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名言 推薦度:
- 孔子孟子的名言 推薦度:
- 孔子孟子的名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孟子的名言
無論是身處學(xué)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優(yōu)秀的名言吧,名言是我國文化悠久,博大精深的具體體現(xiàn)。你所見過的名言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孟子的名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孟子的名言1
1、上下交爭利而國危矣
原典大意:上上下下相互追逐、攫取私利,國家可就危機四起了。
反思: 學(xué)校教育的最大失敗在于沒有培養(yǎng)出高尚思想的社會公民,而是造就了大批汲汲于名利的人。這種狀況的形成,與市場經(jīng)濟下的社會大環(huán)境有關(guān),更與教育者甚至文 化精英階層的“功利”觀念密切相關(guān)。學(xué)校培養(yǎng)的.應(yīng)該是品學(xué)兼優(yōu)的人才,而不只是賺錢的機器。孟子說:“設(shè)為庠序?qū)W校以教之!运悦魅藗愐!彼选懊魅藗悺弊鳛榻逃滓媸且会樢娧。
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原典大意:道德高尚的人,是童心未泯的人。
反思:今天,許多年輕教師初涉教壇,卻表現(xiàn)出對兒童的厭惡,所以,體罰、責(zé)罵甚至侮辱學(xué)生的事件屢屢出現(xiàn)。
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原典大意:得到天下優(yōu)秀人才而對他們進行教育。
反思:孟 夫子的這句教育名言被國人嚴(yán)重誤讀了!在很多人眼里,高分生就是“英才”。于是,從小學(xué)、中學(xué)到大學(xué),重金搶奪高分生成為公開的秘密。可悲的是,天真活潑的兒童一進入學(xué)校,便越來越缺乏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漸漸喪失遠(yuǎn)大理想。難怪有人戲謔地說,我們的教育是“得天下英 才而愚昧之”。
4、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原典大意:賢人是自己先弄明白了再去讓別人明白,現(xiàn)在的人卻是自己稀里糊涂便企圖讓人明白。
反思:要給學(xué)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甚至是一條涓涓流淌的小河。可是,目前很多中小學(xué)教師甚至大學(xué)教授無心鉆研業(yè)務(wù),滿足于“參考書就是這樣說的”,或從網(wǎng)上直接下載資料。因而,在課堂上“避難就易”“照本宣科”或者“隨意發(fā)揮”成為常見現(xiàn)象。造成的后果是,謬種流傳,誤人子弟。
5、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原典大意: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饑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
反思:當(dāng)代青少年處于一個物質(zhì)優(yōu)裕的時代。生活上,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精神世界充斥著淺薄的搞笑娛樂。他們稍遇挫折或不如意的事,便使性子,甚至做出出走、自殺 等極端行為。作為家長,不要對孩子嬌生慣養(yǎng),培養(yǎng)其自立節(jié)儉的好習(xí)慣。作為學(xué)校和教師要對學(xué)生進行磨難意識的教育,適時組織開展野外生存體驗等活動,提高 其磨難承受力。
6、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原典大意:遠(yuǎn)看他不像一個君主,接近他也感覺不到帝王應(yīng)有的那種威嚴(yán)。
反思:教師,尤其是名師,名在學(xué)識、情操、道德、人格,而非金錢權(quán)位、功名利祿。孟子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吾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為人師者若具備了這些高尚的理想人格,校園才會成為真正的凈土,才會成為影響學(xué)生的巨大精神力量,繼而優(yōu)化社會風(fēng)氣。
孟子的名言2
1、君子心中有仁,心中有禮。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別人的人,永遠(yuǎn)會受到別人的愛;尊重別人的人,永遠(yuǎn)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2、只有仁慈的人,才能把大事當(dāng)作小事。這是唐、葛、昆、夷文王的故事。
3、富貴不能奸淫,貧賤不能移動,權(quán)勢不能屈服。
4、世上雖有易生之物,但一日暴,十日寒,則無物能存。
5、旺年子孫多,不吉利。兇年,子孫多而暴。這并不是天賜天賦的結(jié)果,而是他們沉迷于內(nèi)心的原因。
6、仁者無敵。
7、窮則獨善其身;窮則獨善其身;窮則獨善其身。如果你富有,你就會造福世界。
8、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心者無恒心。如果沒有毅力,就會想盡辦法驅(qū)除邪靈。
9、故天將重任于人,必先勞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勞其體質(zhì)。
10、富貴不能使淫亂,貧賤不能改變,強權(quán)不能屈服。這才叫真正的男人。
11、文王之境七十里。吃反芻草的可以走多遠(yuǎn),忌吃雉雞的可以走多遠(yuǎn)。與民同理,民以為小,不宜
12、如果君主對待臣子如手足,那么臣子就會視他為心腹;如果他的大臣視他的大臣為狗馬,那么他的大臣就會視他為鄉(xiāng)人。如果他的大臣視他的大臣為土和芥末,那么他的大臣就會視他為敵人。
13、聽說焦關(guān)之內(nèi),方圓四十里,殺一頭麋鹿,猶如殺人。
14、得權(quán)者多助,失權(quán)者少助。
15、有出息的人就像挖井一樣。井九次挖,仍達(dá)不到泉眼,就等于廢棄井了。
16、谷物是一種美麗的植物。未熟則不如柳絮。夫仁也就熟悉一下而已。
17、君王視臣下如手足,臣下必視他如心魂;如果他的大臣視他的大臣為狗馬,那么他的大臣就會視他為鄉(xiāng)人。如果他的大臣視他的大臣為土和芥末,那么他的大臣就會視他為土匪。
18、自虐者不可言談;那些自暴自棄的人是無法與之交談的。
19、妻子辱罵自己,別人辱罵她;妻子辱罵自己,別人辱罵她;妻子辱罵自己,別人辱罵她。她的家人會毀掉她自己,然后別人也會毀掉她;一個國家會毀掉自己,然后其他國家也會毀掉她。
20、有禮貌的人,不侮辱別人;有禮貌的人,不侮辱別人。節(jié)儉的人不奪取別人的東西。
21、沒有什么比眼睛更好的存在了。眼睛無法掩蓋邪惡。胸部規(guī)整,則目光清澈;胸部規(guī)整,則目光清澈;如果胸部不規(guī)則,眼睛就會昏暗。聽他的話,看他的眼睛,他怎么會瘦呢?
