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你有什么總結呢?很多人觀看之后都有不一樣的心情。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1
如果每一個孩子在啟蒙時期,在成長過程中,能夠遇到一位好的老師,能用溫情打開孩子們的心扉,真的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武城實驗中學北校區(qū)曾經在博雅講堂組織初三的學生觀看著名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作為班主任的我,有幸與學生共同觀看。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至今念念不忘,感慨萬千。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主要講述了音樂老師馬修在面對各種麻煩不斷的問題學生時,通過自己對音樂的熱情和專注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靈,改變了孩子們的生活的故事。馬修老師的饋贈,點燃了同為教師的我們!是!對于老師來說,心中有春天和陽光,才能夠帶給自己以外的世界春天和陽光。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的“池塘底教養(yǎng)院”猶如一個小社會,等級分明,制度森嚴。院長哈森是剝削階層的代表,冷酷無情,貪得無厭。他殘忍地對待那些犯錯的孩子們,濫用私刑,為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毀掉孩子們的前途,但沒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馬修的到來。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馬修給放牛班帶來了春天,是馬修改變了這個小社會。面對被摧殘了心靈的孩子們,他循循善誘。面對孩子們過火的惡作劇,他用一顆仁愛之心去包容,他用音樂之光照亮了孩子們長期陰暗的心靈。我總覺得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展現(xiàn)的是一個救贖心靈,充滿了愛的故事。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之后,令我印象很深的還有馬修老師的人格魅力在其教育過程中的體現(xiàn)。例如當馬修老師看到教室亂成一鍋粥,而被要求維持紀律的莫朗杰卻在黑板上畫馬修的`涂鴉像時,他并不是像哈森校長那樣訓斥與懲罰學生,而是給莫朗杰也畫了一個搞笑的涂鴉像,用一種溫和而又幽默的反擊化解了眼前的沖突局面。當馬修老師在寢室聽到孩子們唱“禿頭,禿頭,你完蛋了”的歌時,他也沒有憤怒,而是自己口中也唱著給學生糾正跑調,還通過此事發(fā)現(xiàn)了學生們的歌唱天賦,才有了之后的精彩不斷上演的合唱團。
當學生惡作劇致使教工馬克桑思眼睛受傷時,哈森校長的應對方法是抓出始作俑者加以處罰,否則所有學生輪流關禁閉。而馬修老師知道是勒蓋萊克做的之后并沒有告發(fā)他,而是讓他在校醫(yī)院給教工做看護。教工對學生“主動來幫忙看護”表達了贊賞與感激,學生也感受到了教工的善意、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莫朗杰向馬修頭上倒墨水之后,他在合唱團的獨唱被取消了,但在面向公爵夫人的公開演出的末尾,馬修老師又讓他唱了獨唱?梢姰攲W生真的犯錯時,馬修老師原則分明地會有相應的懲罰,但懲罰是就事論事的、不過激的。學生知道知錯能改就能得到原諒,就更可能成為對自身行為負責的人。
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還有一個這樣感人的片段:火災發(fā)生后,馬修老師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迫離開學校。當他默不作聲地走向大門口時,小小的教室窗口飛出60多架飛機。誰能說這漫天飛舞的紙飛機,不是學生對親愛的老師的敬意呢?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看到這里,我的心竟然感動地顫抖起來,久久未能平復。
一名正處于人生低谷的法國音樂家馬修,從一個個“壞孩子”身上,領悟到這樣的真理: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馬修老師用他博大的胸懷包容所有的孩子,包容他們所有的過錯并給他們改過的機會;馬修老師用他寬廣的愛心融化了孩子內心如冰雪般的冷漠;馬修老師永遠對每個孩子都深懷信心,給他們最基本的信任。這也引導我明白了教育者固然需要技術上的探索和創(chuàng)新,但同時更需要博大的胸懷、寬廣的愛心和對任何一個受教育者永不放棄的耐心。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2
一個名叫“石池”的學校有著一群特別的學生,他們就像校名一樣:掉落在池底的頑石。所有的老師都管不住他們,唯一行得通的便是校長的暴力管理。孩子們就這樣活著。
看完影片之后,才知道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系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復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希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后又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象征。中國博大精深的五個字翻譯后,一種隱喻恰到好處的展示了影片所想表述的含義。
馬修,一位失意的音樂家,成了孩子們的新班主任。在與孩子們的相處中,馬修尋找到了一座新的“橋梁”,一座真正能和孩子們溝通的橋梁——音樂。那雖然不是什么名曲,只是為孩子們普寫的樂章,但它同樣可以震撼人心。最起碼震撼了我的心,在我眼里那群頑劣孩子讓我厭惡,可后來從他們的歌聲中我分明感受到了什么。它是天籟之音,是愛的天空里最動人的樂章。
