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學(xué)名言 推薦度:
- 國學(xué)名言 推薦度:
- 國學(xué)名言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必備15篇
在平時的學(xué)習(xí)、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jīng)常接觸到名言吧,名言是對生活、對世界的綜合濃縮,簡短的一句話,蘊(yùn)含著深刻的道理。你知道都有哪些類型的名言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1
1.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
2.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qiáng)也。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4.往者不可諫,來著猶可追。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 逾矩。
6.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才須學(xué)也,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8.少而好學(xué),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xué),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xué),如炳燭之明。
9.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10.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11.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12.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13.風(fēng)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
14.世事洞明皆學(xué)問,人情練達(dá)即文章。
15.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2
1、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jīng)風(fēng)相鼠)
2、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周易》
3、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為政)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論語》
5、兼聽則明,偏信則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
6、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勸學(xué)》
7、滿招損,謙受益。——《尚》
8、三思而后行。 ——《論語》
9、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
10、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論語》
11、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ㄔ娊?jīng)大序)
12、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后漢書廣陵思王荊傳))
13、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戰(zhàn)國策》
1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論語述而)
1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16、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現(xiàn)能《弟子規(guī)》
17、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xué))
18、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禮記學(xué)記)
20、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墩撜Z》
21、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jīng)小雅鶴鳴)
22、知恥近乎勇。 ——《中庸》
23、言必信,行必果!墩撜Z》
24、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史記高祖本紀(jì))
25、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禮記禮運)
26、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jīng)王風(fēng)黍離)
27、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29、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禮記中庸)
30、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戰(zhàn)國策荊軻刺秦王)
31、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出處:《禮記》
32、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33、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34、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宋歐陽修戲答元珍)
35、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3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養(yǎng)生主)
3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
38、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宋司馬光訓(xùn)儉示康)
39、《傷仲永。笠翁對韻二冬》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41、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4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
43、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論語》
44、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論語》
45、小人之過也必文。 ——《論語》
46、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
47、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
4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49、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太子少傅箴》
50、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51、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唐李商隱無題)
52、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53、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54、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宋王安石)
55、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荀子。勸學(xué)》
56、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57、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墩撜Z》
58、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jīng)大雅抑)
59、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
60、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孟子》
61、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62、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傳》
63、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韓愈
64、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
65、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吨芤住
6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67、歷鑒前朝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李商隱)
68、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左傳)
69、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告子下)
70、當(dāng)仁,不讓于師!墩撜Z》
71、小學(xué)生必背天氣諺語
72、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薄墩撜Z》
7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74、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清《增廣賢文》
75、窮則獨善其身,達(dá)則兼濟(jì)天下。(孟子盡心上)
76、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墩撜Z》
77、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78、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唐李白論詩)
79、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80、疾風(fēng)知勁草,歲寒見后凋。(后漢書王霸傳)
81、事勿忙忙多錯勿畏難勿輕略《弟子規(guī)》
82、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晉書》
83、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
