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凈空法師語錄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語錄吧,語錄具有觀點鮮明,思想內(nèi)容深刻的特點。還在苦苦尋找優(yōu)秀經(jīng)典的語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凈空法師語錄,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凈空法師語錄1
1、我們念佛一定要心里真正有佛,只要把阿彌陀佛當成自己的心上人,念佛就會成功。如果心里真的有佛,口里念不念都沒關(guān)系,只要有真信、切愿、老實念去,一定會成就。
2、學(xué)講經(jīng)一定要求三寶加持,也就是自己的心、愿、解、行一定要與佛相應(yīng),才能得到感應(yīng),口是心非是絕對不可以的。道場同X如果不學(xué)講經(jīng)的,也要認真聽講,增長正解,提高共識。
3、真正聰明人,絕對不作領(lǐng)袖,因為肩負的責任很重。譬如縣、市長做得不好,是罪過;做得好,是本分。既然肩負起責任就應(yīng)當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所以世、出世間真正的領(lǐng)袖,大多是佛菩薩示現(xiàn)。
4、雖然不是存心破壞道場,但是因為自己的無知犯過,還是造罪業(yè),要負因果責任。
5、寺院主持有教化一方的責任,沒有盡到責任就是過失,個人修得再好也不行。如果是寺院清眾,就沒有這個責任。
6、只要有一個真正的和合僧團,就會感動其它人,有第二個、第三個六和敬僧團出現(xiàn)。不要多,能夠有五、六個和合僧團,這個地方就是正法住世。
7、來我們道場的同X,要真正有共識、有修行,修行的基礎(chǔ),一定是建立在五德、六和的基礎(chǔ)上。
8、對于興趣不同、法門不同的人,我們應(yīng)當要尊重。
9、真正修行人,縱使受業(yè)報也會愈來愈輕;自私自利、貪圖名聞利養(yǎng)、五欲六塵,定業(yè)是決定無法轉(zhuǎn)變的。
10、在道場共修,二十歲至四十歲的學(xué)做事,四十歲至六十歲的人貢獻自己,作領(lǐng)導(dǎo)、負責任;六十歲以后就退休專心精進,求生凈土。
11、修行人一心一意為佛法、為眾生,一生就讓佛菩薩安排,我們自己不必操心。
12、從古今中外的歷史,我們真正了解到,靠人是靠不住的,因為一個人的權(quán)勢、財富、事業(yè),總是會有失去的時候,唯有靠自己往昔今世勤修大福德,無論何時何地,都能過得很自在。所以佛法教我們要積德修善,才會有真實成就。
13、對于任何道場絕對不要留戀,道場不清凈、有人我是非的地方,一部經(jīng)不一定要講圓滿,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身心清凈。這些道理佛在經(jīng)典上常常提醒大家。
14、真正成就的人,一定是依教奉行,我們既然發(fā)心弘法利生、續(xù)佛慧命,就更應(yīng)該苦學(xué),每天嘻嘻哈哈,不會有成就,有成就的人,一定是勤苦認真的學(xué)習(xí)。
15、大家共住一個道場修學(xué)佛法,保持身心清凈最重要;心不清凈,知見就不正確;知見不正往往做錯事,做錯事就要承受因果責任。
16、愿常聽經(jīng)念佛,不令間斷,一心求生凈土,必得諸佛護念,圓滿無上菩提。唯愿諸仁者依教奉行,善思念之。
17、學(xué)佛最低限度要能夠自求多福,換言之,一定要有智慧辨別是非、善惡和邪正。
18、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為基礎(chǔ),才能夠建立,因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這種文化的復(fù)興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夠舍棄名聞利養(yǎng),默默去做,這的確是一項真正偉大、了不起的事業(yè)。