不,又不全是愛。影片總讓我記得一些凌散的,與主題絲絲連連纏繞,卻又無關緊要的片斷。還記得那個五音不全,吹口琴,唱著“禿老頭,禿老頭,你死定了……”的那個孩子,還記得那個個子很小,不會唱歌的孩子,也還記得那個已經不能用五音不全來形容,讓人無法聽的孩子……他們都受到了馬修老師的音樂肯定,雖然有點沾不上邊:女中音,指揮助理,譜架。但他們都被音樂所震撼,洗禮了心靈。
一位法國音樂教師——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跡,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fā)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為發(fā)光的小天使,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yè)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tài)度。馬修在接受校長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要求:不體罰學生,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不透露他們的名字,也無一不體現(xiàn)了他對幼小心靈人性的關懷。他是在用愛來感化這幫所謂“無法救藥”的問題少年。
音樂與愛是緊緊相連,不可分割的。他們都有著凈化人類心靈的作用。這讓我想到聲樂課,音樂欣賞課上,莊曄,陳新坤老師也總反復的強調愛對音樂作用的巨大。以及愛和音樂間的相互作用。是的,偉大的音樂家們在用愛譜寫出一篇篇優(yōu)美的旋律,而人類也在被這些旋律所感化,所提升。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的為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于這部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讀過一些關于該片的評論,許多人認為是法國電影受“新浪潮”影響以來的一次回歸。因為該片運用的是最簡單最古典的技法,通過走“人性”和“溫情”的路線獲得觀眾的青睞。的確,正如一位電影評論家所言:“不同于一般的運用悲劇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夸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chuàng)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yè)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斗排0嗟拇禾臁肪褪悄欠N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著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fā)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歸的時刻。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么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3
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是每一位身為教師的人必看的經典電影,也使即將身為教師的我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身為一名教師,馬修就是我們的榜樣,他把他的學生真正當成人來對待、來尊重。
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春天,那就是我們記憶中的童年。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快樂活潑的,就想春天一樣,而這幫“放牛”班的孩子的春天就是馬修老師帶給他們的。這部電影的譯名很有意思,“放牛班”中的“放!倍制鋵嵵傅木褪俏覀兂Uf的“對學生不教不管”也就是所謂的“放羊”之意,而電影中的'這群孩子就是這樣一批讓老師頭痛不已的只能“放羊(牛)”的問題學生:打傷馬桑大叔的樂格克,頑皮搗蛋的佩皮諾,古怪固執(zhí)的莫杭治以及其他無心讀書整日胡鬧的孩子。
面對這樣一群幾乎不把老師放在眼里,一味胡鬧的孩子,輔育院的人都采取體罰、緊閉,如果是其他很多老師面對這群孩子,恐怕都只能撓頭表示無能為力,怎么辦,只能“放牛”唄。有多少人能相信,他們也有春天。但有人相信了,他或許懷疑過,猶豫過,但他最終做到了,他就是一個名叫克萊蒙馬修的失業(yè)的音樂教師,而且,那時的他僅僅是一名代課老師,還不是一名正式的老師。他來到這個學校代課,原本只是想著糊口謀生,但是沒想到他甚至改變了很多孩子的一生。這個貌不驚人的老師,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學生幾乎都很喜歡唱歌,而且那個叫莫翰奇的孩子還擁有一副好嗓子。這就是黃金,但它被埋在了土里,如果沒人把它刨出來,就永遠無法顯示它的光芒,對于莫翰奇而言,這個刨土人就是馬修老師。
對于一個音樂家來說,心中沒有愛,就不能作出有生命的音樂,對于一個老師來說,心中沒有愛,他的教學生涯就像沙漠一樣荒蕪。
克萊蒙馬修正是心中有愛,所以他作出了有生命的音樂,也改變了許多學生的一生,使他們獲得了屬于他們的春天。
影片中的這幫孩子都是10歲左右的年紀,馬修相信,即使有惡,又能夠壞到哪去?他們缺少的正是愛,諸如貝比諾是個孤兒,而莫翰奇也只有殘缺不全的母愛,只需要一點點愛,就足以點燃他們的心火,讓他們明白,自己原來不是活在地獄中,原來自己也是天使。
當馬修老師把這些孩子組建成為一個合唱團,他們那宛如空谷黃鶯般的美妙合聲在電影中流淌了一個多小時,特別是莫翰奇天籟般的聲音,使我完全沉醉在其中了?粗⒆觽兡且驗槭艿娇隙ü膭疃滞鈱W⒌难凵,那一刻的感動真的難以言喻,也許我們中有人想起了自己童年時曾經遇到的這樣的好老師,當然也有人遺憾:唉,我的童年為什么就沒有碰到這樣的老師呢?