84、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楚辭卜居)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3
1、不尊德性,則學(xué)問從而不道;不致廣大,則精微無所立其誠;不極高明,則擇乎中庸失時措之宜矣!獜堓d《正蒙》
2、極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張載《正蒙》
3、由象識心,徇象喪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謂之心可乎?——張載《正蒙》
4、和樂,道之端乎!和則可大,樂則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獜堓d《正蒙》
5、義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動靜合一存乎神,陰陽合一存乎道,性與天道合一存乎誠!獜堓d《正蒙》
6、一物兩體,氣也;一故神,兩在故不測。兩故化,推行于一!獜堓d《正蒙》
7、誠于此,動于彼,神之道與!——張載《正蒙》
8、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9、凡聽言,要先知言者人品,又要知言者意向,又要知言者識見,又要知言者氣質(zhì),則聽不爽矣!獏卫
10、不矜而行,終累大德《法句經(jīng)》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4
1、唯天下至誠,方能經(jīng)綸天下之大經(jīng),立天下之大本——《中庸·第三十二章》
2、不能則學(xué),疑則問——《大戴禮記·曾子制言上第五十四》
3、堂上遠(yuǎn)于百里,堂下遠(yuǎn)于千里,門庭遠(yuǎn)于萬里!豆茏印しǚā
4、害浣害否?歸寧父母!对娊(jīng)·葛覃》
5、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睹献印る墓戮湎隆さ诎斯(jié)》
6、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史記·汲鄭列傳》
7、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威——《墨子·第5章七患》
8、勇,志之所以敢也!赌印さ40章經(jīng)(上)》
9、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盾髯印ば奚怼
10、尊嚴(yán)而憚,可以為師——《荀子·致士》
11、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節(jié)》
12、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睹献印けM心章句下·第三十四節(jié)》
13、聽其言,跡其行,察其所能而慎予官——《墨子·第9章尚賢(中)》
14、法不仁,不可以為法。——《墨子·第4章法儀》
15、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墩撜Z·為政篇》
16、言不信者行不果!赌印さ2章修身》
17、碩鼠碩鼠,無食我黍!——《詩經(jīng)·碩鼠》
18、此已被私欲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秱髁(xí)錄·卷上·徐愛錄》
19、有兼聽之明,而無矜奮之容;有兼覆之厚,而無伐德之色!盾髯印ふ
20、治生乎君子,亂生乎小人!盾髯印ね踔啤
21、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独献印さ陆(jīng)·第八十一章》
22、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睹献印けM心章句下·第十六節(jié)》
23、無分者,人之大害也;有分者,天下之本利也——《荀子·富國》
24、慧者心辯而不繁說,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譽(yù)揚(yáng)天下!赌印さ2章修身》
25、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妒酚洝て呤袀鳌せ搓幒盍袀鳌
26、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恒也!独献印さ澜(jīng)·第二章》
27、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独献印さ陆(jīng)·第七十一章》
28、萬事莫貴于義!赌印さ47章貴義》
29、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中庸·第二十四章》
30、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惡也!盾髯印ば奚怼
31、甘井近竭,招木近伐——《墨子·第1章親士》
32、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对娊(jīng)·擊鼓》
33、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dá)道也!吨杏埂さ谝徽隆
34、兵不完利,與無操者同實——《管子·參患》
35、欲人之處高爵祿,則以讓賢也;多財則以分貧也。——《墨子·第49章魯問》
36、道不遠(yuǎn)人。人之為道而遠(yuǎn)人,不可以為道!吨杏埂さ谑隆
37、流丸止于甌臾,流言止于知者——《荀子·大略》
38、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独献印さ陆(jīng)·第五十八章》
39、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故先王謹(jǐn)為之文。樂中平則民和而不流,樂肅莊則民齊而不亂!盾髯印氛摗
40、輪匠執(zhí)其規(guī)。矩,以度天下之方圓——《墨子·天志(上)》
41、賢不肖不雜則英杰至,是非不亂則國家治。——《荀子·王制》
42、江河之水,非一水之源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赌印さ1章親士》
4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吨杏埂さ诙隆
44、義人在上,天下必治——《墨子·第35章非命(上)》
45、君子少思長,則學(xué);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也。——《荀子·法行》
46、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对娊(jīng)·蒹葭》
47、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yán)。——《孝經(jīng)·紀(jì)孝行》
48、體不勤,五谷不分——《論語·微子篇》
49、梓匠輪輿,能與人規(guī)矩,不能使人巧!睹献印けM心章句下·第五節(jié)》
50、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史記·淮陰侯列傳》
51、居移氣,養(yǎng)移體——《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三十六節(jié)》
52、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对娊(jīng)·關(guān)雎》
53、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二十三節(jié)》
54、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道經(jīng)·第二十四章》
55、仁遠(yuǎn)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篇》
56、木與木相摩則然,金與火相守則流——《莊子·雜篇·外物》
5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荀子·勸學(xué)》
58、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載人,不能治人也;宇中萬物生人之屬,待圣人然后分也!盾髯印ざY論》
59、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对娊(jīng)·汾沮洳》
60、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孟子·盡心章句上·第二十節(jié)》
61、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睹献印る墓戮湎隆さ诙(jié)》
62、不興其藝,不能樂學(xué)!抖Y記·學(xué)記》
6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睹献印るx婁章句下·第二十八節(jié)》
64、聞賢而不舉,殆;聞善而不索,殆;見能而不使,殆——《管子·法法》
65、祖宗雖遠(yuǎn),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jīng)書不可不讀!吨熳蛹矣(xùn)》
66、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yáng)善!吨杏埂さ诹隆
67、窮不失義,達(dá)不離道!睹献印けM心章句上·第九節(jié)》
6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孟子·離婁章句上·第一節(jié)》
69、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孫丑章句上·第六節(jié)》
70、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独献印さ澜(jīng)·第十八章》
7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墩撜Z·季氏篇》
72、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睹献印るx婁章句上·第十一節(jié)》
73、授書不在徒多,但貴精熟——《傳習(xí)錄·卷下·右南大吉錄》
7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墩撜Z·里仁篇》
75、不足于行者,說過;不足于信者,誠言!盾髯印ご舐浴
7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論語·八佾篇》
77、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災(zāi)及其身者也。——《中庸·第二十八章》
78、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盾髯印げ黄垺
79、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肚f子·雜篇·盜跖》
80、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墩撜Z·學(xué)而篇》
81、巨屨小屨同賈,人豈為之哉?——《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節(jié)》
82、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缎⒔(jīng)·諸侯》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5
1、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荀子》
2、人之所欲生甚矣,人之所惡死甚矣,然而人有從生成死者,非不欲生而欲死也,不可以生而可以死也。
3、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