19、我們真正發(fā)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讓佛菩薩安排。別人對我毀謗、贊譽不必放在心上,身心才會清凈、自在。
20、在這個時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難,根源在于世間人道德倫理喪失,誰也不愿意服從誰,所以世界秩序大亂,大災(zāi)難必定會降臨,能夠逃過劫難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21、大眾相處,一定要修忍讓,道場大眾不和睦,護法神就離開,妖魔鬼怪便來作亂。所以真正愛護團體,一定要舍棄自己的成見,不要讓大眾生煩惱。
22、學(xué)佛最重要的是能夠分辨善惡、是非和真假,這是智慧。如果不能分辨是非,不但持戒不能清凈,修福也未必是福,所以持戒、修福都要有智慧。
23、在這個社會,我們雖然出家,但是離不開人群,要知道敬重君子,遠離小人,否則受人利用、被人欺騙都不知道。
24、我們念佛功夫不得力,是因為不知道佛號功德利益不可思議。念佛是定慧等持,只要真正發(fā)心,立刻就會得到真實圓滿的;,從業(yè)障凡夫身,轉(zhuǎn)為乘愿再來的大菩薩,真正是不可思議的法門。
25、世間人恩怨復(fù)雜,有愛有恨,今天兩個人再好,明天說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愛得愈深,恨得愈重。我們了解事實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會清凈。
26、能在這個時代,學(xué)業(yè)、道業(yè)有成,都是相當?shù)纳聘5乱蚓。你有善根,你能夠明理;你有福德,你才不動心?/p>
27、小座復(fù)講是培育弘法人才的最佳模式,也是中國歷代祖師所傳下來的老方法。
28、學(xué)東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于功夫深;沒有成就,就是沒功夫。加拿大張老居士的.書法,剛開始練習(xí)一個字,每天要寫一百次。整整練習(xí)五十年,到現(xiàn)在七十六歲,仍然謙虛不已,不恥下問,處處請教人。這種好學(xué)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們效法記取。
29、我們認真修學(xué)、依教奉行,就是無上的法供養(yǎng);盡心盡力將凈土法門介紹給一切眾生,則是對大眾最好的供養(yǎng)。
30、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是誰定的?還是自己定,佛菩薩、閻羅王沒有能力為我們定。所以我們希望生活過得幸福快樂,就要謹慎種善因,避免造惡業(yè)。不但惡行不可以有,惡念也不可以有。
31、我們過去不得罪人,今天別人就不會得罪我;我過去沒有陷害人,今天別人怎么會陷害我?我們受人侮辱,受人毀謗,受人陷害,都是自己造的。
32、在一切善惡順逆境界中不起心動念,也沒有分別執(zhí)著,這是清凈心,也是定力。能夠時常保持這個境界,就是真心;真心不動。
33、真正用功,要保護自己的清凈心、保護自己清修的環(huán)境。
34、自己生死有把握,至于什么時候去極樂世界,就要看緣分。如果與眾生有緣就要留下來,多幫助一些人往生。沒有緣分,不妨自己先去,將來倒駕慈航,再來普度眾生。
35、萬萬不可以騙人,騙人是妄語。當然,更不能夠欺騙自己。
36、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復(fù)雜,五欲六塵、名聞利養(yǎng)的誘惑很大,修行的確不容易,如果沒有很深的定力,堅強的道心,往往會退轉(zhuǎn)。所以我們要記取古大德的教訓(xùn),謹言慎行,小心保護自己的清凈心。