22、沒有規(guī)則的距離,方形構(gòu)件不能形成圓形。沒有六律,五聲就無法糾正。
23、天子不仁,則不護天下;天子不仁,則不護天下;諸侯不仁,則不保國;諸侯不仁,則不保國。群臣不仁,則不護宗廟;臣臣不仁,則不護宗廟;老百姓不仁慈,就不會保護四體。
24、改田減稅,老百姓就能富起來。
25、自稱偉人,則輕視之,而不以為威嚴(yán)。
26、只有仁慈的人才能擔(dān)任高位。不仁慈、居高位,就是傳播邪惡。
27、桀、周失去了天下,也就失去了人民;桀、周失去了天下,也就失去了人民。當(dāng)他們失去了人民的時候,他們也失去了他們的心。得天下有其法:得其民,則得天下;得其民,則得天下;得其民,則得天下;得其民,則得天下。得其民則得天下;得其民則得天下;得其民則得天下。得民心,得民心;得民心,得人心;得民心,得民心。如果你贏得了他們的心,你就會有一個辦法:你想要什么就與他們一起收集,而不是對他們做你想要做的事。
28、民為重,國為次,君為重。
29、一個人玩,和和別人一起玩,哪一個快樂?
30、窮則利己,窮則利己。如果你富有,你就可以幫助世界。
31、對,則判斷嚴(yán)重程度;度,然后知道長度。
32、君子有三樂,天下王不共享。平白無故擁有父母兄弟,是一種幸福;仰望天而不恥于人,是第二種幸福;能夠培養(yǎng)出世界各地的優(yōu)秀人才,這是第三種幸福。
33、君子之教有五因:及時雨化者、成德者、致富者、答問者、私禮者。此五者,是君子之教也。
34、雞起而有益,則為舜之弟子;雞起而有益,則為舜之弟子。雞起,其繁殖有利,則為足底弟子。欲知舜、智之異,非利善之別。
35、窮則獨善其身;窮則獨善其身;窮則獨善其身。如果你有雄心壯志,你就會造福世界。
36、尊賢重能,英雄在位,則天下人民皆歡喜,愿侍奉于貴朝。
37、免除罰款,減少稅收,讓耕種變得更容易。
38、你享受人民幸福,人民也就享受幸福;關(guān)心人民之憂,人民也會憂他們之憂。他對世界感到高興,又對世界感到憂慮。然而,沒有人不是國王。
39、得國無仁者,確有;不仁而得天下者,尚不存在。
40、尊相虛之教,施孝悌之義,賞白者不負(fù)道。
41、沒有規(guī)則,就不可能建造方形花園。
42、偉人是一個不喪失赤子之心的人。
43、生活是我想要的;正義就是我想要的。你不能兩者兼得,你必須為了正義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44、當(dāng)我老了,我與別人的老相協(xié)調(diào)。當(dāng)我年輕的.時候,我和別人的年輕是和諧的。
45、老了,與人和睦;老了,與人和睦;老了,與人和睦。年輕時,我與人相處融洽。
46、魚是我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想要的。兩者不可兼得,否則就會舍魚而取熊掌。生是我所欲,義也是我所欲。你不能兩者兼得,你必須為了正義而犧牲生命。
47、不依靠長輩,不依靠貴人,不依靠兄弟而交朋友。
48、魚是我想要的。熊掌就是我想要的。兩者不可兼得,就像舍魚換熊掌一樣。生活就是我想要的。正義就是我想要的。你不能兩者兼得,你必須為了正義而犧牲自己的生命。
49、得權(quán)者多助,失權(quán)者少助。幫助少的時候,親戚就在;幫助小的時候,親戚就在。當(dāng)幫助多了,世界就會跟隨。
50、民事案件不能拖延。
51、尊賢讓能,英雄當(dāng)?shù)馈?/p>
52、寧可沒有書,也不要相信書。
53、以實力裝仁者占優(yōu)。有暴君就有大國,有強者就有大國。一個有德行、有仁慈的國王,其地位不會太大。湯將在七十里,文王將在百里。以實力說服別人的人,不是用心去做,也沒有力量去支撐;以德服人的人,是歡喜而真誠的,就像七十歲的弟子服孔子一樣。
54、生于憂愁,死于幸福。
55、得權(quán)者多助,失權(quán)者少助。幫助少的時候,親戚就在;幫助小的時候,親戚就在。當(dāng)幫助多了,世界就會跟隨。
56、故天欲托大任于人,必先勞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勞其體力,亂其行,如此誘惑。他的心和忍讓他的利益將超出他所能做的。
57、不遵守規(guī)則,就無法成圈。
58、殺人無罪,不是仁;奪取不存在的東西,不是義。
59、仁慈則榮,不仁則恥。
6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好。
61、孔子登上東山,使魯國小;孔子登東山,使魯國。豢鬃拥菛|山,使魯國;登上泰山,世界就變小了。
62、你享受人民幸福,人民也就享受幸福;關(guān)心人民之憂,人民也會憂他們之憂。
63、言詩者,不以言傷其言,不以言傷其志。違背自己的意愿來使用自己的意愿,就會得到它。
64、楊紫為我取,拔一根毛,造福天下。墨子熱愛萬物,努力造福天下,也這樣做了。
65、仁、義、禮、智,非我外在,乃我本有。
66、旺年,子孫多,不吉利;旺年,子孫多,不吉利。兇年,子孫多而暴。這并不是因為天賜的天賦,而是因為內(nèi)心的放縱。
67、師父說,我感覺和你很親近。
68、沒有規(guī)則,就無法成圓。
69、逆仁者謂之“賊”,逆義者謂之“殘”。殘賊者,謂之“一夫”。我聽說過周氏被處死的事,但沒有聽說過弒君的事。
70、一日暴,十日寒,無一幸存。
71、如果國王和人民現(xiàn)在都過得愉快,那么他就是國王。
72、養(yǎng)心,不宜寡欲。
73、只有智者才會享受這只耳朵。據(jù)說,修堯舜之道,則國家太平,所以你會感到高興。無德之人,必亡國滅家。即使擁有了這個,也會被別人搶走,所以他們無法幸福。
74、如果大王很高興,那么齊國的人民就會幾乎
75、愛別人的人,永遠(yuǎn)被別人愛;愛別人的人,永遠(yuǎn)被別人愛。尊重別人的人,永遠(yuǎn)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76、五畝桑樹的房子,五十多歲的人可以穿絲綢。雞、海豚、狗、豬都是沒有失去季節(jié)的動物。七十歲的人可以吃肉。如果不奪走一百畝地,一家八口就不會挨餓。吾誠遵相虛之教,施孝悌之義,賞白者不負(fù)道。
77、有權(quán)則知輕重,有度則知長短。一切都一樣,心最重要。
78、仁勝于非仁,正如水勝于火。如今,仁者如杯水救火。如果不滅,就說水不能克火。這也和不仁慈的人一樣,最終都會滅亡。
79、我知吾言,善修吾敬畏之心。
80、一個人如果有正確的方法,如果他有足夠的食物、溫暖的衣服和舒適的家,而無需受教育,他就會接近動物。圣人憂此,遂立為弟子之約,教導(dǎo)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妻有別,長幼有秩序,朋友有信任。
8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得著真理的人得著的幫助就多,失去真理的人得著的幫助就少。
82、君子不怨天,不怨人。
