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2023年常用佛語的語錄集錦40條
這一生,我們要經(jīng)歷許多事情,而心像一個篩子,在世事顛沛流離中,慢慢的一些人一些事就漏掉了。對于智者來說,他們漏掉的只是別人的過錯與不足,他們不會刻意去記恨一個人,而會記住他人的好和善,并時時充盈自己那顆感恩的心。寬容、大氣的生活會讓我們更容易感受到喜樂安然。感恩生命里的每一天。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佛語的語錄40條,歡迎閱讀借鑒。
1、千里迢迢的路途,翻山越嶺,漂洋過海,依舊有沉重的現(xiàn)實要去面對和承受。所有的感情都會逐漸地平靜和淡忘,可是這一刻,相近的靈魂在一起。潮水,溫暖的陽光,寂靜的風,還有記憶。一萬個美麗的未來,抵不上一個溫暖的現(xiàn)在,每一個真實的現(xiàn)在,都曾經(jīng)是你幻想的未來。
2、人海茫茫,誰也不曾孤獨,心地的寬厚,承接著人生所有的高低起伏,人生不是用那些自我的狹隘,挖掘生命重復(fù)的痛苦,而在于一次又一次地刷新自己的人生觀,包容那些人生得失,活出人生那份難能可貴的理性,面對所有煩惱的凌厲,更應(yīng)該學(xué)會坦然處之,化解消極。
3、生活不乏精彩,只是有的時候我們的眼睛盯著烏云不放。人生的幸福,不在于富足而在于滿足。滿足不在于多加燃料而在于減少火苗;不在于累積財富而在于減少欲念。人的欲望是無止境的而生命卻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追求無盡的欲望,是不會得到滿足,放下貪欲追求平實簡樸的生活,是獲取幸福最簡單的方法。
4、佛經(jīng)中告訴我們,所有的修行方法以及為修行所做的付出與努力,重點都在于斷除煩惱、降伏自心與破除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發(fā)揮內(nèi)在的潛能——愛心與智慧。這樣修行才會有實質(zhì)性進展,修行才會對成就起到重大作用。無論身處逆緣還是順緣,只要我們具足正確的見地,生活中的一切都會成為增長修行的助緣。
5、妄想,又稱為"妄念"。例如,我們早晨睜眼,腦子里不斷想事情, 種種念頭、種種幻想,公事私事、人是我非、歷年的陳年往事就會像過電 影一樣一幕一幕地過去,又像奔流不息的瀑布,沒有一分一秒停止。心中 有很多割舍不下的事或物,那么妄念是很難被清除的。
6、佛教四攝將愛語列為其中之一,足見愛語在弘法度眾和修行中的重要 作用。愛語不僅能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yǎng),還有利于結(jié)好人緣,便于攝化眾 生。古德云:"眾生自無始以來,口業(yè)過惡,積如山海。"因此,千萬不要 忽略自己脫口而出的任何一句話,不要逞口舌之快,因口具有傳播及造惡 的力量,其影響所及實不容輕忽。
7、至理絕言,教是語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若夜夢見樓閣宮殿象馬之屬,及樹木叢林池亭如是等相,不得起一念樂著,盡是托生之處,切須在意。——《達摩大師血脈論》
8、一個人無論是和自己過不去還是和他人過不去,最終受傷的都是自己,因為習(xí)慣了把自己囚禁在自設(shè)的牢獄里,別人毫發(fā)無傷,而自己卻早已干瘡百孔。所以,當你終于能夠用寬廣的心胸接納自己,并與自己握手言和,同時以一顆憐恤和悲憫之心理解和原諒人性中的諸多瑕疵與缺陷的時候,才能對這個世界和他人不再抱持諸多的指摘與敵意。一個人對自己的悅納有多深,就對世界和人生的熱愛有多濃。(薺麥青青)
9、有力量去愛人或被愛的人都是幸福的人。
10、心智成熟的人不拒絕別人的批評,但也絕不盲從。害怕別人 批評,拒絕別人批評,或聽到批評就失去主見的人,顯然心理脆弱。
11、是否做到小乘的行為,取決于心中是否生起出離心,出離心是清凈戒律的起點;是否符合大乘的思想,取決于心中是否具備菩提心,菩提心是六度萬行的前提;是否達到金剛乘的見地,取決于心中是否保持清凈觀,清凈觀是生圓次第的先決條件。
12、煩惱為薪,智慧為火,以是因緣,成涅槃食。南本《涅槃經(jīng)》卷四,四相品
13、所以慧寂似驢,義存如牛,而朝廷命官亦可像泥瓦工一樣。心中有佛,無論身處何處,都可以保持內(nèi)心的清凈無為。人生亦如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一時的成績而傲慢無禮,不因一時的羈絆而萎靡不振,拋棄雜念,方能成就成功人生。
14、佛言:自今日始,聽諸比丘舍小小戒,上下相和,當順禮度。《長阿含經(jīng)》卷二,《游行經(jīng)》佛告比丘:雖是我所制,而于余方不以為清凈者,皆不應(yīng)用;雖非我所制,而于余方必應(yīng)行者,皆不得不行。
15、俗話說,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隱峰禪師自認為學(xué)有所成,就得意起來,開始目空一切,驕傲自大,結(jié)果受到了石頭禪師的打擊。
16、明明本是無家客,逢人卻說是故鄉(xiāng)。禪本無言,卻找本來。沒有必要說的東西,反而一番糾纏。漫步在人間,思索在心頭,曾經(jīng)多少糾纏放不開,到頭來不過一場癡迷。既然是漫步,那就悠然散步,散了,散了。
17、人生譬如燒香,隨著情與欲,竭力追求名聲顯著,遺憾的是終究逃不出香盡名滅。歡喜也罷、懊惱也罷,大限來臨時,回首望去,天地間惟余一縷青煙。生死不可悲,可悲的是,人往往被自己盲動的欲望導(dǎo)演,才出幻夢,又入幻想,勞碌奔波,苦惱一生卻不知。
18、快樂地過就是快樂的一天,郁悶地過就是郁悶的一天。一天的心情怎樣,生活如何,往往取決于自己。
19、忍辱的真正意義是憐憫仇人,而不是麻木無奈地忍受。精進的真正意義是法喜充滿,而不是固執(zhí)地修行。禪定的真正意義是保持覺醒,而不是閉著眼睛什么都不想。智慧的真正意義是樹立正知正見,而不是落入偏見。
20、無論路途坎坷或平坦,都應(yīng)感恩鋪路的人。
21、既已歸命彌陀,全然交給彌陀,我就不再屬于我,而屬于佛;既屬于佛,就是佛的作品、佛的兒子,就一切都是好的。我們只能懷著十分的虔誠接受佛賜,豈可以自己的好惡對佛的作品評頭論足、挑三揀四呢?
