隨我們走過一生,意義非凡!從小的方面來說,人格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等,進而影響我們的生活、事業(yè)。中國命相學(xué)上有句名言:“性格決定命運,氣度影響格局”真是有它的道理!從大的方面來說,一個人的人格好壞決定了他對社會是貢獻還是損害,而人格不會因為財富、學(xué)識、能力的.多寡強弱而改變,相反,如果一個人的人格不健全,那么他擁有的能力越強,只會增加對社會的威脅,因此,科學(xué)是把雙刃劍,關(guān)鍵就看它掌握在誰的手里,所以我們常強調(diào)做事先要學(xué)會做人。
這就像武俠小說里的大反派,他們擁有超人的能力,卻不造福人類,反而殺人如麻、貽害江湖,結(jié)果弄得天怒人怨,人人得而誅之!如果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dǎo),健全他們的人格,金庸筆下的變態(tài)殺手、江湖怪人就會大大減少。中國的教育在這方面做得工作很少,并不怎么關(guān)心孩子心理的成長、人格的培養(yǎng),而把精力放在了其他方面。和親朋好友聊天時,一旦提及他們的小孩,我都不會問學(xué)習(xí)怎么樣,也不關(guān)心他是否愛學(xué)習(xí),是否中途輟學(xué),因為在這百花齊放的社會,在學(xué)校讀書并不是唯一通向成功的路徑。相反,我往往會問他懂事不,是不是經(jīng)常思考,有沒有考慮過人生,有沒有學(xué)會對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而并不是一時沖動,“讀書明理”才是關(guān)鍵所在。
“人生的幸福與悲苦,關(guān)鍵不在于遭遇的事情本身是苦是樂,而要看我們要如何面對這些事情,我們自身的感受是什么樣!,“我們更容易抵御來自外界的苦難,但卻很難承受自身性格缺陷所帶來的痛苦”。從古至今,流傳著許多苦中作樂的感人故事,就是這個道理。從這個角度看,當我們面對苦難、挫折時,應(yīng)該坦然、樂觀面對,因為人生本來就是由酸甜苦辣組成,缺一不可,這些我們都無法選擇,但我們可以選擇對待它們的態(tài)度。人最大敵人其實就是自己,我們應(yīng)該正視自己的缺點、不足,勇于戰(zhàn)勝自己。在這次公司組織的乒乓球比賽中,第一場和超聲對決,我參加單打,結(jié)果輸了,關(guān)鍵就在于很少參加正式比賽,心理太緊張了,而在后續(xù)的比賽中,自己過了這道心理關(guān),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水平,贏得精彩,輸,雖敗亦無憾!戰(zhàn)勝自己的感覺真爽!一個人幸不幸福,不在于他擁有多少,而在于他要求多少,知足就會常樂,叔本華也開出了幸福良方:“心地善良,思維敏銳,樂觀進取,爽朗大方,體格強健這些人自身所應(yīng)該具備的美好的品德才是獲取幸福的第一要素”。
本書中還有許多浪花,比如:
“心靈空虛是厭倦的根源”。
“幸福主要是來自于心境的平和以及其滿足感”。
“在女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是她和男人的關(guān)系”。
“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想法上,是一種不幸”!
【《人生的智慧》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人生的智慧名言11-08
富有智慧的人生名言10-08
《人生的智慧》讀書心得06-09
人生的智慧讀書心得12-09
舍得的智慧舍得的智慧語錄01-28
智慧的語錄10-07
經(jīng)典智慧的語錄04-08
贊美智慧的名言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