83、慈悲之心,仁之根本;慈悲之心,仁之根本。恥辱之心,是正義的根本;退心是禮的根本;是非之心,是智慧之根。
84、智者在位,能者在位。
85、君王若仁,則不仁;君若仁,則不仁;君若仁,則不仁;君若仁,則不仁;君若仁,則不仁。如果一個國王是正義的,他就永遠(yuǎn)不會不公正。君王如果是正直的,就不會不義。
孟子的名言3
。1)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3)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4)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5)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8)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9)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0)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12)仁者無敵。
(13)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1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6)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7)仁則榮,不仁則辱。
。18)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9)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20)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21)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4)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5)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6)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27)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30)民事不可緩也。
(31)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32)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33)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4)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35)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6)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37)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38)人皆可以為堯舜。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1)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42)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4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5)其進銳者,其退速。
。4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47)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4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50)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51)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52)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3)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54)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55)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6)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的名言4
1.盡信書,不如無書。
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5.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6.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7.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8.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9.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10.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1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1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14.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6.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1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18.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19.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20.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孟子的名言5
1、六十一代孫 孟弘譽,天啟三年襲
2、二十六歲:公元前364年,周顯王五年。魏公子緩如趙以作難。孟子歸鄒創(chuàng)辦子思書院,廣育天下英才。
3、六十二歲:公元前328年,周顯王四十一年,孟子在齊。
4、雪花隨著時間降落了有融化;玫瑰伴著時間綻開了又凋謝,凋謝了又綻放;而不同時間里的人,他的思想又會怎么樣呢?是否也會變換?……——《浸在“贊”海中的樹》
5、每個人都可能面臨機會。有的人能把握機會,取得成功,有的人卻只能對機會望而興嘆,因為機會只垂青有準(zhǔn)備充分的人。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逆境對于強者來說,是邁向級臺階的墊腳石,是駛向萬里征途的加油站,是大海上乘風(fēng)破浪航船的強勁風(fēng)帆!赌婢吃炀统晒Α
6、隨著時間的流逝,你是否發(fā)現(xiàn)心靈已粘滿塵埃?那么用友善把心注滿,用愛真誠地對待每一個人,你就會發(fā)現(xiàn)世界依然美麗如昔!——《用友善把心注滿》
7、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偶像或俠肝義膽的英雄,或聰明過人的智者,或才華橫溢的文人,寫出你向大家推薦的一位歷史上的風(fēng)流人物,仿照例句寫明理由。
8、五十七歲:公元前333年,周顯王三十六年。 蘇秦合縱六國,于洹水歃血為盟。孟子在齊。
9、三十七歲:公元前353年,周顯王十六年。 趙敗魏于桂陵(齊用孫臏圍魏救趙)。
10、一個人,為憂患所困擾,不能掙脫憂患的泥潭,索性破罐子破摔,消極沉淪,不與劣境抗?fàn)?那么就不能在“憂患”之中求生.是“生”還是“亡”,關(guān)鍵在于人“為”還是“不為”.“為”,無論是處在憂患之中,還是處在安樂之中,都可以“求生”.“不為”,無論是處在逆境中還是順境中,都難免一“死”
11、一個人從接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記與識、學(xué)與思的過程。學(xué)是思的基礎(chǔ),思是學(xué)的補充,這兩者是緊扣的兩環(huán),缺一不可。正如人體對食物的消化過程那樣,只學(xué)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圇吞棗;舉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經(jīng)消化、吸收,所學(xué)知識無法化為“己為”。只有學(xué)而思之,才能將所學(xué)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12、交往能使你的心理不斷完善、進步;交往能使你擁有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從而感到快樂;交往還能使你學(xué)會許多知識,彌補自己不足!督煌f明書》
13、六十五歲:公元前325年,周顯王四十四年。
14、我為書而醉,醉在那書卷的馨香里;書如酒般讓人沉醉,而我愿意一生守望!蹲碓跁盹h香里》
15、從不怨自己沒有動人的容顏,從不怨自己沒有婉轉(zhuǎn)的歌喉,從不怨自己沒有婀娜的舞姿……從來不怨什么,而是一直對自己說,即使沒有這些,我也是一顆美麗的星!段乙彩且活w美麗的星》
16、心平氣和待人,是醉人的馨香,更是豁達(dá)的胸襟與氣度,是對生活理解和感悟!盾跋阕砣恕
17、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不是不可能。才高八斗、學(xué)富五車不是不可能。只要你做了,面對著世間萬象,請你不要輕易說不可能。——《1+1=?》
18、海,給了魚兒一片蔚藍(lán)的天空,魚兒,也給了海一片生機;大地,給了樹木成長的潤土,樹,也反贈給大地一片陰涼;天空,給了鳥兒們自由翱翔的`天堂,鳥兒,也賦予天空一片快樂!稛o語》
19、第二版是對古人得失的評價,請你以“我眼中的 ”為題,寫一段評論下的話,在黑板報上刊出。要求有觀點有分析,不超過30字。(2分)
20、黑板報共有三個版塊,請仿照已擬好的欄目再擬出第三版欄目。要求結(jié)構(gòu)、數(shù)字都相同。(2分)
21、鼓勵,是學(xué)海中劈波斬浪的漿;鼓勵,是人生中相互依持的拐杖;總在洶涌波濤中給予你無窮力量,總在低谷中增強你的自信!——《“鼓勵”自傳》
22、五十八代孫 孟公肇,孟元弟孟亨之子,字先文、孟公棨,孟元之子,字橐文
23、四十四歲:公元前346年,周顯王二十三年,孟子在齊與匡章交游。
24、四十六歲:公元前344年,周顯王二十五年。魏惠王召諸侯于逢澤朝天子,秦公子少師率師參于逢澤之會。秦孝公會諸侯于京師。 孟子在齊稷下被淳髡譏諷, 二人進行了有關(guān)于“禮”的辯論。
25、三歲:公元前387年,周安王十五年,孟子在鄒。
26、沒有的大獎的喜悅,沒有當(dāng)明星的榮耀,平平凡凡點點滴滴的生活小事使我讀懂了人生這本書,真正體會到人間的真情,正是一次次的感動,使我走向了成熟,領(lǐng)悟到人生的真諦。——《點滴真情另我感動》
27、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使我感動的事實在太多了。但我不為一件漂亮的衣服所感動,不為能住上豪華的新房子所感動,不為金錢所感動,不為名利所感動……能感動我的只有世間那點點滴滴的真情!饵c滴真情令我感動》
28、四十一歲:公元前349年,周顯王二十年,孟子在鄒。
29、某校同學(xué)收集到如下材料,請你根據(jù)材料回答問題。
30、苦澀的求學(xué)路還很長,但我不會寂寞;因為我滿懷母親與大山的期望,因為我的心中有個永不會落下的太陽——母親,大山!——《招招手,豆角般的月兒》
31、今夜,星光燦爛!浩瀚的天際中劃過一顆流星,我默默地許下一個心愿,愿世界永遠(yuǎn)和平!——《今夜星光燦爛》
32、五十歲:公元前340年,周顯王二十九年。(齊)邳遷于薛。魏為大溝,行圃田之水。孟子在齊。
33、交往的條件是真心,而真心卻需要長時間才體現(xiàn)出來,但真心交往的,就是你真正的朋友!蛾P(guān)于交往條件的實驗報告》
34、同一輪太陽,不同的角色,落日的余輝總是使人安靜,它給人歷決不僅僅是溫暖和光輝,它使人踏實,使人奮起,使人滿足,新一輪初生的太陽與永遠(yuǎn)燦爛不朽的太陽總是同一輪太陽,朋友,和不感受一下落日帶給你的光輝?——《日暮里的歌聲》
35、六十八代孫 孟 ?