37、即使是發(fā)心修行、度眾生,如果發(fā)的心不真、不純、不專、不精,修行還是不能夠得力。
38、在臺上講經(jīng)不是教訓(xùn)別人,而是要依照佛陀的教訓(xùn),共同反省、努力改過自新。實在講,得真實受用的還是自己,每講一遍,自己就反省、檢點一遍。
39、我們共住在一個道場,有時間、有精力,應(yīng)該多讀經(jīng)、念佛、研究討論,即使未發(fā)心學(xué)講經(jīng)的同學(xué),也要提高自己的佛學(xué)修養(yǎng)。
40、臺上講經(jīng)的是學(xué)生,臺下的聽眾才是老師。自己要有認真求教、虛心改過的精神,才能夠得真實受用,將經(jīng)講好。
41、弘揚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是幫助眾生覺悟,降伏煩惱。如果幫助眾生增長貪瞋癡的,絕對不是善知識。
42、度眾生要看機緣,好比採果實,先熟的先採,還沒有成熟的,等過些時候再採。
43、真正修持是要老老實實去做,所以修行的方法愈簡單,就愈適合眾生的根機,也愈契合實相妙理。如果光是高談闊論,實際上做不到,說得再多都是假的,只不過妄想而已。
44、處事難,處人更難;處事待人都要做得圓滿如法,這些就是修行。
45、真正能夠幫助眾生得到真實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門,問題就在於我們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老實念佛。真正用功,業(yè)障一定是快速消除,覺得輕安舒暢,法喜充滿,生活過得安樂、自在。
46、印贈經(jīng)典、流通錄音帶,這些好事許多人都知道,也有很多人在做。但是像延續(xù)文化、從根救起的工作,卻很少人知道,我們應(yīng)該認真去做。這種工作需要有遠大眼光的人,才能做得到。
47、想念阿彌陀佛的人,是世間第一等的大福報、大智能,再過不久,就要到極樂世界成佛去。
48、我們專心修學(xué)自己的本門,對于八萬四千法門都要贊嘆,絕對沒有誹謗,這樣才是大和合僧團。
49、菩提道上沒有人能夠障礙我們,只有自己障礙自己。只要有一個念頭想錯,一個行為做錯,就很容易墮落,所以要時常自我警惕。
50、眾生一切的造作,佛都知道,極樂世界下下品往生的眾生,也統(tǒng)統(tǒng)知道,所以我們必須拿出真誠心、恭敬心認真修學(xué),感應(yīng)道交不可思議。
凈空法師語錄2
1、我們一起住在道場學(xué)習(xí)佛法,保持身心清潔。心不純,知所見也不對;當你做錯事時,你將承擔因果責任。
2、就像摘水果一樣。先熟的先摘,未熟的等后摘。
3、學(xué)會謙遜和耐心地與人相處。能明辨是非、善惡、真?zhèn)、善惡,乃是智慧?/p>
4、在亂世中我們必須堅持兩條原則:第一,有一顆真心,有一顆真誠的心。第二,要堅持佛法,不妨礙佛法。
5、在菩提的道路上,沒有人能阻擋我們,只有我們自己。只要有一種思想想錯了,一種行為做錯了,就很容易墮落,所以要時刻保持警惕。
6、如來佛,同樣的方式,同樣的莊嚴,所以無論是拜千佛,萬佛,都要為佛而祈禱,身體要拜佛,念佛,念如面對阿彌陀佛。
7、儒家說“君子之交如水綠”,佛教說“廣結(jié)達摩緣”,都是提醒我們要隨時隨地保持平等,不要與任何人過不去。
8、一切災(zāi)難都是由禍患引起的,沒有禍患的原因,就不會有禍患的結(jié)果。
9、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和為貴”古人說“忠恕”,“恕”就是和諧。
10、鋒利的刀刃不會給人帶來好運。他被稱為“聰明但聰明”
11、在佛陀的體系中,所有道場的主權(quán)都歸屬于家庭的法,僧侶接受供奉,并有“使用權(quán)”如果他們不能遵循教義,他們就不會生活在一起。