4、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睹献印
5、君子賢而能容罷,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淺,粹而能容雜。
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墩撜Z》
7、亡羊而補(bǔ)牢,未為遲也!稇(zhàn)國策》
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
9、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对娊(jīng)》
10、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
11、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
12、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13、言必信,行必果!墩撜Z·子路》
14、且夫芷蘭生于深林,非以無人而不芳。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冻o》
16、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論語》
17、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
18、巧言令色,鮮矣仁!墩撜Z》
19、古之所謂士仕者,厚敦者也,合群者也。
2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抖Y記》
21、知彼知己,百戰(zhàn)不殆!秾O子兵法》
22、無用吾之所短遇人之所長,故塞而避所短,移而從所任。
23、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論語》
24、善惡隨人作,禍福自己招!对鰪V賢文》
25、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xué)也。
26、君子寬而不僈,廉而不劌,辨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qiáng)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jǐn)慎而容,夫是謂至文。
27、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妒酚洝だ顚④妭鳌
28、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肚f子養(yǎng)生主》
29、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論語》
30、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nèi)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
3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墩撜Z》
32、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shù)。
33、言之無文,行而不遠(yuǎn)。——《左傳》
34、君子樂其道,小人樂其欲。
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矩!墩撜Z》
36、盡信書,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37、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抖Y記》
38、強(qiáng)中自有強(qiáng)中手,莫向人前滿自夸。——《警世通言》
39、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論語》
40、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洞蟠鞫Y記》
41、小不忍,則亂大謀。——《論語》
42、妻子具而孝衰于親。
43、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以言,深于矛戟。
44、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45、人有氣、有生、有知亦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
46、凡人有所一同,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好利而惡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47、是以不誘于譽(yù),不恐于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倒,夫是之謂誠君子。
48、成遠(yuǎn)算者不恤近怨,任大事者不顧細(xì)謹(jǐn)!睹魇贰
49、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庸》
50、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盾髯印
51、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
52、天有其時,地有其材,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
53、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
5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
5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肚f子》
5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論語》
57、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弟子規(guī)》
58、為者常成,行者常至!蛾套哟呵铩
59、言必信,行必果!墩撜Z》
60、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墩撜Z·述而》
61、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62、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禮記》
63、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6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墩撜Z》
65、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睹献庸珜O丑》
66、學(xué)如逆水行舟,不進(jìn)則退。——《增廣賢文》
67、以近知遠(yuǎn),以一知萬,以微知明,此之謂也。
68、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69、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
70、學(xué)不可以已。
71、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蹲髠鳌
72、仕而優(yōu)則學(xué),學(xué)而優(yōu)則仕!墩撜Z》
73、黑發(fā)不知勤學(xué)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勸學(xué)》
74、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6
1.如果一個人聽到別人說自己的缺失就生氣,聽到別人稱贊自己就歡喜,那么壞朋友就會來接近你,真正的良朋益友反而逐漸疏遠(yuǎn)退卻了。
2.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薄墩撜Z》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薄墩撜Z》
4.亡羊而補(bǔ)牢,未為遲也!稇(zhàn)國策》
5.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戰(zhàn)國策》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吨芤住
7.滿招損,謙受益。《尚書》
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抖Y記》
9.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洞蟠鞫Y記》
10.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睹献印
11.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睹献印
1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13.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睹献印
1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15.青,取之于藍(lán),而青于藍(lán)。《荀子》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7
1.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
4.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5.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6.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8.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9.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10.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11.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12.筆落驚風(fēng)雨,詩成泣鬼神。
13.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14.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15.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
16.昨夜西風(fēng)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17.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18.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19.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20.古人學(xué)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8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便會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識,便會弄得更加疲困不堪!