36、六十七歲:公元前323年,周顯王四十六年。昭陽為楚伐魏。
37、五十八歲:公元前332年,周顯王三十七年,孟子在齊。
38、小鳥為燦爛的陽光歌唱,綠葉為拂過的春風(fēng)歌唱,大海為蔚藍(lán)的天空歌唱。那些動人的音符串起了支支旋律,飛進我的心里,讓我也想唱首歌!段蚁氤赘琛
39、生命,總是美好的。不是因為苦惱太多,而是我們不懂得生活;不是因為幸福太少,而是我們不懂得把握!段倚枰纳
40、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不要自我設(shè)限,超越你的心理高度。每天高聲對自己說:“我是最棒的!”——《成功的告白》
41、堅強的人值得喝彩。同時我們心里也會有這樣的想法:我也要做一個堅強的人,贏得別人的喝彩!——《喝彩》
42、二十五歲:公元前365年,周顯王四年。 四月甲寅,魏遷都大梁。田齊桓公殺其君母。孟子在魯。
43、書之聲悠遠(yuǎn),書之聲激昂,書之聲清脆,書之聲涵蓋了千古!稌暋
44、自然像一道無比絢爛的彩虹,生活像一杯濃郁可口的咖啡;自然像一枝悠揚婉轉(zhuǎn)的樂曲,生活像一片蔚藍(lán)浩瀚的大海。不管生活是酸,是甜,是苦還是咸,看一看美麗的自然,我的生活邊充滿了情趣。——《我美麗,因為我熱愛自然》
45、如果你還在遙望藍(lán)天等待著青云直上,那么就請你低下頭來,為自己成功的路上鋪設(shè)一條平凡的助跑線,并請記住只有厚積才能薄發(fā)。
46、笛聲清越,蕭聲深沉,古琴丁冬,琵琶瑟瑟,這些絲竹之音,吹之撫之,皆使人沉醉,卻都比不上書之聲。——《書之聲》
47、一個人對自己目前的環(huán)境不滿意,唯一的辦法,是讓自己戰(zhàn)勝這個環(huán)境,超越這個環(huán)境.譬如行路,當(dāng)你不得不走過一段險阻狹窄的道路時,唯一的辦法是打起精神,克服困難,把這段路走過去.而不是停在中途抱怨,或索性坐在那里打盹,聽天由命
孟子的名言6
1、且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2、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3、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5、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6、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7、不怨天不尤人,不遷怒不二過。
8、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10、無側(cè)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僻讓之心,非人也。
11、君子不以其所以養(yǎng)人者害人。
12、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13、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4、盡心知性,盡性知天。
15、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16、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17、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镃基,不如待時。
18、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19、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0、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2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2、達(dá)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23、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4、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5、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2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7、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8、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29、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在其元。
3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31、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2、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3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4、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6、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7、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
38、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則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義與利不可兼得,則舍生取義者也!
39、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40、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4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
42、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3、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
44、順天者存,逆天者亡。
45、知者無不知也,當(dāng)務(wù)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wù)。
46、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47、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
4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9、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
孟子的名言7
1、人生怕坐上四艘船:一個名字;一個盈利;一個是顏色,一個是空氣。
2、生活是一本無所不包的百科全書;人生是一架六弦琴,能奏出許多美妙的旋律。生命是一個帕伽索斯的時鐘,它的發(fā)條是用來凝結(jié)生命的。
3、人生最幸福的事:不是最后得到一束鮮花,而是永遠(yuǎn)被鮮花包圍。
4、青年要自己照顧自己,青年要自力更生,中年要自我控制,老年要自證其明。
5、誰給我一個指南針,讓我日夜放棄;是誰給了我一個孤獨的墳?zāi),讓我在這一生中安靜而溫柔。
6、生活中一定不要太敏感,認(rèn)為太多的傷害反而是自己,說話者無意中聽者用心,隨便一個字,你想思考東想西不累嗎?聽的人記得許多事,說的人卻忘記許多事。
7、人應(yīng)該是自己命運的主人,沒有任何力量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8、不要讓小小的爭執(zhí)讓你遠(yuǎn)離最親近的朋友,不要讓小小的怨恨讓你忘記他人的善良。
9、不要說你有多好,別人不會相信;不要說你有多壞,別人會相信你的。
10、每次他傷害我,我都會用過去美好的回憶原諒他。然而,最好的回憶也是有用的結(jié)束的一天,到最后只有剩下的回憶,一切都變成了一種折磨,也許我從來沒有認(rèn)識他。
11、我們必須做的準(zhǔn)備是認(rèn)識到一個新的開始并不等于一個新的開始。所以我們要學(xué)會面對可能的挫折,學(xué)會堅強。
12、物質(zhì)生活的匱乏會讓相愛的兩個人撞得丑陋不堪,如果你愛一個人,你就得努力工作,豐滿的物質(zhì)是保持愛情之美最好的方式。
13、世界上沒有永恒的夜晚,世界上沒有永恒的冬天。無論什么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無論何時結(jié)束,重要的是結(jié)束后不后悔。
14、做一個好人要有一顆善良的心;做一個好人要靠一張善變的臉。
15、與其讓別人羨慕你是貴族的后代,不如讓別人羨慕你是貴族的祖先。要過一種不同的生活,你必須有不同的想法。人在這一生中要么是別人的榜樣,要么是別人的學(xué)習(xí)榜樣。
16、規(guī)則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他們總是忘記他們。但是,一旦養(yǎng)成了這種習(xí)慣,不借助于記憶就很容易也很自然地工作起來。
17、一個態(tài)度問題涉及到一個人做所有事情的動機,一個人有好的態(tài)度,那么他一定能把工作做好,一個人有不好的態(tài)度,那么即使給他好的條件也做不好。
18、家路上的路燈斷了幾盞,沒有路燈我看不見路,卻看不見說話的權(quán)利卻有孤獨的'影子。
19、良心是每個人最公正的法官,你可以欺騙別人,但決不欺騙自己的良心。
20、沒有動蕩就沒有和平,沒有緊張就沒有輕松,沒有悲傷就沒有歡樂,沒有斗爭就沒有勝利,這是我們生存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21、人生應(yīng)該有一個積極的態(tài)度,但應(yīng)該有一個度,欲望是被人控制的,那就是力量;貪婪是指一個人被欲望所控制。
22、世界是利益的事情,沒有利益就沒有傷害,沒有無害的利益,選擇是人的本能。
23、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強者創(chuàng)造命運;智者改變命運,弱者向命運屈服。
24、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光有邏輯頭腦是不夠的;一個人必須有堅強的性格。
孟子的名言8
1、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3、其進銳者,其退速。
4、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5、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6、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7、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8、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9、仁則榮,不仁則辱。
10、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11、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12、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4、出于其類,拔乎其萃,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15、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16、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
17、善與人同,舍己從人,樂取于人以為善。
18、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20、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21、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3、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4、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間旱,則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則苗氵孛然興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25、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6、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義,而先且以自利,則不交相殺奪,故不足自飽饜。言必殺奪。
27、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8、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仁與不仁也。
29、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30、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31、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32、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3、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35、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36、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37、遠(yuǎn)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無人君之威儀也;就而近之而不見所畏焉,言無人君操柄之威也。
38、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39、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說《詩》也。今諸解者往往摭取而說之,其說又多乖異不同。
40、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dá)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41、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4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3、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44、臣聞郊關(guān)之內(nèi),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45、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46、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47、君視臣如手足,臣視君如父母;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仇寇。
4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9、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50、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51、孟子退自齊梁,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圣而作者也。
52、定天下者,在乎仁政為一者也。
53、孟子問王曰:今有戰(zhàn)者,兵刃已交,其負(fù)者棄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54、彼奪其民時,使不得耕耨以養(yǎng)其父母,父母凍餓,兄弟妻子離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誰與王敵。
55、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56、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57、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58、於是則慕仲尼,周流憂世,遂以儒道游於諸侯,思濟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尋,時君咸謂之迂闊於事,終莫能聽納其說。