他們僅僅只是孩子,他們天真無邪,他們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夢想,他們是如此真摯的寫下了自己的愿望,有消防員、有牛仔、有馴虎員,甚至是拿破侖將軍。也許為了實現(xiàn)這些愿望,在沒有正確的鼓勵和引導下,孩子們難免走了一些彎路。當藏于地板縫中的錢和口琴被發(fā)現(xiàn)時,馬修老師在氣憤中找到孩子時,得到的答案出乎每個人的意料,也讓老師感到心如針扎!拔蚁胭I一個熱氣球!”望著如此真摯的目光,馬修老師和我們的心靈都被震撼了。
面對孩子們一次次的惡作劇,馬修老師都用一顆寬容的心來接納他們,正是這種寬容如一縷陽光直射“池塘之底”。終于喜歡惡作劇的孩子在照顧病人的過程中,漸漸產生了悔意。受懲罰的孩子在母親面前保留了自尊心。自閉癥的孩子在老師的關懷下慢慢打開了心扉,一次又一次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和寬容之心幫助了這些孩子,這是這份善良與偉大,改寫了孩子們原本那充滿晦澀的童年記憶,留下了一串歌聲與歡笑,盼來了“放牛班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4
沒有奪人眼球的漂亮演員,沒有花哨的特技拼湊,幾個稚氣未脫的問題孩子,一位已經禿頭的老師,再加上干凈簡單的音樂,涓涓的流淌故事,引不起激烈的哭笑,笨拙的把棱角銼的溫和
1949年的法國鄉(xiāng)村,音樂家克萊門特到了一間外號叫塘低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學校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學校的校長只顧自己的前途,殘忍暴力。
性格沉靜的基望馬圖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他重新創(chuàng)作音樂作品,組織合唱團,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男主角莫朗是一個敏感、內向的孩子。他不善言語,有著天使般的容貌,魔鬼般的心靈。他為了親眼證明自己的母親是在工作,就冒雨逃學偷偷去了媽媽工作的餐廳的窗外窺視;他為了維護自己的小小自尊心拒絕參加合唱團卻又在私下偷偷練習唱歌。他是個唱歌天才,有著極美的嗓音和超強的樂感,這讓馬圖格外驚喜,于是他有意對莫朗進行培養(yǎng)。
不過莫朗畢竟性格孤傲,為了維護屬于自己的東西,竟然用墨水砸正在和他媽媽聊天的馬圖。為此,馬圖把他開除出了合唱團。在給伯爵夫人表演的當天,馬圖卻意外地讓莫朗參加了。而此時此刻的莫朗眼中流露出的是驕傲、喜悅,最重要的是感激。
西方教育倡導的是平等民族。只有在沒有歧視的平等基礎上,天才才能閃耀出耀眼的光輝。反觀種種對比,學校、家長在面對學生是永遠處于一種居高臨下、指手畫腳的地位,學生永遠就是被懲罰、被束縛、被設計的對象。學生面對的不是平等民主的教育。
在這部電影里,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對自己心目中的好學生和壞學生,無意識間流露的態(tài)度會有多大的反差。如果一個老師認定自己的學生無藥可救,那么自然學生的一切行為都是壞事,哪怕他們什么都還沒有做,也很可能是在進行預謀策劃。這種防患于未然的心態(tài)一旦過了頭,勢必就要演變成羅森塔爾所說的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梢韵胍,在老師的偏見與歧視之下,再天性純良的孩子,也極有可能成長為心理扭曲的人。讓教育工作者當引以為戒。這也算電影中一大重要的意義。
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愛才是果實。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這部電影的經典臺詞之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一個人沒遇到好老師的話,他就可能是一個潛在的罪犯,如果一個人能夠遇到一個好老師,他再壞也不會壞到哪里去。
人生最難忘的是童年的美好時光,它似一杯濃濃的咖啡,溫暖醇香;似一杯淡淡的綠茶,清洌芬芳;有過歡樂,有過悲傷,不起眼的的一件小事,也會清晰地刻在記憶的膠片上,成長過程中遇到一位好老師,更是一件幸福和幸運的事。
還記得電影中的天籟之音嗎?Sens au coeur de la nuit黑暗中的方向
L'onde d'espoir希望之光
Ardeur de la vie生命中的熱忱
Sentier de gloire榮耀之巷
電影與音樂兩種藝術形式的結合,相互促進,互為補充。在《放牛班的春天》里,音樂與電影的聯(lián)合,完美地詮釋了音樂的魅力,它凈化了人的精神世界,教化了人的思想空間,感化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幫助電影傳達電影想要揭示的主題------愛的教育,一個教育事業(yè)和教育工作者都必須學習和承揚的.教育理念。同時,法國的宗教式的樂曲,不僅僅是一場聽覺享受,更是一次心靈洗滌的機會。影片中美輪美奐的音樂賦予了宗教的純凈,讓整個視覺空間和聽覺空間都充滿了崇高的、無上的、干凈的宗教氣氛,展現(xiàn)了音樂對人性的巨大的感化作用,有力地體現(xiàn)了人的本性之美以及教育的真正的意義和方法。
