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墒亲x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父母的覺醒》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1
與《父母的覺醒》這本書分離已經是兩周以后了,這也是我第三次提筆企圖寫下我當下對《父母的覺醒》這本書的讀書體會。第一次是現(xiàn)場的分享,第二次是衛(wèi)老師催交作業(yè)的時候趁興寫下了兩段文字后夭折了。事不過三吧,今天有時間坐在鍵盤前敲打敲打,說說此感。
去讀書會是蓄意已久的一種想法,看段老師每周發(fā)出的讀書會邀請,也看到段老師在追名逐利的今天能對心理教育如此的用心,衛(wèi)老師的親身經歷又和這些附中版本的媽媽們如此吻合,而那些時間也正是自己空虛之余內心表現(xiàn)一片慌亂。終于在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的那一天緣份般地走進了讀書會,這段緣綿長情深。
初進讀書會的忐忑,沒有一個熟悉的面孔,不知道如何開始自己在這個團隊的重新呈現(xiàn),遮掩著自己內心情緒的翻江倒海,終于很快就在第二次讀書會分享時含著焦慮和不安表露出來,情緒是不會騙人了,只有情緒才是你真實的表達。到第三次再來讀書會的時候,已然不是原來的滿懷期待,竟然在來的路上會徘徊,他們是否覺察到我的情緒,他們一定會笑話我的不成熟,我不知道該如何再次融入。正如衛(wèi)老師說的,收費本身也是一個約束,既然交了錢,也是應著自己的初衷而來,還是要面對的。有了這樣的想法,在以后的交流中,沒有了太多的顧慮,真誠地表達自己所想,共情于書友的分享,這一面面的鏡子在逐漸照亮我平淡的心靈,真的真的慢慢地會和這個團隊融為一體。
接下來劇透一些自己的經歷吧,人生匆匆四十余載,經歷于各種親情、友情、愛情,更多的是對社會的理解和認知,當亭亭玉立的十八少女展現(xiàn)于面前的時候,突然有一天,你不知道如何面對她,你不再了解她更多,她似乎已不再想依靠你的肩膀,甚至你畫下的路對她來說已不再寬廣。
孩子的彷徨和媽媽的`無奈,甚至自責于自己曾經有無數次不經意中以愛的名義對孩子的傷害。這些日子過得確實是有些落魄,衛(wèi)老師提醒我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變化,我努力把自己打開,找大學同學暢聊,找衛(wèi)老師解疑,更多做的是充分的思考,我在很短的時間內象餓極了一樣在心理學知識里尋找我想要的,也是對心理學的一種喜歡吧,曾奇峰的精神分析課程、《父母的覺醒》解讀、如何消除原生家庭的影響、楊瀾說、開講啦等有聲書籍。
我用行動告訴女兒媽媽在學習,媽媽在努力,每天裝出一副內心充實的樣子?墒钱斆恳淮侮P系的轉機又會迎來一些新的小矛盾,就和考前突擊一樣,臨陣磨槍,看來還是會顯得不足,火候還是得慢慢的燉。當然我也不是不講道理的媽媽,能被女兒做為知己深夜談話到二點,這真的是很難得的相處機會,平常里性子急的我也需要在和女兒交流的時候大腦飛快運轉,體會她的不易和難處?吹脚畠鹤罱鼱顟B(tài)越來越好,但對學習卻似乎沒有那么上心了,一次次的想試探也被老公及時的制止了,我們要的是孩子真正的快樂和來自于她自己內心充沛的精神動力。于是我還需要不斷溫柔,耐心等待這香花開。
當孩子們都奮斗在高考前線的時候,我于上周帶女兒去了美麗的威海,劉公島上空藍藍的天,坐上纜車一覽城市與海的風景,和女兒提著鞋子來回走在海邊的浴場,現(xiàn)在想起來會激動起眼眶的淚花,這才是我們真實的生活,有我,有女兒,有海,更重要的是還有無盡的言語。隨后,我?guī)畠涸跐蠀⒓恿舜髮W畢業(yè)二十周年的同學聚會,我感動于當年的宿舍、食堂和小路,甚至我們在原來的教室、原來的位置召開的一場別開心面的主體班會,還有驕人的同學們一個個發(fā)自內心的感慨和祝福,女兒一直參與其中為我們拍照,聆聽和體會于我們的感受之中,相信她會對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所以此行無悔。
所有這些都和讀書會密不可分,兩個半月的時候足夠讓我發(fā)自內心的一些覺醒。女兒問我醒了沒有,我答,我會一直走在覺醒的路上。早上聽書的時候聽到這樣的一句話:家長迷亂,孩子如何清醒?所以我們學習,我們覺醒,我們努力,改變會慢慢的到來。很期待我們一起走在少有人走的路上的風景,攜手同行,來日方長,愿你我如愿前行。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2