12、來道場修行的同行們,應(yīng)該真正有共識和修持。實踐的基礎(chǔ)必須建立在五德六和的基礎(chǔ)上。
13、在一切善惡的境界里,沒有思想,沒有恒心,這是一種清凈的心靈,也是一種專注的力量。能經(jīng)常保持這個境界,就是真;不移動。
14、真正做到“讀一遍又一遍”,練好功夫就能得心應(yīng)手,閱讀經(jīng)文,學(xué)習(xí)教義就會打開智慧,理解如來所說的真諦。
15、對佛法的向往會使我們在來生有三條善道,但我們?nèi)匀粺o法走出三界。因此,在佛教中,我們應(yīng)該停止貪念,而不是改變貪婪的`對象。金剛經(jīng)上說:“法應(yīng)該拋棄,更不要說違法了!薄胺ā本褪恰胺ā
16、容忍不名譽,厭惡治理,理解內(nèi)涵,是有福之人。
17、當你練習(xí)時,你應(yīng)該在人類環(huán)境中消除你的煩惱和習(xí)慣。當你在順境時,你應(yīng)該避免依戀,當你在逆境時,你應(yīng)該避免憤怒和憤怒。
18、在不利的邊緣就要想“所有的法律都是空的”,沒有一個是真的。心靈是與自己和平相處的。
19、我們真正地以古人為榜樣,他們?yōu)榉啥遥啦粎捑。如果還有貪、瞋、癡、慢,就沒有歸納法。即使歸納法是惡靈和惡靈的祝福,它也會幫助我們創(chuàng)造惡業(yè)。
20、印光大師教我們把“死”字掛在額頭上。想到死亡的時候,也不能帶走,心靈自然純潔。
21、在舞臺上講課的是學(xué)生,而觀眾才是老師。自己要有求教的精神,謙虛的心態(tài)端正,才會得到真正的利用,講好經(jīng)。
22、孔子的中心思想是“和為貴”古人說“忠恕”,“恕”就是和諧。
23、在動蕩時期,“耐心”是最重要的;越是動蕩,就越有耐心。能有耐心,身心能穩(wěn)定、清晰和平靜,能有條不紊地處理事情。
24、在這個社會里,我們雖然成為了僧人,但不能沒有群眾,要懂得尊重君子,遠離小人,否則被利用的人,被蒙騙也不知道。
凈空法師語錄3
1、佛法一定要回歸到「教育」,才能夠創(chuàng)造光明的前途,普遍利益一切眾生。因為宗教的范圍是天道、鬼神道和仙道,各各宗教之間,都劃清界線,產(chǎn)生對立,只有佛陀教育涵蓋十法界,有廣大的包容性,能夠給予眾生真正的利益。
2、人生在世,就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四種緣分,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一世比一世結(jié)的緣更深,而且恩情會變成怨恨,怨恨卻不會變成恩情;樂的事會變成苦,苦事永遠不會變樂,所以佛經(jīng)上常說:「三界統(tǒng)苦」,在六道裡面沒有真實的快樂。我們明白這個事實,要徹底覺悟,絕對不跟任何人結(jié)冤仇。
3、處亂世一定要堅持兩個原則:第一、有道心,道心就是真誠心。第二、要護持佛法,絕對不能障礙佛法。
4、佛法一定要以固有文化為基礎(chǔ),才能夠建立,因為文化是根本的根本。這種文化的復(fù)興工作,是大家看不到的,所以要能夠捨棄名聞利養(yǎng),默默去做,這的確是一項真正偉大、了不起的事業(yè)。
5、學(xué)養(yǎng),「學(xué)」是學(xué)問,樣樣都知道;「養(yǎng)」是修養(yǎng),知道運用什麼方式,待人處世最恰當。所以不管在亂世或者治世,佛弟子與世間圣人君子都會隨機應(yīng)變,運用善巧方便處世待人接物,但是「真誠心」、「恭敬心」的大原則,絕對不改變。由此可知,無論在何時何地,修行都是成就我們的戒、定、慧。
6、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結(jié)冤仇,也不必刻意結(jié)善緣,佛教我們「廣結(jié)法緣」。善緣好過頭會變成惡緣,只有廣結(jié)法緣,才是身心清凈沒有染著。