59、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60、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61、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2、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63、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64、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65、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66、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6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68、吾善養(yǎng)浩然之氣。
69、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70、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71、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72、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73、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74、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75、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天下。
76、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7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8、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79、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
80、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81、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8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83、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8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85、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貪殺人,人則歸之,是故文王視民如傷,此之謂也。
86、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87、有風(fēng)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
88、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89、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90、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91、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92、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93、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94、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95、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96、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心為甚。
97、賢者而後樂此。不賢者雖有此,不樂也。
98、生有淑質(zhì),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述之道。
9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00、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101、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102、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103、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104、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105、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106、惠王今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國,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10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10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09、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的名言9
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告子下》
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盡心上》
3.盡信書,不如無書。 ——《孟子·盡心下》
4.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睹献印るx婁上》
5.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印るx婁下》
6.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孟子·離婁下》
7.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孟子·盡心上》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孫丑下》
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孫丑下》
10.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睹献印けM心上》
1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12.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睹献印る墓
13.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孟子·梁惠王上》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15.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難罔以非其道!睹献印とf章上》
孟子的名言10
1,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4,孟子曰:于我心有戚戚焉!
出自——《孟子·公孫丑上》
1,孟子曰:“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2,孟子曰:“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3,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孟子曰: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
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出自——《孟子·離婁上》
1,孟子曰:“不以規(guī)距,無以成方圓;師曠之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堯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2,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3,孟子曰: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5,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出自——《孟子·告子上》
1,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孟子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出自——《孟子盡心上》——( 孟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2,孟子曰:達(dá)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3,孟子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4,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xí)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也,眾也!
5,孟子曰:盡信書,不如無書!
6,孟子的`名言警句
7,以五十步笑百步
8,永言思,思孝惟則
9,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0,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1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12,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3,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為方圓
14,長幼有序
15,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
16,達(dá)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1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9,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20,貴,人之所欲;貴為天子,而不足以解憂
2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22,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矣!
23,盡信出自——《書》,則不如無出自——《書》
24,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5,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26,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27,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2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9,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30,情至之語,自能感人
31,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32,人皆可以為堯舜
33,人無廉恥,王法難治
34,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曠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35,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6,仁者如射,射者正已而后發(fā)3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38,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39,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40,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41,彼一時,此一時也
42,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43,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44,夫志,氣之帥也;氣,體之充也
4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6,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天下
47,盡信書,不如無書
48,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49,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50,人不可以無恥
51,仁人無敵于天下
52,仁者榮,不仁者辱
53,仁者無敵于天下
54,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5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6,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為政
57,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58,一葉蔽目,不見泰山!
5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孟子
6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孟子的名言11
1、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毛主席說: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dāng)水擊三千里。
2、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5、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6、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7、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8、孟子曰:“仲尼不為已甚者!保x婁下)
9、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睹献印
10、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11、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
14、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睹献印じ孀酉隆
15、為淵驅(qū)魚者,獺也;為叢驅(qū)爵者,鹯也。
16、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7、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18、古文名句: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孟子》
19、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2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1、志士不忘在溝壑,勇士不忘喪其元。
22、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睹献印
24、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
25、君子使人美麗,但不使人邪惡。
26、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
27、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於道路矣!