“孩子無需事事征得認同,我們需要放下為人父母的架子,放棄‘應該怎樣’的想法,努力重塑自己以適應孩子的需求。”
這是《父母的覺醒》第三章里開篇就講到的,讀完覺得內心深深地刺痛,因為這正是我在陪孩子成長的這幾年中一直在走的誤區(qū),只是我一直不自知。
尤其是想到孩子平常總是會問我“這樣可以嗎?”“我可以去玩一會兒嗎?”,看上去孩子是在尊重我征求我的意見,而其實是我在養(yǎng)育他的過程中沒給到他實時的自主權和安全感。
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從心理與情感層面講述教育之道,每一個篇章都發(fā)人深省。
作者沙法麗。薩巴瑞是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博士,早年受到東方正念思想的影響后又將其同西方心理學理論加以融合,從而形成了自己有關正念生活與覺醒教育的理念。
作者認為,父母的覺醒與改變是教育的真正開始。父母只有安頓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幫助孩子成長為一個健全的人。
這本書鼓勵廣大父母用愛意與真誠穿越家庭教育的困境,破解親子關系的難題,實現(xiàn)精神的覺醒,讓孩子在成長的同時,也讓父母得到完整的成長。
昨天和今天閱讀完了這本書的第三章和第四章,本篇僅寫寫這兩個章節(jié)的讀后感。
我們大部分家長既沒有學過心理學,也沒有學過教育學,所以我們養(yǎng)育孩子的經驗基本都來自于我們成長的經歷,有小時候父母養(yǎng)育我們的經歷,有長大后我們自己的受教育經歷。
這些經歷發(fā)生在我們身上過,所以我們會拿這些經歷去要求我們的孩子,告訴他這樣做不好,那樣做不對,要學這個興趣班,要學那門才藝。
但這些,并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他們想要的`是我們對他無條件的接納和贊賞。
哪些行為會讓孩子感知到自己獲得了接納呢?作者在書中列舉了如下示例:
當他們休息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是多么地欣賞他們;
當他們坐著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是多么開心與他們在一起;
當他們在屋里走動的時候,請告訴他們:“謝謝你來到我的生活里;”
當他們牽著我們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是多么開心握著他們的手;
當他們早晨醒來的時候,請告訴他們,一早醒來就看到他們是多么幸福的事;
當我們把他們從學校接回家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是多么地想念他們;
當他們微笑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的心是多么地溫暖;
當他們親吻我們的時候,請告訴他們,我們是多么喜歡與他們待在一起。
這種接納完全是針對孩子本身的,而不是由于他們的所作所為。
同時作者也強調“盡管孩子的行為還需要不斷調整以符合某些基本規(guī)范,但他們最核心的本質是無條件地得到贊賞!
獲得了這種贊賞,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是閃閃發(fā)光的,我們踐行一下便可知。
作者說,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大部分父母常常會不自覺地帶著一種自負的態(tài)度,具體的表現(xiàn)可能是:
講大道理:“如果我是你......”
發(fā)表意見:“要是你問我的話......”
做出判斷:“我喜歡......”或“我不喜歡......”
發(fā)出命令:“不要難過。”“不許哭!薄安灰ε隆!
施加控制:“如果你這樣做,我就會......”或“我不能接受你這個樣子。”
這樣的雷,在養(yǎng)育麥子的過程中,我還真的踩了不少。
與“自負”態(tài)度相對應的則是“接納”態(tài)度,具體的反應可能會是:
接納對方,把他當做獨立的個體:“我了解你!
接納對方真實的自我:“我懂得你!
尊重對方真實的自我:“我聽見你了。”
贊賞每個人完整的自我:“你就是你自己!