7、鋒芒畢露的人沒有福報,所謂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8、孔老夫子的思想中心是「中和」,古人講「忠恕」,「恕」就是中和,與佛法講的隨緣是同一個意思,能夠隨緣就是很大的智慧。
9、度眾生要看機緣,好比採果實,先熟的先採,還沒有成熟的,等過些時候再採。
10、修行人一心一意為佛法、為眾生,一生就讓佛菩薩安排,我們自己不必操心。
11、日常生活待人處世,能夠恒順眾生、隨喜功德,這是「權(quán)智」;自己保持清凈心,一塵不染,這是「實智」。我們不要以佛法的標準,去衡量所有的人,處處看不順眼,這是大錯特錯,所謂「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離開世間法,就沒有佛法可言。這些我們應(yīng)該認真去學(xué)習(xí)。
12、我們口頭上說利益眾生,眾生得不到真實利益,必須自己真正有修持,才能幫助眾生。所以在自己沒有成就以前,自度比度他重要;等到功夫成就的時候,利益眾生就是我們最重要的事業(yè),這才是真正的慈悲和智慧。
13、世間人恩怨復(fù)雜,有愛有恨,今天兩個人再好,明天說不定就反目成仇。而且愛得愈深,恨得愈重。我們了解事實真相,看破放下,心地自然就會清凈。
14、真正能夠幫助眾生得到真實利益的只有念佛法門,問題就在於我們是不是真正放下身心世界,老實念佛。真正用功,業(yè)障一定是快速消除,覺得輕安舒暢,法喜充滿,生活過得安樂、自在。
15、弘揚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是幫助眾生覺悟,降伏煩惱。如果幫助眾生增長貪瞋癡的,絕對不是善知識。
16、自古以來,中國對於倫理道德非常重視,因為這是安定社會重要的教育,統(tǒng)治者的責任,也就是要維護道統(tǒng)。所以不管他自己作得好不好,能夠維護道統(tǒng),并且將之發(fā)揚光大,就是很大的功德。
17、處在亂世,每個人都覺得很苦惱,如果不學(xué)佛,往往不知道怎麼作。在亂世中,最重要的是修善積福,有福的人到任何環(huán)境,都能夠安定自在,所以福報非常重要,我們稱佛為「二足尊」,就是讚嘆佛的福報、智慧都圓滿。
18、我們個人修學(xué)的原則是三福、六和、三學(xué),接觸大眾的時候,則是歷事練心,要遵守六度、十大愿王,保持心地清凈,才能夠成就自己的道業(yè)。
19、大眾共修,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統(tǒng)統(tǒng)放下。真正念佛人,沒有妄想,也沒有見解,一心一意就想離開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想法跟看法?我們只想求生凈土、見阿彌陀佛,別人提出看法,我們還是一句佛號老實念,所有的業(yè)障都能夠消除。
20、平日處世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凈、平等、慈悲的心。慈悲要有理性、覺而不迷,不是感情用事;清凈心是隨緣不攀緣,凡事順其自然。心地清凈,不管環(huán)境再復(fù)雜,也能看得清楚明白;心不清凈,想看也會看錯。所以清凈心能生智慧,這是自性的本能,我們現(xiàn)在失去本能,是因為妄念很多、心散亂,如果心清凈,有定力,六根能力自然就恢復(fù)。
21、處事難,處人更難;處事待人都要做得圓滿如法,這些就是修行。
22、真正聰明人,絕對不作領(lǐng)袖,因為肩負的責任很重。譬如縣、市長做得不好,是罪過;做得好,是本分。既然肩負起責任就應(yīng)當盡心盡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所以世、出世間真正的領(lǐng)袖,大多是佛菩薩示現(xiàn)。
23、世間無論如何變,萬變中我們要求不變,唯一不變的就是「念佛求生凈土」。時局險惡,災(zāi)難頻繁,我們想做好事,而好事多磨,沒有清凈心、沒有智慧和定力,沒有辦法應(yīng)付災(zāi)變。所以心一定要清凈,要能夠定,才有智慧知道如何解決問題。