28、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9、人告之以有過則喜。
30、它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達(dá)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32、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33、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4、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睹献印
35、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保x婁上)
36、孟子曰:“饑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飲渴害之也。豈惟口腹有饑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無以饑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盡心上)
37、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8、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9、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也。
4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41、雖然有千辛萬苦、千難萬阻,哪怕我只是瑩蟲之光,結(jié)局是粉身碎骨,身敗名裂,依然在所不辭、初心不改。
42、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
43、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4、常懷憂患之心,才能生存下來;沉溺于安樂之中的,常常自取滅亡。憂慮禍患能使人(或國家)生存發(fā)展,而安逸享樂會使人(或國家)走向滅亡的道理了。
45、如欲平治天下,當(dāng)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孟子·公孫丑下》
46、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xué)。弗若之矣。
4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48、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49、孟子曰:“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50、孟子曰:“言近而指遠(yuǎn)者,善言也;守約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帶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蕓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輕!
51、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52、挾泰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是誠不能也。
53、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保x婁上)
54、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能改變他的操守,強權(quán)不能屈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
55、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56、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57、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5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59、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禮。
60、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6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62、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63、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64、[譯文](孟子說:)“語言淺近而意義深遠(yuǎn)的話,這屬于善言;運用簡單但影響廣泛的方法,這屬于善道。君子的語言,看去平平凡凡但都含著很深的道義;君子的操守,以修養(yǎng)本身入手進而達(dá)到使天下太平。一般人的毛病就在于放下自己的田不去種而來耕別人的`田——對別人要求十分嚴(yán)格,可自己承擔(dān)的卻很少!
65、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66、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6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68、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保ǜ孀由希
69、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7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
71、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睹献印す珜O丑下》
72、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73、孟子曰:“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離婁上)
74、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盡心上)
75、君子量不極,胸吞百川流。
76、孟子曰:“恥之于人大矣,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盡心上)
77、弈之為數(shù),小數(shù)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
7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79、、我的第三天反省我的身體:人尋而不忠?與朋友而不是信任?不能教嗎?
80、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81、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82、生命誠可貴,道義價更高,“舍身取義”傳唱千年,為了國家和民族,為了道義,無數(shù)仁人志士拋頭顱灑熱血,九死不悔。
83、更多古文名句敬請關(guān)注習(xí)古堂國學(xué)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84、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
85、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保x婁下)
86、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87、不以規(guī)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88、盡信書,不如無書。
89、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90、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
91、人若無志,與禽獸同類。
92、人少,則慕父母;知好色,則慕少艾;有妻子,則慕妻子;仕則慕君,不得于君則熱中。大孝終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見之矣。
93、不管什么人,修身都是基本功,沒有遠(yuǎn)大夢想,也要堅持修煉自己。
94、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親愛之而已矣。
95、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96、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97、人永遠(yuǎn)是制勝的第一要素。不要羨慕他人的好運氣,你必須明白,強大的武裝的自己,永遠(yuǎn)勝過好運氣。
98、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保持自己的道德修養(yǎng),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
99、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00、有利于作戰(zhàn)的天氣、時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地勢,有利于作戰(zhàn)的地理形勢,比不上作戰(zhàn)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團結(jié)。
101、孟子曰:“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yǎng)其大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保ǜ孀由希
102、仁則榮,不仁則辱。
103、孟子曰:“西子蒙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雖有惡人,齋戎沐浴,則可以祀上帝。”(離婁下)
104、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5、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106、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07、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08、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109、不以規(guī)矩,無以成方圓。
110、孟子曰:“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保ūM心下)
111、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112、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113、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114、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1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16、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117、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118、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1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20、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121、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122、有不虞之譽,有求全之毀。
123、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
124、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152、
125、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12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7、[譯文](孟子說:)“孔子是一個不會做過火的事的人!
128、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2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睹献印けM心下》
130、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保x婁上)
131、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32、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133、雖千萬人,雖往矣。《孟子·公孫丑上》
134、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睹献印じ孀由稀
135、孟子說:“有的!
136、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137、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
138、曹交問曰:“人皆可以為堯舜,有諸?”