認識到生命本身的美好:“我們倆在一起,這一刻真完美。”
同樣一件事情,如果分別用這兩種態(tài)度去處理,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我們常常會用“不聽話”三個字來形容孩子,但我在這本書里讀到了孩子不需要事事都“聽話”,他們只需要做一個本真的自己,不需要事事征得父母的同意,不需要擔心會被父母責罵。
即使有某些行為需要糾偏,也換用“接納”他的話語和態(tài)度去對待,我想假以時日,每一個孩子都會成為每一個小家庭的“天使”。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 篇3
最近半個月的讀書計劃一直未實行,廣西歸來,被很多繁瑣的事情耽擱,遲遲不能安安靜靜坐下來繼續(xù)讀書,欠下了很多章節(jié)沒有完成,心中甚是愧疚。這幾天在辦公室里抽出時間來彌補,一邊讀一邊劃重點,大有高考來臨的架勢,同事們都說,當年若是能拿出你現(xiàn)在的學習勁,肯定能考入北大、清華這樣的名校。哈哈兩聲大笑,我不禁在想,是啊,大學畢業(yè)參加工作之后,自己再也沒有坐下來通過自己的努力好好學習過,甚至連完整的一本書都沒有細致讀過,大多都是囫圇吞棗的瀏覽一遍,或是匆匆一瞥、一目三行的閱讀一小段。孩子入學后,在張老師的帶領下,沒想到我們還能重拾年輕時的學習勁,利用業(yè)余時間,靜下心來讀一讀,看一看,寫一寫,真好!言歸正傳,還是聊一聊這兩天的學習心得體會吧,畢竟《父母的覺醒》一書,讓我每次閱讀時都感觸頗深。
“情感如潮汐,痛苦如波濤,有來有往,有起有落”。在養(yǎng)育瀟然的這幾年,我們的表現(xiàn)猶如一面鏡子,孩子的脾氣秉性如同我們表現(xiàn)出的一樣,他會由于受到我們的.贊美而感動,也會因為受到責備而傷心。前段時間,在班級里,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情:課間眼保健操時,瀟然作為小班干在管理紀律時,遇到了XX同學調皮,不好好做眼保健操,在勸誡幾次無果的情況下,瀟然做出了“奇怪”的舉動,準備扒下XX同學的褲子以示懲戒。XX同學向張老師告了狀,張老師很驚訝,不知道瀟然為何會做出這樣的舉動。放學后,張老師和我說了這事,讓我了解下瀟然當時是如何思考的,并一再叮囑我千萬不要訓斥孩子,更不要因為這個打罵孩子。
回家的路上,我心平氣和的與瀟然進行了溝通,他哭著和我說,他做錯了,以后再也不會這樣對待小朋友了,我問他為什么要這樣做?他告訴我,他說是因為XX同學不聽話,不好好做眼保健操,他想懲罰一下他,但是又不知道該如何懲罰,就想起扒褲子這個念頭了。(因為瀟然幼兒園的時候,曾經有朋友為了逗他玩,拽過瀟然的褲子,那時候他很小,朋友也是一時興起,說起了上學那會男同學們淘氣,互相用扒褲子來懲戒犯了錯誤的一方)。結果瀟然就認為這是個懲罰的舉動,不聽話的小孩就要被懲罰。
聽了他的解釋,我又好氣又好笑,我告訴瀟然:扒褲子行為是非常不好的事情,這是錯誤的,這個行為會給小朋友帶來嘲笑,帶來傷害,即使同學犯了錯誤,也不能懲罰,因為你沒有懲罰別人的權力,張老師之所以選你當眼保健操的小班干,不是為了讓你去懲罰不聽話的小孩,而是希望你做的更好,給別的孩子做個好榜樣,激起他們想要跟你比一比的熱情。就像你們在學校犯了錯誤的時候,張老師是不是很耐心的聽你們訴說原因,然后用和平,友好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是不是從來不會因為你們犯了錯誤而懲罰你們,打罵你們?更不會因為你們的過錯罰站,讓別的小朋友來嘲笑你?
我說完這些話,瀟然哭的很傷心,他說他不是故意要這樣做的,當時真的是想讓XX同學能聽他話,乖乖的做操,不要影響別的小朋友。他當時就和XX同學道歉了,并保證以后再也不做傷害小朋友的事情了。第二天與張老師溝通之后,老師說我是小題大做了,瀟然這孩子心地善良,絕對不是一個會攻擊、使壞的孩子,通過這件事,只是讓我給孩子做個安全教育,告訴孩子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的隱私,尤其是私密部位,在沒有得到爸爸媽媽允許下,任何人一定不能觸碰或看見。我向瀟然轉達了張老師的意見,并告訴他,老師沒有責怪他。
引用“知心姐姐”盧勤的一句話“教育孩子,也沒有現(xiàn)成的路,自己要走自己的路。人的一生都在路上。父母和孩子是同路人,一邊走,一邊尋,走錯了,再回來。請記。哼m合的,才是最好的!痹诮逃⒆拥倪^程中,父母不要害怕犯錯,要善于反思,吸取教訓,不犯同樣的錯,因為父母教育孩子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
【《父母的覺醒》讀后感】相關文章:
《覺醒年代》心得體會03-06
認知覺醒讀書心得體會優(yōu)秀02-01
感恩父母讀后感03-11
父母規(guī)的讀后感10-25
《感恩父母》讀后感08-08
《父母課堂》讀后感 05-04
父母課堂讀后感02-09
《孝敬父母》讀后感03-06
父母課堂讀后感15篇[通用]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