2、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
名是相互傾軋的原因;智是相互斗爭的手段。兩者是兇器,是不可以盡行的。
3、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無道,圣人生也。放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哉;禍種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圣人可以成就事業(yè);天下無道,圣人只能保全生命,F(xiàn)在這個時代,僅僅可以避開刑戮。幸福不過像羽毛那樣輕,不知怎樣才可以去承受;禍患重得像大地一樣,不知怎樣才能去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但不懂得無用的更大的用處。
5、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響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涸了,魚被困在陸地上,互相吹腮上的水泡,互相潑殘存的泉水;這種情況固然很感人,但是不如在江湖之中暢游,忘記對方的存在。這是一種追求自由的思想體現(xiàn)。
6、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給我以形體,用生使我操勞,用老是我清閑,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稱善我生存的,也同樣稱善我的.死亡。
7、故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為之有野!
因此盜跖的門徒問盜跖說:“做大盜也有法則嗎?”盜跖回答說:“無論哪個地方都怎么會沒有法則呢?憑空猜想屋內(nèi)儲藏著多少財務(wù),這就是聰明;帶頭思安進(jìn)入屋內(nèi)的,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的,就是義;酌情判斷是否動手的,就是智;分贓均等的,就是仁。這五種不具備而成為大盜的,天下是決不會有的。”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9
1、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3、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
4、非學(xué)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xué)。
5、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6、疾風(fēng)知勁草,歲寒見后凋。
7、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掕I
8、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9、凡事預(yù)則立,不預(yù)則廢。
10、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簱衿渖贫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p>
11、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2、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13、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4、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1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17、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18、言者無罪,聞?wù)咦憬洹?/p>
19、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學(xué)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0、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諟Y明
21、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
22、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踔疁o
23、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24、多行不義必自斃。
25、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
26、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2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28、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鸥
29、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0、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31、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畎
32、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
3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3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5、盡信書,不如無書。
36、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鸥
37、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yuǎn)。——諸葛亮
38、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畎
39、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懿
40、疾風(fēng)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41、當(dāng)局者迷,旁觀者清!袥_
42、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43、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44、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jié)網(wǎng)。
4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諟Y明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10
1.父子和而家不敗,兄弟和而家不分,鄉(xiāng)黨和而爭訟息,夫婦和而家道興。
2.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3.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
4.責(zé)人之心責(zé)己,愛己之心愛人。
5.相逢好似初相識,到老終無怨恨心。
6.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早逢春。
7.兩人一般心,有錢堪買金;一人一般心,無錢堪買針。
8.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口面不知心。
9.燈蛾撲火甘就鑊,春蠶作繭自纏身。
10.名高妒起,寵極謗生。物極必反,器滿則傾。
11.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
12.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莫待是非來入耳,從前恩愛反成仇。
13.毋以己長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
14.勿恃勢力而凌逼孤寡,勿貪口腹而恣殺牲禽。
15.見色而起淫心,報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禍延子孫。
16.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17.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18.燕雀哪知雄鵠志,虎狼豈被犬羊欺。
19.許人一物,千金不移;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20.三人同行,必有我?gu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p>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11
1.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2.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
3.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4.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5.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8.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0.欲速則不達(dá),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11.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12.默而識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
13.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1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1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16.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17.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18.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1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xué),不知道。
20.巧詐不如拙誠,惟誠可得人心。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12
言忠信,行篤敬。
選自:《論語》
意思:說話忠誠老實,行為厚道嚴(yán)肅。
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選自《禮記》
意思:有時緊張,有時松弛,這是周文王、周武王處理政事的辦法,F(xiàn)在多指工作、學(xué)習(xí)和生活要勞逸結(jié)合。
一樹百獲者,人也。
選自《管子權(quán)修》
意思:培育一次而能得到百倍收獲的,是培養(yǎng)人才。培育人才雖然費時、費力,但是收獲很大。
士有百行,以德為首。
選自《三國志》
意思:志士有百種品行,把德看作是第一位。后來用來說明做人要把“美德”放在首位。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選自《左傳》
意思:擊第一遍鼓,士氣振奮;擊第二遍鼓,士氣開始低落;擊第三遍鼓,士氣就完全消失了。這句話鼓勵大家趁情緒高漲時一口氣將事情做下去。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選自韓愈《師說》
意思:人不是生來就什么都知道的,誰能沒有疑難問題呢?說明向他人求學(xué)的重要性。
萬物之中,以人為貴。
出處:范曄《后漢書?周舉傳》
意思:在天下的萬物之中,人是最寶貴的。
天下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細(xì)。
出處:《老子》
意思:天下的難事,一定是從容易的事發(fā)展起來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從細(xì)小的事發(fā)展起來的。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出處:《禮記》
意思: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見,聽什么也聽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滋味。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專注。
不以窮變節(jié),不以賤易志。
出處:桓寬《鹽鐵論》
意思:不因為不得志而改變氣節(jié),不因為地位卑下而改變志向。
不遷怒,不貳過。
出處:《論語》
意思:不拿別人發(fā)泄怒氣,不重犯同樣的'錯誤。
不學(xué)而求知,猶愿魚而無網(wǎng)。
出處:葛洪《抱樸子》
意思:不學(xué)習(xí)而想得到知識,就像想得到魚而沒有網(wǎng)一樣。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出處:《舊唐書》
意思:(一個人)不敬重別人,實際上是不敬重自己。
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出處:《論語》
意思:時間在不斷過去,我們要珍惜時間。
內(nèi)不自誣,外不誣人。
出處:《韓詩外傳》
意思:做人做事既不能自欺,也不能欺人。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出處:學(xué)好像登山一樣艱難,學(xué)壞如山崩一樣容易。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
出處:《晏子春秋》
意思:堅持不懈做事的人,總會成功;不停步向前走的人,總會到達(dá)目的地。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意思:耳朵聽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眼睛看到的不如經(jīng)過實踐的。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13
《論語》經(jīng)典名言10句:
1.子曰:“學(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yuǎn)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2.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xué)也已!