13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40、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天下。
141、孟子曰:“拱把之桐梓,人茍欲生之,皆知所以養(yǎng)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養(yǎng)之者,豈愛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保ǜ孀由希
142、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離婁上)
14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睹献印じ孀酉隆
144、、士無事而食,不可也。
孟子的名言12
"人之始也,性本善。"這是孟子所提出的名言,也是他對人性的一種理解和看法。
根據(jù)孟子的觀點,每個人從一開始就具有天賦的善良本性。善的本性使人們具有同情心、仁愛心和公正的意識。這就是為什么任何一個人都能夠體會到受傷時的痛苦,愿意去幫助別人。而這些正面的品質(zhì)是人類社會所需要的基礎(chǔ)。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外界環(huán)境和人們的經(jīng)歷會逐漸影響和改變?nèi)藗兊脑斜拘浴_@就像清晨的太陽被烏云遮住,人們的本性也會被困擾和壓抑。教育的缺失、利益的沖突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都可能導(dǎo)致人們背離自己的本性。
但孟子堅信,無論外界環(huán)境如何,人性善良的本質(zhì)是不會改變的。只要給予正確的教育和正確的引導(dǎo),人們就有可能重新回到他們最初的本性,發(fā)揮自己的潛力。
通過親身實踐和實例,孟子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責(zé)任去追求自己的.善良本性,并積極地影響和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他相信通過自我奮斗和不斷的付出,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一個道德高尚、對社會有益的人。
孟子說的名言提醒我們,無論我們身處何種困境或者遭受何種挑戰(zhàn),我們始終要堅信人性的善良本質(zhì),并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不斷努力。
孟子的名言13
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2、盡信書,不如無書。
3、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4、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6、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9、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0、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12、我知言,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
13、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14、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6、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17、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18、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19、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0、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1、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22、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23、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24、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5、其進銳者,其退速。
2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2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29、人皆可以為堯舜。
3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31、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32、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3、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34、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5、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36、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37、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38、仁者無敵。
39、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
40、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41、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42、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43、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4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45、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46、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47、尊賢使能,后杰在位。
4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49、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5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1、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52、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5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4、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55、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fā)。
57、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58、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59、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60、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孟子的名言14
1、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2、不違農(nóng)時,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yǎng)生喪死無憾。
3、盡信書,不如無書。
4、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6、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師,惟曰其助上帝寵之。
7、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8、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9、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10、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
11、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12、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14、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jǐn)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fù)戴于道路矣。
1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16、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17、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8、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9、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
20、仁者無敵。
21、權(quán),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22、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3、庖有肥肉,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殍,此率獸而食人也。
2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5、尊賢使能,俊杰在位。
26、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7、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28、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2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0、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31、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32、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33、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
34、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3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36、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37、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38、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
39、有恒產(chǎn)者有恒心,無恒產(chǎn)者無恒心。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40、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41、諸侯之寶三:土地、人民、政事,寶珠玉者,殃必及身。
42、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43、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4、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45、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46、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天下。
4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48、人皆可以為堯舜。
49、爭地以戰(zhàn),殺人盈野;爭城以戰(zhàn),殺人盈城,此所謂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50、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善天下。
5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2、民事不可緩也。
53、其進銳者,其退速。
54、仁則榮,不仁則辱。
55、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
56、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57、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58、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59、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60、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2、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63、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的名言15
1、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把握時機,該干嘛就干嘛。
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硕际窍嗷サ。
3、人之有德慧術(shù)知者,恒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dá)。--《孟子》
4、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5、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6、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①。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中道而立,能者從之!保ā睹献印けM心上》)
7、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形。
8、若藥不瞑眩,厥疾弗瘳。——只有戳到痛處,藥方才起效。
9、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10、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11、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12、富歲,子弟多賴;兇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h(huán)境并不能成為一個人變壞的借口,一個人的心志是由自己控制的。
1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劬κ遣粫_人的.,所以觀察一個人就觀察他的眼睛。
14、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15、人之所不學(xué)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dá)之天下也。
16、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獣r刻具備“仁、義、禮、智”之“四心”。
17、窮困便獨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18、求則得之,舍則失之。
19、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20、人之易其言也,無責(zé)耳矣!茏∽,對自己說的話,要負(fù)起責(zé)任。
21、未同而言,觀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啦煌幌酁橹\,何必恬不知恥。
22、堯以不得舜為己憂,舜以不得禹、皋陶為己憂。夫以百畝之不易為己憂者,農(nóng)夫也!煌瑢哟蔚娜,憂慮的點不同,所以不要帶有偏見。
23、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2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25、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氆@得更多自有,爭取做個勞心者吧。
26、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27、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8、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29、孟子曰:“君子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①,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zuō)②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上》)
30、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_立了終身的志向,才沒有眼前的憂患。
31、體有貴賤,有大小。無以小害大,無以賤害貴。養(yǎng)其大者為小人,養(yǎng)其大者為大人。
3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33、若于齊,則未有處也。無處而饋之,是貨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貨取乎?——不義之財,不可收。
34、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孟子》
35、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36、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37、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yǎng)。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養(yǎng),養(yǎng)之至也。
38、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纱笫抡撸痪行」(jié)。
3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定當(dāng)志存高遠(yuǎn)、潔身自好。
40、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4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42、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妹裥牡锰煜。
43、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44、魚和熊掌不可得兼。
45、仰不愧于天, 俯不怍于人!鋈,無愧于心便好。
4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言非禮義,謂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義,謂之自棄也!员┳詶壵撸唤佑|為妙。
47、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國家’。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8、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弘y求,好好珍惜。
49、生有淑質(zhì),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述之道。
5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1、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①志,是為得之。(《孟子·萬章上》)
52、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有了做事得邊界,才能好好做事。
53、今國家閑暇,及是時,般樂怠敖,是自求禍也。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5湶⒉皇巧咸彀才诺模亲约呵髞淼,所以請多行善積德。
54、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
55、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①,取二三策②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Chǔ)③ 也?”(《孟子·盡心下》)
56、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57、人之患在好為人師!灰脼槿藥,切記。
58、則天下歸之,以政傷民,民樂其亡,以梃服強,仁與不仁也。
5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60、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6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要有換位思考的能力、做法。
6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3、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物皆然知,心為甚。——任何事情,都要去權(quán)衡下才能知利弊。
64、分人以財謂之惠,教人以善謂之忠,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
6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灰叭撕汀,沒有辦不成的事。
66、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6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9、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70、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一不孝也;博棄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yǎng),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yǎng),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71、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72、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
73、權(quán),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74、士無事而食,不可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孟子的名言】相關(guān)文章:
《孟子》經(jīng)典名言05-27
孟子名言11-30
孟子經(jīng)典名言01-23
孟子的名言08-04
孟子的名言名句11-23
關(guān)于孟子的名言12-04
孟子經(jīng)典的名言名句12-25
孔子孟子的名言05-16
關(guān)于孟子名言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