24、戒定慧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上,有種種的形態(tài),善財童子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就是最好的例子。有時候我們看他破戒,事實上并不然,反而那些作法,是真正的持戒。
25、佛陀教我們自行化他,不但是自己明白道理,認真修學(xué),更要盡心盡力的把佛法介紹給大眾。眾生早一天認識佛法,就能夠早一天覺悟,離苦得樂。多少人聽聞佛法之后,都深深感嘆自己學(xué)佛太晚。所以我們傳播佛法的速度要快,我們耽誤別人,將來別人也會耽誤我們。無心的耽誤,雖然沒有罪,但是一定有過失,有心的耽誤,造的罪業(yè)就更大。
26、一個團體要有人才,彼此互相尊重、和睦相處,才能興旺。如果互相嫉妒,很快就會衰敗。尤其在佛門,嫉妒障礙就是破壞僧團。世間人破壞一個國家,比不上破壞僧團所造的罪業(yè)重。所以,自己如果不能與大眾和睦相處,就應(yīng)該離開,這是愛護僧團的作法,也是個人德行的表現(xiàn)。
27、學(xué)東西一定要有耐心,世出世法之成就,就在於功夫深;沒有成就,就是沒功夫。加拿大張老居士的書法,剛開始練習(xí)一個字,每天要寫一百次。()整整練習(xí)五十年,到現(xiàn)在七十六歲,仍然謙虛不已,不恥下問,處處請教人。這種好學(xué)不倦的精神,最值得我們效法記取。
28、人生最大的一件事,就是要做一些真正有利於眾生的事,也就是把文化傳統(tǒng)一代一代的延續(xù)下去。文化是一切幸福的根源,如果捨棄文化,所有的事情做得再好,也只是曇花一現(xiàn),不能持久。
29、俗話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一個人能夠獲得大家的尊敬,沒有其他原因,就是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我們每個人最大的障礙,是自己的`毛病、煩惱、習(xí)氣,能夠一一克服,必定有成就,中國古人「懸梁刺股」,為的就是克除自己的毛病習(xí)氣,否則要想成就,非常困難。
30、現(xiàn)代社會環(huán)境復(fù)雜,五欲六塵、名聞利養(yǎng)的誘惑很大,修行的確不容易,如果沒有很深的定力,堅強的道心,往往會退轉(zhuǎn)。所以我們要記取古大德的教訓(xùn),謹言慎行,小心保護自己的清凈心。
31、在這個時代要想建立制度非常困難,根源在於世間人道德倫理喪失,誰也不愿意服從誰,所以世界秩序大亂,大災(zāi)難必定會降臨,能夠逃過劫難的人,一定是有大福德之人。
32、在這個時代,我們道場就依靠無量壽經(jīng)所說的:「發(fā)菩提心,一向?qū)D睢菇⒐沧R。我們沒有大乘菩薩明心見性的境界,也沒有小乘人的禪定功夫,只要能夠守住這一句「阿彌陀佛」,今生一定能夠脫離輪迴。所以這八個字,的確是我們了生死、出三界的唯一生路。
33、世尊示現(xiàn)八相成道、講經(jīng)說法,就像一齣舞臺劇,有正面的角色,也有負面的角色,目的都在教化眾生。例如,阿難請佛講經(jīng),是眾生正面的榜樣,提婆達多處處想破壞佛法,也是大權(quán)示現(xiàn),從反面來教化眾生。所以一切法都離不開因緣,佛法也是如此,等到眾生因緣成熟的時候,自然感應(yīng)諸佛菩薩來示現(xiàn)說法。
34、處在逆緣就要想到「萬法皆空」,沒有一樣是真的。心地自平靜。
35、處在動亂時期,「忍」字最重要;愈是動亂的時候,愈要能夠忍耐。能夠忍耐,身心才能安定,頭腦清楚冷靜,處理事情自然有條不紊。
36、我們真正發(fā)菩提心自行化他、弘法利生,一生都讓佛菩薩安排。別人對我毀謗、讚譽不必放在心上,身心才會清凈、自在。
37、在這個社會,我們雖然出家,但是離不開人群,要知道敬重君子,遠離小人,否則受人利用、被人欺騙都不知道。
