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24年靜思語的語錄36條
常能反省自己而無過失,即得解脫自在。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靜思語的語錄36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1、愿是成功的起點,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業(yè)要成功必須有愿。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皆依愿力而行,最后才能圓滿成佛。"人"如無愿,就無希望;沒有希望,就無法成就事業(yè)。
2、要好好利用我們的身體,趁能自由說話、走動的時候,趕快多做利益人群、宣揚佛法和導人向善的事。
3、人間如舞臺,人人都在舞臺上扮演各自的角色。
4、無意間的散播是非,雖然沒有傷害別人的身體,但是卻毀壞別人的名譽與形象,這種罪過比傷害別人的身體還嚴重。
5、佛教提倡"愿"、"力"并行,若僅是空口談愿,卻不以實際行動表現(xiàn),永遠都無法滿"愿"。
6、能善意掩蓋他人的不良習氣,弘揚其良好德性,且不評論他人是非,這樣的人一定可愛又可敬。
7、苦修,是清心少欲、磨練吃苦的心志。
8、人在平安的時候,很容易迷失自己。偶爾有小挫折或坎坷,反而能喚醒良知、長養(yǎng)善根,這何嘗不也是福?
9、一切的修行法門,如坐禪、念佛等,都是為了收攝心念。"修行",主要是多改掉一分假我,多增加一分真我。
10、人生若能被人需要,能擁有一分功能為人付出,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11、菩薩不是土塑木刻的形象,真正的菩薩能做事、能說話、能吃飯,能尋聲救苦隨處現(xiàn)身。
12、信佛而不學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學佛,就是愚行。
13、身為佛弟子,就應學習佛陀的精神,為需要幫助的人服務,并與眾生同苦樂。能做到人我一體,就是"成功的人生",亦可稱為有意義、有感情,真正"活生生"的人生。
14、行人都有佛性,只要能發(fā)揮良知良能,沒有一個人不能去救人、去造福人群;這分救人之心,就是菩薩心。
15、一個人如果沒有腳只是一個人不便,要是有雙腳卻不走正路,那不知會害了多少人?毀了多少家庭?
16、心一定要專,選擇必定要正確;若朝三暮四,時時從頭開始,將永遠停留在原地而跨不出一步。
17、正信的佛教徒稱"禮敬諸佛",不只是"拜佛",而是要學佛陀的大慈悲和大智慧。
18、阻礙他人走正路,或破壞他人發(fā)善心、做善事的人,就叫做"魔"。外魔不可怕,最怕的是內心的魔——自己內心起了擾亂,不僅障礙他人,也障礙自己。
19、要把握做好事的因緣,一旦因緣消逝,想做就來不及了!有些人雖然想做好事,卻想等到有錢或有機會才去做,應知人生無常啊!只要有因緣,哪怕是一點一滴的力量,也要趕快去做。力量、因緣會合起來,就能成就無量功德。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莫輕小善而不為,更莫貪積財物而不舍。
20、無量功德是在日積月累中,分毫累積聚集而成。
21、年輕佛子常耽于文字般若中,若能將所學的文字應用于實相般若,以聲音呼出千眼,以行動引出千手,事理圓融,方是學佛的真諦。
22、聽法后,能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謂之"受法"。
23、要突破小范圍的愛,將愛心普及一切眾生,視眾生的苦痛如自己的苦痛,這才是佛教所倡導的愛。愛本來就無窮無盡,擴大可以利益天下,增長慧命;縮小則成自私自利,增長惡業(yè)。
24、遭受別人批評時,先問自心是否無愧?無愧則心安。
25、所謂修行,即"修"心養(yǎng)性,端正"行"為,常存慚愧心勤勉精進。如修學而不精進,不知反省自己,就是沒有慚愧心;心無慚愧者,行為必然不端,遑論修心養(yǎng)性?
26、學佛是為眾生而學佛,做人是為工作而做人。
27、戒是不起心動念,守住本分,戒掉一切名聞利養(yǎng)的貪念;"定"是遇到任何困境,都能守持志節(jié)、臨危不亂;"慧"是能運心轉境,于平靜中突破重重困難。
28、人生最大的成就,是從失敗中站起來。
29、一滴水要想不干,就設法投入浩渺的大海。
30、只要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努力才能有收獲,決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31、大錯誤容易反省,小習氣不易除掉。
32、時間對一個有智慧的人來說,就如鉆石般的珍貴;對愚人來說,卻像泥土,一點也沒有價值。
33、用有形的教育轉化無形的心念,用無形的精神啟發(fā)力量,展現(xiàn)于有形的行動上。
34、對人要誠心贊嘆,而不是曲意承歡。
35、人知所以會痛苦是因為不滿足,對別人要求太多,而且不肯輕易原諒別人。
36、智慧是從生活人事的磨鍊而得來。
【靜思語的語錄36條】相關文章:
靜思語的語錄40句03-03
靜思語的語錄合集38句02-22
靜思語的語錄集錦36句09-06
靜思語的語錄匯編35句11-26
2024年靜思語的語錄36句02-16
2024年靜思語的語錄30句03-18
2023年靜思語的語錄35條09-14
精選靜思的語錄46句03-19
精選靜思的語錄56句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