22、如果能保持心念的正確導(dǎo)向,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會得到極大的福報。
23、生命的字典,不要有"難"字;面對困難,要堅定信心努力克服。
24、成熟不是看你的年齡有多大,而是看你的肩膀能挑起多重的責任。真正的幸福不是一路的追逐,而是生活中知足的心態(tài)。沒有人虧待你,更沒有人傷害你,而所有的傷害都來自于心胸的狹隘和內(nèi)心的無明!訁⒎◣
25、人安茅屋靜,心淡世路平。真正的寧靜,不在他鄉(xiāng)凈土,而在于自己的內(nèi)心。心若靜,鬧市亦同荒野;心不靜,桃園也成賭場。心靜了,就沒有那么多的物欲困擾,就會減去許多人事紛爭。讓心靜一靜,既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修養(yǎng)。靜得下心,才做得好事;靜得下心,才看得清自己。
26、微笑,一個平凡的動作,一個神奇的表情,它能化解多年的積怨,它能改變坎坷的命運,它能傳遞友善的心意,它能構(gòu)筑和平的橋梁,它能讓陰霾的天空出現(xiàn)燦爛的陽光,它能像春雨一樣滋潤久旱的土地……
27、好是風和日暖,輸與鶯鶯燕燕。滿院落花簾不卷,斷腸芳草遠。
28、"貪"會帶給人一時快樂,結(jié)局卻是無盡麻煩;"嗔"能讓人瞬間壓倒對方,卻會埋下無窮禍患;這二者都來自"癡",由于不明道理,所以不懂取舍。
29、生活中時常有磨擦的事情發(fā)生,或是因為工作上的不快,或是因為情感上糾纏不清的記憶,在情感的泥潭里走不出。如果這些事都放在心里而不去釋放、忘記,那么心靈重負會太多太多,就會覺得很沉重,進一步影響生活、影響心情。所以我們要不斷的學(xué)會釋懷,用一種豁達的心胸面對生活,那么,生活就會對你笑。
30、世事無常,經(jīng)歷過后,汲取經(jīng)驗教訓(xùn),不要總是牽掛放在心上,否則,它會阻礙后面的因緣。
31、佛說"眾生皆是佛",佛不是萬能的上帝,其實就是我們身邊的善人,只要心中有佛,便處處是佛。
32、佛曰:世有二人甚為希有如優(yōu)曇花。一者不行惡法。二者有罪能悔。如是之人甚為希有。
33、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34、愿我慷慨施舍,樂于幫助別人,愿我身心清凈,做人正直,樸實無華,品性良好,不起惡念。愿我不自私、不占有,而且大公無私,甚至犧牲小我。愿我聰明伶俐,能夠把真理和知識的好處告訴別人。
35、佛曰:我執(zhí),是痛苦的根源。
36、情執(zhí)是苦惱的原因,放下情執(zhí),你才能取得自在。
37、人生的真理,只是藏在平淡有趣之中。
38、若菩薩,自有財物,性慳惜故,貧苦紅塵無所依怙,來求索者,不起悲心,給施所求,有欲聞法,吝惜不說,是名第二波羅夷處法。
39、歲月里的有些人,有些事,不是來給你增加糾結(jié),而是來鍛煉你,如何化解糾結(jié),或者是干脆利落不糾結(jié)。
40、學(xué)無朋類,不得善友,寧獨守善,不與愚偕——《法句經(jīng)》。注:修學(xué)過程中,如找不到真正的朋友,與其和愚癡的人在一起,還不如獨守正道。
【佛語的語錄40條】相關(guān)文章:
佛語的語錄46句12-07
佛語的語錄39句08-04
佛語的語錄49條07-22
經(jīng)典佛語的語錄30條11-07
精選佛語的語錄49句11-12
有關(guān)佛語的語錄36條07-12
實用的佛語的語錄35條07-14
簡單的佛語的語錄54條10-06
佛語的語錄摘錄48句08-03
簡短的佛語的語錄30條09-17