38、如果有機緣,我們應(yīng)該盡心盡力的把凈土法門介紹給大眾;沒有機緣的時候,就自己認真修行。有機緣而不幫助眾生,這是小乘人,念佛的功夫再好也不能往生,因為極樂世界是大乘菩薩的世界。所以幫助別人認識佛法、修學(xué)佛法的工作,我們一定要積極去做。
39、我們真正效法古人為法忘軀、不疲不厭,一定會得三寶加持。如果還有貪、瞋、癡、慢,就不能感應(yīng),縱使感應(yīng),也是妖魔鬼怪的加持,幫助我們造惡業(yè)。
40、能夠度自己才能幫助別人,不能自度絕對沒有辦法幫助別人,這是事實。
41、處世待人要學(xué)習(xí)謙虛、忍讓,對於是非、善惡、真假、邪正能夠分辨,這是智慧。
42、一般人容易招致魔障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喜歡神通感應(yīng)。魔有神通,諸佛菩薩當然也有神通,但是佛菩薩怕眾生對於正法、魔法混淆不清,所以用講經(jīng)說法度眾生,對於神通感應(yīng)的事,絕口不提。
43、起心動念想到自己就是「迷」,念念希望利益一切眾生才是覺悟,尤其是弘揚凈土法門,幫助眾生念佛求生凈土,這是真正徹底的覺悟。
44、學(xué)佛不論出家、在家,即使不學(xué)佛,也以「和」為貴。論語上說:「禮之用,和為貴」,無論大、小團體,只要能做到人事和睦、財政公開,這個團體必定興旺,否則一定是流弊百出。我們既然發(fā)心學(xué)佛、積功累德,這兩條是德行基礎(chǔ)。
45、學(xué)佛人平時修一切善法,絕對不求現(xiàn)在的善果,不求這個福,修福不愿意享受這個福報,愿意在什么時候享?留到臨命終時享。為什么?臨命終時不生病,神智清楚,正念分明,佛號念得清清楚楚,這是大福報。
46、在大災(zāi)難中,佛菩薩不會建立制度,因為建立制度,立刻會被魔破壞。魔已經(jīng)造太多罪業(yè),佛菩薩不忍心讓他墮落得更深,所以一定會等到大災(zāi)難過后,才建立制度。所以我們在亂世弘揚正法,一定要採取低姿態(tài),等災(zāi)難過后,正法才會真正的復(fù)興。
47、儒家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講「廣結(jié)法緣」,都是提醒我們隨時隨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過頭。
48、學(xué)佛的人,心有所求最好勸人求佛菩薩,求「人」求不到,我們會生煩惱。求佛菩薩、相信佛菩薩,緣成熟的時候,佛菩薩自然會為我們安排一切。
49、中國幾千年來沒有滅亡,是因為有倫理道德來維繫社會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具什麼身分就盡什麼義務(wù),一輩子都能夠遵守不違背,這是社會安定的基礎(chǔ)。
50、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讀歷史不是研究學(xué)術(shù),而是要看看各個朝代興盛、滅亡的原因,對於善惡、因緣、果報,人情事理之變化有更深刻的體會,我們要通曉世出世法才能弘揚佛法、護持佛法,否則往往做出毀謗正法、破壞三寶之事,自己還不知道。
51、俗語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障礙,不要說佛門外,佛門裡面都有障礙。佛教不是沒有力量,而是不團結(jié)、不和合。
凈空法師語錄4
1、凡事都要勤奮、努力的去作,才會有成就。
2、處事難,處人更難;處事待人都要做得圓滿如法,這些就是修行。
3、度眾生要看機緣,好比採果實,先熟的先採,還沒有成熟的,等過些時候再採。
4、處世待人要學(xué)習(xí)謙虛、忍讓,對於是非、善惡、真假、邪正能夠分辨,這是智慧。
5、我們勸人念佛,也要學(xué)習(xí)十方諸佛菩薩讚嘆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讓眾生生歡喜心。