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xué),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 心所欲,不逾矩!
4.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惡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5.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7.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xué)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xué)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xué),民斯為下矣!
8.子曰:“學(xué)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xué)則殆!
9.子曰:“由!悔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0.子曰:“君子欲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14
1、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禮記》
不失色于人,指重視修身養(yǎng)性,經(jīng)常保持氣定神閑得姿態(tài),無論儀容、應(yīng)對都是莊重大方,有規(guī)律,不輕率;不失口于人,指說話謹(jǐn)慎,不尋人之短,不傷人之痛,也不諷刺挖苦.
2、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人有禮貌,待人做事講究禮節(jié),說話恭敬文明,則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會與人相處和睦,不會傷害到別人,也不會被別人傷害;否則,待人粗暴,說話粗魯,無大無小,無長無少,難免與人發(fā)生矛盾,產(chǎn)生口角之爭,甚至拳腳之斗.
3、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恒”是“永久、持久”的意思.愛護(hù)別人的人,也會一直得到別人的愛護(hù);尊重別人的人,也會一直得到別人的'尊重.這就是俗話所說的“若要人敬己,先要己敬人”.
4、人無禮,而不生;事無禮,而不成;國無禮,而不寧.《荀子》
人沒有禮節(jié),無法在社會上生存立足;做事不講究禮節(jié),就不能把事情辦成功;國家沒有禮法,就會動蕩不安.
5、好言相待,舒心暖懷;惡語傷人,結(jié)怨招災(zāi).(俗語)
說話態(tài)度和氣,語言禮貌文明,會讓人心情舒暢,倍感溫暖;說話態(tài)度粗暴,出言不遜,會讓人心生怨恨,招來災(zāi)禍.
6、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俗語)
一句感人的話讓人即使在嚴(yán)寒的冬天也會讓人心里有一股暖流涌動;一句傷人的話,即使是炎熱的夏天也會讓人覺得心里冰冷.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15
1、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迢迢牽牛星》
2、造化之功,發(fā)乎動,畢達(dá)乎順,形諸明,養(yǎng)諸容載,遂乎說潤,勝乎健,不匱乎勞,終始乎止!獜堓d《正蒙》
3、上達(dá)則樂天,樂天則不怨;下學(xué)則治己;治己則無尤!獜堓d《正蒙》
4、義,仁之動也,流于義者于仁或傷;仁,體之常也,過于仁者于義或害!獜堓d《正蒙》
5、仁通極其性,故能致養(yǎng)而靜以安;義致行其知,故能盡文而動以變!獜堓d《正蒙》
6、能通天下之志者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無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獜堓d《正蒙》
7、以責(zé)人之心責(zé)己則盡道,所謂「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者也;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所謂「施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者也;以眾人望人則易從,所謂「以人治人改而止」者也;此君子所以責(zé)己責(zé)人愛人之三術(shù)也。——張載《正蒙》
8、有不知則有知,無不知則無知。——張載《正蒙》
9、以心求道,正猶以己知人,終不若彼自立彼偽不思而得也!獜堓d《正蒙》
10、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則與天地偽不相似!獜堓d《正蒙》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相關(guān)文章: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01-05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12-02
國學(xué)的名言01-06
國學(xué)經(jīng)典名言15篇12-06
國學(xué)的名言15篇01-06
國學(xué)的名言(15篇)01-07
國學(xué)的名言通用15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