怎樣才是一部偉大的影片呢?它應當是音樂:由許多互相沖擊、彼此尋求著的心靈的結晶體以及由視覺上的和諧、靜默本身的特質所形成的音樂。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5
寒假即將來到,我們全體教師觀看了電影《放牛般的春天》,寒冷的冬季,一學期的疲勞,隨著電影里天籟般的音樂,我們深深的被主人公馬修的愛心所感動。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溫馨而感人的電影。它用細膩溫婉的筆觸,向人們講述了馬修老師來到少管所后,用自己充滿陽光的心靈和至愛的音樂打動著曾經受過傷害,曾經在懵懂中犯過錯誤,曾經將自己的心靈緊緊封存的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并且?guī)ьI他們打開心扉,迎接陽光照射心靈的故事。
馬修是這樣一個老師,他至愛音樂,他相信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善良的心。他們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生命的贊美,對人性的贊美,對自己的執(zhí)著。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跡,而是愛的奇效。
讓我感觸很深的是皮埃爾·莫杭治,這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有著令人頭疼的性格,而馬修試著把他的音樂天賦發(fā)掘出來,并讓他看到自己的閃光點,為他心中埋下了音樂的種子,更教給了他學會寬容和感激。有個鏡頭,讓我感動了很久——莫杭治站在柱子旁邊為伯爵夫人演唱《黑夜》,瞬間的感動讓人無言以表。馬修與他的眼神交匯,"完美地契合著我的`節(jié)拍,在莫杭治的眼睛里,我突然讀到了很多東西。自豪,被諒解后的快樂。還有,對于他是第一次,懂得去感激。"馬修的春風化雨,令我震撼。當那天籟般的歌聲回蕩在"池塘之底"時,馬修、孩子們共同接受著靈魂的洗禮,當然,也包括觀看影片的我。
來自圣菲亞少管所的蒙丹處處與馬修作對時,馬修不但沒有厭惡、疏遠他,反而讓他成為合唱團里唯一的"男中音",并且不時教育、開導他,當蒙丹最后因為校長哈珊的誹謗而被警察帶走時,馬修還因為合唱團失去了唯一的"男中音"而惋惜…
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著這些渴望關愛的孩子們,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種在孩子們的心間。他讓五音不全的孩子擔任合唱團的"樂譜架子",讓年齡尚小的孩子擔任"指揮助理",因此,在合唱時每個人都那么專注,每個人的臉上都散發(fā)著圣潔的光芒,合唱團成了這些自暴自棄孩子的心靈避難所。與其說是馬修在感動學生,不如說是音樂擔當起了心靈"救贖"的重任。這些孩子,在他的寬容與尊重下,漸漸有了改變,音樂使孩子們沉迷其中,那不一樣的滋味帶給了孩子們全新的感受。這些體驗,是何等的寶貴,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他們也能創(chuàng)造奇跡。
影片中的一切看似平淡無奇,但卻處處讓人感到愛的力量。現(xiàn)在想起那一架架紙飛機,我的心依然會有一股暖流經過。說來還真讓人發(fā)笑,一個冷酷、自私的校長竟也會折紙飛機玩,這也不得不讓我相信愛的力量。原來再無情的人也有他純真的一面。還有影片的結尾處,在馬圖要離開時,他以為沒有人會在乎他。可是當那一架架飛機從窗口飄落下來的時候,我知道那帶給他無盡的回報,帶給我們是無盡的愛。
結尾處,影片的話外音:"馬修終其一生都默默無聞。他始終沒有成為音樂家,也沒有人知道他的生命中曾經發(fā)生過的故事。但是,確實有人的生命,因他而改變。"
每個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像馬修一樣的老師,每位老師都不可能期望自己改變所有學生。我也是一名教師,我相信即使沒有人知道我們生命中曾經發(fā)生過的事,但只要我們善良而執(zhí)著,總有人的生命,會因我們而不同。
這是一部所有教師和孩子們都應該看一看的影片,這更是一部適合每個人靜靜品味的好片,就像片中的一曲天籟。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觀后感范文07-18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3-25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6-30
關于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2-28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范文07-13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精華】07-28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精品)07-16
放牛班的春天心得體會01-04
[必備]《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4篇08-24
觀《放牛班的春天》有感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