6、能夠度自己才能幫助別人,不能自度絕對沒有辦法幫助別人,這是事實。
7、真正做到「凈念相繼」,修行功夫自然就會得力,讀經(jīng)、研究教理都會開智慧,明白如來所說真實義。
8、弘揚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是幫助眾生覺悟,降伏煩惱。如果幫助眾生增長貪瞋癡的,絕對不是善知識。
9、即使是發(fā)心修行、度眾生,如果發(fā)的心不真、不純、不專、不精,修行還是不能夠得力。
10、所有的災(zāi)難,都是由煩惱感召而來的,沒有煩惱的因,就不會有災(zāi)難的果,所以消災(zāi)免難要從斷煩惱作起。
11、處亂世一定要堅持兩個原則:第一、有道心,道心就是真誠心。第二、要護持佛法,絕對不能障礙佛法。
12、儒家說「君子之交淡如水」,佛家講「廣結(jié)法緣」,都是提醒我們隨時隨地都要保持平等心,不要跟任何人好過頭。
13、弘揚佛法真實的'功德利益,是幫助眾生覺悟,降伏煩惱。如果幫助眾生增長貪瞋癡的,絕對不是善知識。
14、臺上講經(jīng)的是學(xué)生,臺下的聽眾才是老師。自己要有認真求教、虛心改過的精神,才能夠得真實受用,將經(jīng)講好。
15、菩提道上沒有人能夠障礙我們,只有自己障礙自己。只要有一個念頭想錯,一個行為做錯,就很容易墮落,所以要時常自我警惕。
16、我們認真修學(xué)、依教奉行,就是無上的法供養(yǎng);盡心盡力將凈土法門介紹給一切眾生,則是對大眾最好的供養(yǎng)。
17、來我們道場的四眾同修,我們只有一個要求:「見和同解」,專依一部「無量壽經(jīng)」,志同道合,大家才能精進。
18、修行要在人事環(huán)境裡面把煩惱習(xí)氣磨掉,在順境的時候不生貪愛,逆境不生瞋恚,順、逆境界都是增上緣,成就自己的戒定慧。
19、在一切善惡順逆境界中不起心動念,也沒有分別執(zhí)著,這是清凈心,也是定力。能夠時常保持這個境界,就是真心;真心不動。
20、我們共住在一個道場,有時間、有精力,應(yīng)該多讀經(jīng)、念佛、研究討論,即使未發(fā)心學(xué)講經(jīng)的同學(xué),也要提高自己的佛學(xué)修養(yǎng)。
21、俗語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是障礙,不要說佛門外,佛門裡面都有障礙。佛教不是沒有力量,而是不團結(jié)、不和合。
22、貪圖佛法將來生三善道,還是不能出三界,所以佛教我們斷貪心,而不是換貪的對象。金剛經(jīng)上說:「法尚應(yīng)捨,何況非法」,「法」就是指佛法。
23、人生在世,不要跟人結(jié)冤仇,也不必刻意結(jié)善緣,佛教我們「廣結(jié)法緣」。善緣好過頭會變成惡緣,只有廣結(jié)法緣,才是身心清凈沒有染著。
24、只要有一個真正的和合僧團,就會感動其他人,有第二個、第三個六和敬僧團出現(xiàn)。不要多,能夠有五、六個和合僧團,這個地方就是正法住世。
25、我們個人修學(xué)的原則是三福、六和、三學(xué),接觸大眾的時候,則是歷事練心,要遵守六度、十大愿王,保持心地清凈,才能夠成就自己的道業(yè)。
26、我們修行嘗不到法喜、法味,是因為功夫下得不夠深,所以佛經(jīng)上說,大乘菩薩的善根只有「精進」一項,精進才會有成就,鬆懈散漫的態(tài)度什麼事情都不能成就。
【凈空法師語錄】相關(guān)文章:
星云法師語錄02-28
延參法師語錄01-02
延參法師語錄12-29
海濤法師的語錄40條10-26
延參法師經(jīng)典語錄11-08
海濤法師的語錄36句11-02
學(xué)誠法師的語錄35句12-15
學(xué)誠法師的語錄35條01-26
學(xué)誠法師的語錄36句07-17
海濤法師的語錄36條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